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的深度意义(《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我看了有三遍。第一遍是在2008年刚上大学时候,当时看完我也有着和大多数人有着同样的的困惑:为什么男主角1900宁愿死也不愿下船?后来大学快毕业时候又看了一遍,似乎能理解一些1900的选择;时隔一段时间后,又看了第三遍,对1900不愿下船的选择,算是有一些感悟吧。

其一,对家乡——邮轮的依恋,这是他的全世界。

1900生于船、长于船。1900的一切都来自于这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邮轮,亲人、朋友、享誉航线钢琴才华,甚至朦胧闪现的初恋。与其说1900不愿逃离舒适圈,倒不如说1900对赋予他一切的家乡充满了依恋。在电影中,仅有一次际遇让1900几乎走下船,就是1900在弹琴时透过船舷小窗看到的那位佳人(插播一句题外话:此时1900创作的这首Playing Love 曾经陪伴了我许多个失眠的夜晚),一面之缘让1900下定决心走下船。当所有人注视着期待见证这一幕时,拎着行李的1900突然停在船梯,电影里几秒钟的停顿,仿佛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然而1900一句话未说便转身,至此再也没有讲过下船的话。或许,他在想,万一将来这位姑娘来船上找他呢?弗吉尼亚号就是1900的全世界,甚至承载了对未来的全部期望。

其二,中庸的生活太无聊,生如夏花一般极致的人生才最动人。

船下的世界,不就是我们每日奔波其中的碌碌风尘么?这个世界,我们都无比熟悉,甚至都熟悉到没有机会去审视它的特点。这个世界,安全、舒适、精彩缤纷、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这个世界却又让绝大多数追求安稳的人碌碌无为、浑噩度日,最终在一地鸡毛日常琐事中结束这中庸的一生。1900在电影中比较明确的表达过对船下世界的看法:“你看不见世界的尽头,在那个无限延伸的世界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而钢琴的琴键是有限的,我可以掌控并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对1900来说,他不喜欢对面无法掌控的事物。船下形形色色的事物,纷杂而又充满变数,让普通人都裹挟其中,不得脱身。这大概也是1900的通透精明之处吧。至于最后宁愿和弗吉尼亚号一同沉入海底也不愿下船的选择,我的理解是,已经生如夏花一般绚烂了,无需重新去过一遍平庸的生活。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创作的思特里克兰德同样是无比的偏执,宁愿死也不愿回到满地“六便士”的世界,思特里克兰德和1900大概是同一类人,此心安处是归处。

写在最后,人的一生有很多种活法,可以追求安静内敛的出世,也可以不知疲倦的积极入世。无论哪种,只要做到了极致,大概都能很投入且酣畅淋漓的享受人生乐趣。而大多数人们,却选择了无趣的二者之间。

如果点评(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结构,你的理解是什么

《海上钢琴师》通过塑造1900年来比较灵魂栖息地和现实物质世界的差异,从而塑造这个用他的生命来保卫内心海洋的平凡钢琴家。导演成功地运用镜头语言来体现他的深刻而又纯粹的观点,把握住人们鲜少关注和体悟的崇高,精致,非功利,高尚的乐趣,并通过电影艺术这种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法唤起人们对音乐的思考,对自我生活的处境以及目的地的重新反思。可以说,这部影片不论从主旨深刻性还是电影艺术性上来说,都不愧为一部音乐与故事内核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

如何评价朱塞佩·托纳托雷导演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有哪些感悟

这部电影评分很高,但是根据我的判断,国内看的人不多。

虽然叫《海上钢琴师》,但是很多人可能会误解。其实这个钢琴师从出生开始,就只一直在客船上,每次跟随客船来回两个城市,看着那些向往美国的人,每次看到自由女神那种兴奋,他却从未下过船,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确实一直在海上。

这部时长接近3小时的电影,充满了文艺气息,同时又给观众传递出一种情愫,是孤独?阴郁?纯真?迷茫无知?都有。

目前为止对于这部电影的点评,我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形容我内心的那种感受,因为我真的无法用文字表达我看完之后复杂的感觉:开始的时候感觉充满可惜。这么伟大的天才(因为出生在1900年,所以名字叫1900),如果把他的音乐带到世间或者让他的音乐才华得以传承,那将是人类的一大笔精神财富。可是他却偏偏选择了与大船一起消失,因为他对外面的世界是茫然的,是无助的,他无法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他最后选择与大船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当然是就是1900和当时公认的钢琴大师飚琴的那个片段。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杰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开始的时候1900与杰利比赛舒缓节奏的时候,1900竟然被对手杰利的演奏感动到流泪,可见他天性中的纯真和无邪!再后来杰利想用快节奏的演奏打败1900的时候,1900反而不惧怕,因为“快”是1900最擅长的!到底快什么什么境界呢?他弹完之后,将一根香烟放到钢琴弦上,香烟竟然直接燃烧了!可见弹的速度之快!

关于爱情,1900也是充满了简单和纯真,他没有在遇到心爱的人那一刻大胆的表白,等后面再去尝试去找她的时候,虽然他鉴定了信念要下船,可是最后他还是回来了。因为他不知道下了船他能做什么、怎么选择,他感觉迷失了。只有在船上的时候,钢琴和音乐陪伴他,反而是充实的,简单的、快乐的!

结局虽然让我比较惋惜,但是我认为1900当时的内心是快乐的、满足的,因为即使让他离开这个人世间,也比他在城市中迷失自己、忍受孤独要好的多。

《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师为什么不肯下船

你好,我是无邪cz,一位专注于娱乐领域的问答人,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海上钢琴师》这部神作我想应该有许多人看过,大家对于1900不想下船的原因肯定也有自己的猜测,有的人说是因为恐惧,对于未知的恐惧;有的人说是因为懦弱,有句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眼中只有在那艘船上,他才是1900,而当他离开了船,和大家一起走进了那座钢铁丛林,那1900将不再是那个1900了。他将不再那么纯粹,而将迷失自己,从而迷失自己的音乐,而那才是他最终选择回头且至此不再离开船的原因。

其实有些答案在电影中就已经给出了,就像1900对康恩说的:“你看不见世界的尽头,在那些无限延伸的世界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钢琴是有限的,你却是无限的,而在这些琴键上创造出来的世界,是无限的。你在陆地上要怎么办?光是街道就已经有上千条了,你要怎么只选择一条街,一个女人和一间房子,只选择一块属于自己的房子,只选择观看某个景色,只选择某个死法?整个世界对你而言,只不过是个重担,在有限的钢琴上你能自得其乐。”

是的,那座钢铁丛林太大了,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了,欲望也太多,在这没有尽头的世界里,每天为了选择,为了生计就要花费很多精力,你又如何能随心所欲的弹奏音乐?又如何能弹奏出纯粹的音乐?就像一滴墨掉进了一个大染缸,你融进去了但你也不再是你了。而简单纯粹,恰恰是1900,这个“不存在”的人,最重要的东西。1900一直以来在船上的生活方式,与陆地是完全相反,那是一个单纯的世界,不必去想太多外在的纷扰,你有单纯的环境和心境去弹奏你喜欢的音乐,并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康恩一直对1900说,你应该去陆地上享受名利,享受人们的欢呼。但他不知道,1900天籁般的音乐恰恰是因为他没有名利在身,因为他处在有限而单纯的环境里,因为他一直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在生活,所以他才能专注音乐,洞察世界,弹奏自己的心声。

陆地只不过是一个有太多欲望,浮夸的世界,也许你想保持内心的纯洁,但现实却不得不让你卖掉你珍贵的东西。1900也许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坚持永远的留在了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