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纪念馆怎么样?他花2亿买下一座饭店,店内一幅画为何让他放声大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潘天寿纪念馆怎么样

虽然在南山路上,但不是太起眼。以前一直不喜欢看印在美术刊物上潘天寿的作品,不喜欢那色调,这算第一次认真直观潘天寿作品真迹,方领悟到其中林风眠、吴冠中不能企及的那部分,很过瘾的视觉体验,所以,建议大家不要错过这个小地方。在故居看画家原作比看美术馆画展别有一番感受,因为那就是他生活、创作的第一现场。

他花2亿买下一座饭店,店内一幅画为何让他放声大笑

在历史上,一件珍贵的文物,要想彰显出属于自己珍贵的价值,自然也离不开伯乐的慧眼,因此不少艺术宝藏的诞生,也掩藏着一丝巧合,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兮甲盘,被元朝收藏家鲜于枢发现的时候,竟然在一个农妇的手中,当起了烙煎饼的盘子,等到鲜于枢抢救回来,盘子的三足已经被折断。

而到了21世纪,富豪花2亿买下方饭店,店内发现的一幅画却让他大笑:白捡一饭店,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958年建立的杭州华侨饭店,曾经归属于浙江某事务管理局直接管辖,这一幢坐落于西湖旁边的大楼在当时曾用来接待外宾和各种有身份的客人,成为了当时杭州最为有名的酒店之一。

而为了布置大堂的场景,置办方更是请了当时担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现代画家潘天寿为酒店进行了创作。

而潘天寿也是没有拒绝,随后一蹴而就,画下了一幅风景画《出晴》。这幅画高141公分,宽365公分,无论画的规模,还是其功力,都是极为罕见的。

就这样,《初晴》在大堂挂了将近20年,成为了和华侨酒店一同存在的风景之一,而到了1979年,由于担心画作因为时间氧化受损,故而酒店经营方又专门通过美院,邀请潘天寿的弟子重新画了一幅一模一样的初晴图,放在上面,原画则放置在了后来的房间。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对于新到华侨酒店的人来说,《初晴》依然还是原来的模样,并没有太多人在意它的真伪,当时的潘天寿,名气也不算太大,很多人更是连作者都不知道是谁。

一直到80年底,随着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人们对于艺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于1971年去世的潘天寿,其生前留下的众多真迹,也收获了无数的追求者。不过《初晴》却似乎被人遗忘。

2000年,因为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杭州华侨饭店所有方进行拍卖,其中楼忠福所子啊的广厦控股集团在公开市场,以2.08亿的价格,成功获取了杭州华侨饭店的所有权,而饭店的设施和配备,也被原封不动的交到了广厦控股集团的手里。

杭州华侨饭店当时受到了不少人的竞争,但是最终都纷纷选择退出,其实是有原因的,这一座年代久远的饭店,设施相对比较老旧,将来恐怕还要花费大力气重新装修,恐怕很容易亏本,对此买下饭店的楼忠福,看见大堂挂着的那副《初晴》,却让他放声大笑,这一番买卖还有得赚,根据广厦的推断,这幅画多年来并没有别的消息,因此还应当放在了酒店内部。

而这位富豪的想法果然没错,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酒店内部潘天寿的那一副真迹。而到了2019年11月,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拍卖专场,潘天寿的这幅“初晴”以1.2亿元的价格起拍,最终以2.058亿的价格落槌,成为了当时的热门所在。

这和广厦最初收购画作的价格相差无几,因此很多人都笑道,相当于广厦白捡了一饭店。虽然十年之间物价的上升,账自然不能这么算,但《初晴》也的确成为了华侨饭店的一笔宝贵财富。

精明商人豪掷2亿买下一饭店,为什么饭店等于白送

宋代有诗句说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期望着自己能够收获好运气,在贫穷的时候发财,在饥饿的时候有一口饭吃。运气是虚无缥缈的存在,你完全无法预知一二,但是当它降临在你身上时,那就是莫大的喜事。

在现代就有着这么一则运气爆棚的故事,一位十分精明的商人花费2亿元巨款买下一家饭店,但是在店内发现了一幅画作,这让他开怀大笑:“饭店等于白送了!”这种故事实在让人啧啧称奇。

在杭州西湖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一座名为杭州西子湖畔华侨饭店的酒店。它坐落在西湖旁边,有着十分精致宏伟的建筑,非常大气,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华侨。这家饭店建立于1959年,有着一定年份了,并且经过了好几次的易主。

在21世纪初,来自浙江广厦的一位商人途经西湖,被这家饭店深深吸引。商人的眼光敏锐地看出了这里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商机,当即就公开用2亿元的高价买下了它的所有权,可是许多人并不觉得这是笔划算买卖。

而就当这位商人从酒店里拿出了一幅画作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几经易主导致了饭店管理上的疏忽,这幅画作从1979被入库保存之后就再也没有拿出了,商人发现它的存在完全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巧合。

经过鉴定,这幅画居然是著名画家潘天寿的《初晴》真迹!1958年,潘天寿先生和他的挚友吴茀之受邀来为杭州西子湖畔华侨饭店的开业进行一次作画。二人相约制作统一规格的画作,潘天寿画出《初晴》,吴茀之更是创作了《美意延年》。两幅画作被挂在饭店大堂的左右,直到1979年为了更好地保存才取下。

潘天寿先生出生于1897年,从小自学书画篆刻,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1915年前往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艺术方面得到了李叔同和经子渊的教导。1923年成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授,后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潘天寿在艺术的道路上造诣颇深,他十分欣赏“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和“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并且对于这些前辈的艺术技巧不断地研习感悟,精通于中国画中的“花鸟山水”,声名远扬。

这幅《初晴》高141厘米,宽365厘米,根据原潘天寿纪念馆馆长卢炘所说,这是打破了传统的画目分类框框,将山水画与花鸟画的构图有机结合的一幅颇具创新的大幅横卷作品,“此作无疑是殿堂式煌煌巨作,放在哪里都会是压轴之作。”

1971年9月5日,潘天寿先生病逝,至此《初晴》这幅画作都没有被公开于世过。随着1979年饭店把画作取下保存之后,更是长达40年的销声匿迹,被世人所遗忘。直到1997年,潘先生之子潘公凯主编了《潘天寿书画集》,在其中的下册以黑白图片的形式第一次被出版面向大众。

2019年11月8日晚,在中国嘉德举行的2019年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里,《初晴》真迹以1.79亿的高价落锤,最终由2.0585亿成交。这是潘天寿先生所有拍卖画作中价格第三高的存在,一度引起当时会场的轰动。

现在回想一下,不得不佩服那位浙江广厦的商人真的是眼光毒辣,精明至极,一身好运令人羡慕不已。单单这一幅画作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了整个饭店,想必不会再有人说这一桩不划算的买卖了。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潘天寿字画拍卖市场好不好

优势就是名家作品。 精品真迹有市场承接力,价不会低。都是几万元一平尺的。
请注意:可以拍卖,签订了委托拍卖合同,不等于就是卖出去了。委托拍卖合同和货物买卖合同不同:委托拍卖合同是帮拍卖物品,不代表就是成功卖掉了;货物买卖合同才是卖掉。

请问这是不是潘天寿的真迹,如果是大概价值如何请教各位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