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为什么一定要在采石矶登陆?如何评价宋军的采石矶大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金军为什么一定要在采石矶登陆

因为不管是长江还是黄河,能让大军渡河的渡口就那么多,所以你总是能看到从采石矶渡长江的记载。

如何评价宋军的采石矶大捷

采石矶大捷,挫败了金国了精心准备的灭宋军事行动,使大宋延寿一百多年。同时,采石矶大捷又造成了金国的内部政变,完颜亮死于变乱。但谁也没料到,这场强弱分明的战争,竟然由一位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官改写了历史,而他的上位居然是一件偶发事件。

采石矶大捷的历史背景

绍兴议和后,宋金之间度过了十年的和平时期,随着海陵王完颜亮的上台,这个和平再次被打破。

完颜亮为了转移国内对他得位不正的舆论压力,决定对南宋发动军事行动,意图通过吞并大宋,实现其个人政治目的。为了一举灭掉大宋,完颜亮精心筹划了九年时间,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并在开封设立战前指挥中心。同时,他大力扩充兵员,积极筹备战船、军马、武器等装备。

在金国对外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哪一次的准备,像这一次这么细致,九年的时长,也显示了完颜亮志在必得的决心。

而此时,大宋对金国人的举动竟然毫无准备。战前的三年内,不断有使者,将金国人的企图汇报给朝廷,宋高宗根本不相信。直到战前一年,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特地跑了一趟金国,带回了确切消息后,满朝这才紧张起来,赶紧布置防御工作。

采石矶大捷的经过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分兵四路,从寿春、蔡州、凤翔及海上,同时发动进攻。完颜亮亲率东路人马,御驾亲征。

此时的南宋危机重重,一方面岳飞等抗金名将都不在世了,参加过早年抗金战争的将军,仅剩吴阶的弟弟吴璘,和病得下不了床的刘錡。另外,主战派和主降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利争斗,朝廷根本没法,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军事部署上。

果不其然,两军一交接,宋军不战而溃,完颜亮的大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直接推进到了长江北岸。

面对将领们的逃跑,宋高宗不得已派叶义问,去前线监督。叶义问也胆小如鼠,他不敢去,就派一位叫虞允文的参谋军事,代他去前线。虞允文此时的身份是中书舍人,一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中低级别文官,想不到历史竟然把他推到了前线。

虞允文到达采石矶战场时,不由吓了一跳。他发现,这里处于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军士们人心惶惶,时刻准备逃散。

原来,原负责人王权因为畏战被撤职,接替他的李显忠还没到任,这一万八千人,从江北一路败退江南,早已经是惊弓之鸟。

虞允文这颗金子等到发光的时刻了,他毅然担当起,临时组织士兵们抗金的重任。在他充满激情的演讲下,士兵们稳定了情绪,并被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虞允文将这些士兵分成五队,一队乘船游弋在江中,两对在江边左右散开,还有两队人马隐匿江边的山林后面,做疑兵和机动。金军的大船到达南岸后,登陆的先头部队,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迟迟不能占领登陆滩头。江中心游弋的船队,乘势拦腰攻击金国人的大船。

金国人明显不大善于水战,很快被宋军搅得阵型大乱,无数大船颠覆。登陆不顺,江心又遭遇伏击,隐匿在山后的部队乘机张旗鼓噪,给人一种大队人马增员的假象。也该虞允文走运,恰巧有一支从光州逃跑的宋军路过这里,虞允文立刻将他们组织起来。这下金国人以为宋军大股增援到了,吓得纷纷后撤。

第二天,完颜亮再次强逼士兵,从杨林渡口进攻,又遭到了宋军的强弩和霹雳炮的打击,再次渡江失败。完颜亮被迫从采石矶撤退,回军扬州,准备改从镇江瓜洲渡过江。

采石矶大捷后,虞允文马不停蹄,前往瓜州增援刘錡。因为采石矶大捷,宋军的气势高涨,金军在瓜州渡接连失利,始终不能过江。

就在僵持阶段,金兵们陆续得知一条消息:国内已经发生政变,金熙宗宣布登基,完颜亮已经被废为庶人。这条消息让金军最后一点气都泄光了。当完颜亮歇斯底里地下达,三天必须渡江,否则全部处斩的命令后,士兵们哗变了,他们直接砍掉了完颜亮。

自此,完颜亮精心准备了九年的灭宋战争,以他命丧江边画上句号。

采石矶大捷的意义

因为一个文官的“越位”行动,创造了采石矶大捷的奇迹,让大宋得以延寿。这个看似偶然的军事行动,其实暗含了一个必然性——只要中国人上下一心,没有做不成的事!

大宋的孱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内耗,永远也做不到上下同欲,甚至是相互掣肘,相互拆台。

当虞允文将散兵游勇们,以一个信念捏合在一起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里最伟大的部分,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中华文明能绵延几千年,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城陵矶、燕子矶和采石矶为什么被称为江南三大名矶

长江,我国第一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一路奔腾6387公里,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这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江边常见突出水面的山岩,三面环水,单面靠岸,人们称之为“矶”。在长江沿岸,石矶多不胜数,大型石矶就有72处,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长江三矶:岳阳城陵矶、马鞍山采石矶、南京燕子矶。这三处石矶为何能从众多石矶之中脱颖而出,并称“长江三矶”呢?

城陵矶,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东北方向约10公里处。洞庭湖与长江在这里交汇,城陵矶就位于江湖交汇口的长江南岸,面朝长江、背靠芭蕉湖,易守难攻。城陵矶南绾三湘,北控荆汉,是水运交通咽喉和兵家必争之地。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西麓,翠螺山原名牛渚山,因此采石矶也叫牛渚矶。长江在进入安徽后发生转折,由东西走向转为西南-东北走向,水流相对较缓。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燕子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江边的直渎山上,三面悬绝,突兀江上,如燕子般欲展翅飞掠江面,故得名燕子矶。燕子矶雄踞山上,地势险要、总扼大江,是扼守古都南京的军事重地。

大家都知道,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横贯我国中部的长江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天险,因此历史上南北对峙时期,南北双方大多以长江为界凭江而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一道天险是挡不住的。对进攻一方来说,在哪里渡江,如何渡江就是一个必须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长江三矶具有成为天然渡口的优势条件,自然而然地就脱颖而出。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处的特殊位置,是其它石矶不可取代的。

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将我国大致分为南北两部分。而这条分界线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在中间留有孔道,就是南阳-襄阳-荆州一线,这条路线古代是南北交通大通道,是大规模兵力投送情况下的优选路线。顺着这条线南下,正对的正是长江最险的一段荆江(宜昌至岳阳城陵矶),“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而最佳的过江渡口就在城陵矶。从城陵矶沿长江溯江而上可达湖北、重庆、四川等地;溯洞庭湖南入湘、资、沅、澧四水,更远可通达云贵以及广西等地;顺江东下可达江东各地,尤其是可直达古都南京。

在东部淮河一线,南下路线细分的话有三条,一条是走淮西---合肥一线,从巢湖进入长江,而这条路线正对着的长江段最佳渡口就是马鞍山采石矶。采石矶到南京的直线距离约50公里,一旦敌军在采石矶成功渡江,南京危在旦夕。

另一条是走徐州—淮安--扬州一线,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这条线正对的渡口是镇江瓜州渡,距离南京直线距离也是50公里左右。

第三条是走盱眙---六合一线,而这条路线正对着的渡口就是南京燕子矶,距离南京约10公里。相比瓜洲渡来说,采石矶距离南京咫尺之遥,如果敌方从燕子矶成功渡江,10公里的距离转瞬即可兵临城下,对南京城的威胁和士气打击是最大的。

南京称为六朝古都(严格来说,是七朝古都,明初也以南京为都),是东吴、东晋、南朝的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的都城,而这些朝代无一例外的都是处于南北对峙时期。南京的防御必然是重中之重,而城陵矶、采石矶、燕子矶关乎南京城的存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并称为长江三矶就不难理解了。其中燕子矶更是至关重要,才会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位列长江三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