崖山之战到底算不算华夏正统文化的一个断层?为什么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宋朝崖山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崖山之战到底算不算华夏正统文化的一个断层

“崖山之后无中华”指中国历史的一大剧变-宋元鼎革,崖山海战后陆秀夫背负着帝昺投海自尽,后宫及群臣大多随之殉国,理学家陈白沙认为七日后浮出海面的尸体有十余万,古典意义中华文明自此而绝。

根据一些汉族王朝的“华夷之辨”理论认为: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汉族王朝)”又一次在文化上亡国(“崖山之后无中华”指的是文化上亡国而非政治上亡国)。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被奴役,征服者还是社会文化上落后于所有被征服民族的游牧民族,正常的发展进程被打断,给中华文明(单指汉文化)带来了巨大伤害,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

为什么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宋朝崖山战役

谢邀。因为崖山战役之后, 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公元(1274年) 元军水陆大军顺汉江而下,中间除遇郢州阻碍,荡舟绕城而过,一路畅行至汉口。元军有“战舰万计,接踵而至,以数千艘泊于沦河湾口,屯布蒙古、汉军数十万骑于江北”。守卫鄂州的宋军也有“战舰万艘,分据要害”。

宋军主帅夏贵准备在阳罗堡与元军决战,“以战舰数千余艘列于大江之下,横其江面,其势堂堂,若不可近”。但元军溯流奔袭,避开宋军主力,从青山矶渡江,再回军夹击阳罗堡,宋军大败。元军焚宋军汉阳战舰3000 艘,汉阳、鄂州皆以城降。以及后来的丁家洲之战和焦山之战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

崖山之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中国人认为自己是最文明、最强大、最光荣的种族,中国领导世界,中国统治四夷。而崖山海战颠覆了中国人的天下观,中国皇统断绝,夷狄成为统治者,沉重打击了中国人的自尊心。

崖山海战后,真的无汉了吗

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华。这句话是小日本说的,它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国人以为本民族正统已经消失,而日本人才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正统。

但是它们不知道的是,汉民族两千多年延续至今,成为世界第一大民族的原因。是因为汉民族强大的包容性以及同化性。从来都是别人适应我们,慢慢的融入我们。

曾经是历史上最悲壮的海战,崖山之战留给了我们怎样的精神

我知了哥近年每年都自驾开车过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崖门大桥,我曾多次拍这里附近的图片和视频。我曾在一条视频写上标题“崖山之战战场旧址,南宋在附近灭亡”,得到一些点击量。每次经过这里,我内心都有很多感慨。

南宋接近灭亡的后期,不断地寻找各种重整的机会,衰世见忠臣,最后支撑着南宋王朝残存几年的是一些不屈不挠的忠义者的可歌可泣的气节。

但令我感慨的是这种可贵的气节之中不复存那种主动袭击的骁勇的胆略与善战策略。令人叹息。

元军在湖北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都城临安即今天杭州,南宋当朝权势就只有考虑溃败和夺路狂逃的份,求和不成,只有让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

幸有宋度宗的儿子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亲属将军护卫出逃,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逃到福州。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称为宋端宗。

第二年,福州沦陷,宋端宗又逃到泉州。泉州官员有异心,张世杰夺船出海﹐带宋端宗逃往雷州,途中遇上台风致使宋端宗差点溺死并染病,不久病逝,7岁的赵昺继任。在陆秀夫、张世杰保护下逃到崖山。不久﹐坚持在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支援,被元军抓获,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沿海的南宋军民失去了呼应的所有威慑。

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2万元军攻至崖门,对南宋三面包围。此时,南军民和追随者约20万人。张弘范领一军逼近宋军中部,预先约定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宋军听后以为元军在宴会而放松警惕。元军一下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和苏刘义带领十余条船突围而去。 陆秀夫见无法突围,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殉难。

20万军民,无法形成一股主动袭击的锐气和战力,而且,不是在陆地斗元军擅长的战马的包抄与冲击,而是在海上以战船较量,反而被2万人围歼,只能说,南宋20万军民实在缺乏战斗训练,太散了。

崖山之战,我希望给我们留下一种不屈不挠的抗争以及不可缺少的骁勇精神。

在崖山海战役当中,实际上是可以获胜的,为何最后却是惨败

题目错误,崖山海战并没有取胜的机会,顶多只能说南宋方面在本已弱势的情况下,又犯了几个错误。

一、南宋行朝实力对比远远落后元军

崖山海战爆发于1279年二月初六日,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前,南宋流亡朝廷从上到下都已经厌倦了这种亡命生涯,尤其是领土越来越少,实力越来越弱。

1276年,蒲寿庚在泉州发动叛变,屠杀南宋宗室及两淮精锐宋军上万人。

蒲寿庚投降后,制造了600艘海船,并全部交给元军。

至此以后,元军海上军事实力一下子实现了从无到有。

不久之后,宋军在广东井澳十字门一带与元军大战,结果惨败,损失过半。

1277年,南宋行朝在官富场(今香港九龙城南)设立行宫,但由于长期流亡于海上,且几乎没有控制区域,其实已经失去了军事能力。

1278年,年仅十岁的南宋端宗皇帝因坠水染病而崩之后,很多大臣就想就此散伙放弃无劳的抵抗。

崖山海战爆发前,丞相陈宜中去占城借兵,至此一去不复返。另一个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全军覆没,本人战败被俘。

可以说,对忽必烈及元朝政府来讲,逃亡的南宋行朝只不过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游击队而已。

所以,忽必烈最终只派张弘范率领蒙古军千人和扬州水陆军两万人前往讨伐。

二、南宋方面所犯的战术错误

既然实力对比天上地下,南宋方面根本没法改变战局,即使有一次战术胜利,也不足以影响全部战局走向。

1、自断退路。

身为宋军统帅的张世杰非常悲观,崖山,屹立于大海之中,南北纵横二百多里,东西两条长山之间对峙,下面夹着海水,地势易守难攻。

战斗前,有人建议张世杰说,南宋应该抢占两座山之间的出海口,这样即便不胜,还可以继续撤退。

然而,张世杰认为长期在海上流浪,已经让所有人精疲力竭,军队离心离德,一旦失去崖山,恐怕就要全军溃散。

于是说,“连年累月的在海上逃命,何时才是个尽头啊,我们要在此地与元军决一死战。”

所以放弃了抢占出海口的计划。

此外,张世杰下令部下将山上的行宫和营房全部焚毁,全部人员撤退到海上集结,结果元军完成合围后,宋军打柴、取水的道路全被封堵,只能啃干粮,或者等海水退潮时汲取淡水饮用,有的士兵忍耐不住饥渴去饮海水,结果喝了之后就呕吐泄肚不止,战斗力也愈发下降。

2、被动防守。

张世杰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水军统帅,从来没有领会到控制制海权的意义,也不明白水战和陆战根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战争。

就战舰数量而言,张世杰有船1200余艘,其中很多是大型海船。元军方面,总共只有四百二十艘,大舰更不如宋军。

然而张世杰口口声声要和元军决战,却又不知道抓住两路元军尚未会合的机会,率先主动出击,反而是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