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裕能够击败桓玄?东晋的桓温、桓玄父子是怎样的两个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刘裕能够击败桓玄

刘裕与桓玄都是东晋末年的重要人物。刘裕是寒门的领头人。而桓玄则出身显赫,本身便是世家大族出身,其父亲更是东晋王朝有名的权臣桓温。为什么出身这么好的桓玄最终会打不过刘裕呢?我觉得有这些原因。

1、刘裕出手迅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桓家主要势力是在荆州。为了对付司马道子,出兵顺江东下,控制了扬州。可是时日不多,刘裕等北府将领便在建康的下游京口起兵。此时的桓玄控制扬州时间不长,手中主要还是荆州的兵,却被分为两部分,桓玄身边只是一部分士兵。而刘裕的北府兵兵分四路齐头并进反而占据了地理。所以轻易击败桓玄。

2、北府兵精锐,相比于荆州兵更有战斗力。北府兵自谢玄建立后,从淝水之战开始,参与北伐,响应王恭举兵一直到镇压孙恩起义。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线,可谓是身经百战。反观荆州兵,桓温死后再未参与过什么艰苦的战斗,打顺风战没问题,一遇到苦战缺乏战斗力的短板便显露出来。

3、桓玄篡逆,刘裕起兵名正言顺。桓玄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消灭了司马道子。可是紧跟着他便自立为楚帝。让天下所有人所不齿。也给了他所有的敌人以联合的口实。同时丧失了中间派的支持。当时刘裕就是得道者,桓玄便是失道者。当时可能除了桓玄身边的亲信所有人都希望他完蛋,那他如何不完蛋。

4、顺应时代潮流,寒门势力的崛起。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的黄金时期。尤其是东晋朝廷可以说是皇帝与世家共有天下。这也是造成东晋时期政局动荡的一大原因。等到桓玄篡逆,原本南迁的四大世家:王谢桓庾仅剩下桓家。其他三家早已经衰败。而寒门中的英物逐渐崛起。这些人出身行伍,大多数手腕强硬。真是当时南方朝廷稳定所需要的“安定剂”。所以刘裕打败桓玄是时代的选择,是一种时代大势,也是社会意识需要强力稳定政权的物质体现。

东晋的桓温、桓玄父子是怎样的两个人

桓温,东晋重要将领及权臣、军事家,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马、录尚书事。宣城内史桓彝长子,因领兵消灭成汉而声名大盛,又曾三次领导北伐,掌握朝政并曾操纵废立,更有意夺取帝位,但终因最后一次北伐大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氏和谢氏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因桓温获赐谥号宣武,故《世说新语》称其为“桓宣武”。其子桓玄后来一度篡夺东晋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楚宣武帝”。

《晋书》评:“桓温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见赏通人,夙标令誉。时既豺狼孔炽,疆场多虞,受寄捍城,用恢威略,乃逾越险阻,戡定岷峨,独克之功,有可称矣。及观兵洛汭,修复五陵,引斾秦郊,威怀三辅,虽未能枭除凶逆,亦足以宣畅王灵。既而总戎马之权,居形胜之地,自谓英猷不世,勋绩冠时。挟震主之威,蓄无君之志,企景文而概息,想处仲而思齐,睥睨汉廷,窥觎周鼎。复欲立奇功于赵魏,允归望于天人;然后步骤前王,宪章虞夏。逮乎石门路阻,襄邑兵摧,怼谋略之乖违,耻师徒之挠败,迁怒于朝廷,委罪于偏裨,废主以立威,杀人以逞欲,曾弗知宝命不可以求得,神器不可以力征。岂不悖哉!岂不悖哉!斯实斧钺之所宜加,人神之所同弃。然犹存极光宠,没享哀荣,是知朝政之无章,主威之不立也。”

桓玄,东晋名将桓温之子,东晋末期桓楚政权建立者。曾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占据荆江广大土地,后更消灭了掌握朝政的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权。次年桓玄就篡位建立桓楚,但三个月后刘裕就举义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敌而逃奔江陵重整军力,但后再遭西讨的义军击败。试图入蜀途中遇上护送毛璠灵柩的费恬等人,遭益州督护冯迁杀害。因曾袭父亲“南郡公”之爵,故世称“桓南郡”。

唐代房玄龄于晋书的“史臣曰”评论说:“桓玄纂凶,父之余基。挟奸回之本性,含怒于失职;苞藏其豕心,抗表以称冤。登高以发愤,观衅而动,窃图非望。始则假宠于仲堪,俄而戮殷以逞欲,遂得据全楚之地,驱劲勇之兵,因晋政之陵迟,乘会稽之酗醟,纵其狙诈之计,扇其陵暴之心,敢率犬羊,称兵内侮。天长丧乱,凶力实繁,逾年之间,奄倾晋祚,自谓法尧禅舜,改物君临,鼎业方隆,卜年惟永。俄而义旗电发,忠勇雷奔,半辰而都邑廓清,逾月而凶渠即戮,更延坠历,复振颓纲。是知神器不可以暗干,天禄不可以妄处者也。夫帝王者,功高宇内,道济含灵,龙宫凤历表其祥,彤云玄石呈其瑞,然后光临大宝,克享鸿名,允徯后之心,副乐推之望。若桓玄之幺麽,岂足数哉!适所以干纪乱常,倾宗绝嗣,肇金行之祸难,成宋氏之驱除者乎!”

桓玄要是不起兵造反,刘裕是不是就没有机会成为东晋末期的权臣

桓玄(公元369年一公元404年)和刘裕都是一个权臣和野心家,两个人都篡夺了晋朝皇位,建立自已的政权。只不过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裕厚积博发,把桓玄给灭了。换言之,如果桓玄只做权臣不造反,刘裕还真没有机会登上权力的顶峰,篡夺天下。

东晋是司马氏皇族同侨居南方世家大族互相妥协建立的政权,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是典型的门阀政治。瑯琊王氏,谯国桓氏,谢氏等世家大族子弟把持各级政权,次等士族和寒门只能担任中下级官职,不可能,也没有实力爬到权力的顶峰。

这种政治模氏需要世家大族中智商情商非常高的领袖人物,运用高超的政治手腕才能达到各个方面的平衡。当世家腐败或人才凋落时,皇权地位就会上升。东晋末年,司马显元父子执政,就是皇权上升的表现。

司马显元父子恐固皇权的政策,伤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当桓玄造反时(公元403年),世家大族都采取默认态度,就是这种自保式反击。

桓玄是前大司马桓温的小儿子,桓温是东晋名将,一心想学司马师,司马昭,他有句口头禅:不能名垂千古,也要遗臭万年。耐何有东晋名相谢安执掌朝政,只是在万般无耐中死去。

桓玄一心想恢复父亲的光荣,只因受父亲影响,东晋朝庭不敢用,直到他二十三岁时才出仕做太孑洗马,后来升任义兴太守。

桓玄对这个职位非常不感冒,曾言:“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后来,干脆辞职回乡了。桓玄路过建康时,执政的司马道之当众溪落他:“桓温晚年想当贼,你怎么看?,

桓玄迥得长跪流汗不已,这也是他后来起兵灭了司马显元父子的原因之一。桓玄形貌瑰奇,风袖疏郎,才华横溢,自已认为是英雄豪杰,在家乡是威望极高,比太守还有号召力。

桓玄利用孙恩作乱之机,长袖善舞,割据长江中游地区。公元402年,桓玄上凑声讨司马显元父子谋反,兵发建康城。

司马显元父子恐固皇权的政策,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对,当桓玄起兵造反时,他们持默认态度,北府军名将刘牢之也加入倒马阵营。

桓玄成为东晋朝庭的总掌权者,受命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加假黄钺,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刘牢之自杀,北府军四散,如果桓玄不篡夺天下,真没有人能搬倒他。

刘裕出身微寒,三十多岁后才参加北府军,长期担任中下级军官。如果天下太平,刘裕只能平凡的渡过一生。孙恩造反,给了刘裕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扬名立腕的舞台。桓玄除掉北府军名将刘牢之,北府军群龙无首,刘裕才有暂露头脚的机会。

桓玄掌握东晋大权后,个人野心开始膨胀,实现了父亲未尽的事业。公元403年(太享元年),桓玄废晋安帝,建桓楚政权,改元永始。

桓玄志大才疏,没有什么治国才能,喜欢游山玩水,对世家大族没有很好的安抚,对平民百姓更不会有什么好政策,以至落到骑虎难下的地步,人人反对。

以刘裕,何无忌,诸葛长民,刘毅,王镇恶,檀道济等北府军旧将联名发表反桓楚宣言,率一千七百多人向建康进发。刘裕成为东晋朝庭最高主宰,机会成熟后取而代之,建立刘宋天下。

如果,桓玄不废调东晋皇帝,同世家大族联合把持朝政,刘裕真的没有机会和实力打败桓玄。

桓玄为何被益州刺史的人下黑手杀害

公元404年五月二十六,桓玄在被刘毅和何无忌等人打败后,在入蜀路上的枚回洲被益州督护汉嘉人冯迁杀死,桓玄的党羽也基本被消灭。

刘毅等人取胜之后,以为大事已定,便不急着追赶桓玄的残部,又遇到大风,战船不能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