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你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思想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你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历史的选择。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领域里显得很自由,但难形成民族文化的统一,而没有统一的民族文化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统一的国家。因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造成人口大量死亡,没有稳定的社会。

后秦始皇一统中国,焚书坑儒,用李斯意见,只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暴政,结果到了秦二世就玩完了。汉朝建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他雄才大略,发现只用暴政是不行的,得有种思想来教化和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发现儒家学说不错,才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起来,还挺管用,后历代统治者才沿用了下来,并发扬光大。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好是坏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100%的文明与进步。没有一丝坏处。

与焚书坑儒完全不同,独尊儒术时期,言论自由,批评政治者无罪。下面做简略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即位之初,由丞相卫绾提出的。

道家是儒家的铁杆同盟,道家不会被罢黜。卫绾想罢黜黄老,但窦太后支持黄老。黄老也无法被罢黜。

最终罢黜的只有法家和鬼谷派。

罢黜是什么意思?是罢黜官职。不用你罢了。就如同宋代司马光执政,就罢黜新党,王安石执政,就罢黜旧党。

罢黜并非禁毁。并且,汉武帝时,只有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三五年,言论最自由。诽谤朝廷无罪。批评政治者无罪。

卫绾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没有限制百家争鸣,没有一人因言获罪。

从汉武帝中前期,开始重用法家酷吏,屠戮皇族和群臣。扼杀思想和言论。

汉武帝与张汤谋划发行白鹿皮币,征求儒家颜异的意见。颜异认为贡品才几千钱,而白鹿皮却有几万钱。本末不相称。‘天子不悦’,法家酷吏张汤认为,颜异欲骂天子,不言而入腹。便以腹诽罪之名,处死颜回的十世孙,儒家大师颜异。

汉武帝时期,儒家得势时,政治清明,言论自由。以后刘彻重用法术之士,法家便扼杀思想,扼杀言论。排除异己,禁锢人民思想。实行愚民政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怎样的危害

这种提问方式给人一种非常有指向性的感觉。作为当时的统治者,对他来说这样的选择一定是在当时需要的且是必要的。如果他思考,顾及到后续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影响,我想他一定不会成为杰出的领袖。

如果换过来,他独尊道家或者法家等等其他任何家,是不是后世万代的我们又要来说说独尊道家,法家等等家的危害呢?

我们不是他,远远无法想象和体会他所在的环境和立场,又如何评判危害?

每个人回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多点思考与总结,多点探索与实践,性格里多点弹性和接纳,再放回到大的社会环境中时,或许又是另一种情形了吧。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两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属于文化专制主义,都是统治阶级大力推崇一种文化思想,而压制其他视为异类的思想,只不过压制方式的区别罢了,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文雅一点,没有那么的血腥。

在先秦时期,那时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各样的思想纷至沓来,比较出名的有法家、墨家、儒家、兵家等,当时的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他们之间相互辩论,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然而一种思想文化能否长久发展,最终是要有合适的土壤才能生存下去,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实际的治国意义,因而虽然那时的学派众多,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到了战国末年的时候,还有影响力的也就剩下法、道、儒、墨这几个学派了。

秦始皇的天下是在秦国的基础上建立的,早在秦孝公时,他就重用法家著名代表商鞅对秦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废井田、奖军功,统一秦国度量等措施,这些改革使秦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力大增,尝到甜头的秦国统治者,对于法家是顶礼膜拜,到了秦始皇时期,法家治国依然是他的施政纲领,在秦始皇任上,他重用的有法家代表李斯,韩非子等,而焚书坑儒正是李斯的建议下,为了打压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扰乱刚刚建立的秦朝,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各国史书,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是为了结束混乱的各种学术流派,用法家治国来排除其他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的一次运动。

当时秦朝的以法治国过了头,变成了酷刑治国,人们整天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动不动就会抓去坐牢,甚至受皮肉之苦,因而秦朝统治不过二世而亡。

继承他的王朝是汉朝,刘邦吸取了秦朝暴政的教训,在西汉建立之初采取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治国纲领,这一举措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西汉初期几任皇帝的无为而治,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已经变得国富民强,但是西汉也有一个潜在的威胁,那就是藩国,刘邦建立西汉后,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各个藩国的实力也增长了不少,他们对中央集权是一种威胁,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就是典型,好在中央平叛了地方王爷的反叛。

汉武帝上台以后,对于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天下一统摆在了他的面前,很明显道家的无为而治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于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34年,让各地推荐贤良之士,寻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让汉武帝很感兴趣,这是董仲舒把儒家经典进行改良,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而且董仲舒认为只有思想上的大一统,才能巩固和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此建议深得汉武帝赞许和采纳,并正式下旨,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将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这一做法影响了后世长达两千多年。

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独尊儒术,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只是手段的差异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西汉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有怎样的影响

我觉得最大的影响就是奠定了中国以后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汉武帝时,在“无为而治”统治思想指导下的帝国政治已出现了若干危机,积累的社会矛盾已呈爆发趋势,这使得汉王朝不得不对以往的治国理政观念进行反思,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应对危机。在统治思想上,逐渐脱离黄老学说,转向积极有为的儒家学说,成为汉代统治者一个必然的选择。

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卫绾的奏议,凡是学习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学说的人,不得被推选做官。这意味着,法家、纵横家的思想被摒弃。与此同时,迎儒家耆宿申公来朝,并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这意味着汉武帝要用儒家思想来修礼仪,整顿已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