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子会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能看作是我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总纲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老子会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老子《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意思是特别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声音,形体越大的事物越看不清它的形貌。

“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讲自然界本就存在着这种反常规的现象。“希”引自《道德经》第13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意思是:听又听不到,给它起个名字叫希。

“大象无形”能看作是我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总纲吗

“大象无形”能看作是我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总纲吗?

我来肯定地回答:能!

我是小说家,就以小说艺术来说这个问题。市作协秘书长杜素焕也曾这样说过:谈及小说及小说写作这类事儿,倒就有点像盲人摸象,小说这头大象是一个艺朮的庞然大物,若有若无地立在那里,我们走向它、观看它并触摸它后,就可以做出判断:小说是怎么回事?小说写作该注意些什么?等等等等。

其实所有人谈论小说大都是谈及小说这头大象的局部,诸如一条腿、一只鼻子、一副牙齿、一双耳朵……。当然这样也不错,无数地谈及它的局部,正在拼贴出它的整体形象。我们在无限地靠近它时,它的完美形象还是没有勾勒出来,因为小说是一个大象群,永远处于变化和成长中。

大象无形中的象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象”,实际是指:“事物”、“存在”的景观的意思。

“形”,实际是指“边缘”、“轮廓”的意思。

“大象无形”的意思是:真正大事物的景观,是那些你一眼看不到它的边缘和轮廓的事物。

比如:宇宙,即可谓“大象”。

换言之,这意思是:真正的“大景观”是“无边无际”。

书法“大象无形”用哪种书体写出来才好看呢

对于书法“大象无形”用哪种书体写出来才好看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观点,供题主参考。

大象无形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有意化无意;就是不要显刻意,不要过分的主张,要兼容百态。

大象无形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句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关于“大象无形”四个字用哪种书体写出来才好看,我认为用隶书和行书写出来最能表达大象无形的原意和兼容性。

上图为隶书“大”字,取法汉碑,是从《汉碑书法大字典》中搜集到的。汉碑上的大字,写的正大气象,很好看!

上图中的隶书“象”字,源自汉《乙瑛碑》。这个象字是典型的汉隶风格,用笔老辣,结字中收中放,厚重遒劲,神彩飞动!

上图中的隶书“无”字,取法汉《曹全碑》。线条圆润,体势开张,飘逸灵动,神韵十足,供题主参考吧!

上图为隶书“形”字,是从法帖上搜集到的,写的也很有风彩!

上图为行书“大”字多种风格的写法。有书圣王羲之写的,有王献之写的,还有欧阳询等书家写的。其中王羲之写的两个“大”字更精彩!

上图为行书“象”字,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大家之手笔。写的都是棒棒哒!

上图为行书“无”字的不同写法。其中有五个“无”字出自王羲之和王献之之手笔!

上图为行书“形”字的九种写法,王羲之写的“无”字用笔精道,线条流畅,神彩飞扬,变化多端,艺术观赏性极强!

大象无形出自哪里

“大象无形” 一语来源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颡;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质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译文: 上士听了道,勤奋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疑而将信;下士听了道,反加以讥笑——不被他们笑,不成其为道。古话说得好:光明的道好象暗昧,前进的道好象后退,平坦的道好象崎岖;高尚的德好象河谷,广大的德好象不足,刚强的德好象懦弱,充实的德好象空虚;最洁白的好象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 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老子》在此处列举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种现象来说明道的无为境界。即最白的好象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音声,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是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大音”、“大象”至少有一个负载它们的实体,才能显示其“大”。呵呵,这些都是道家那些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类的东东,不知道你懂不懂,反正我是不懂的,只是给你找来了这些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