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盎然!杨浦把“氛围感”拉满丨爱申活暖心
发布时间: 2023-07-11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过年迎春,杨浦人有几种“打开方式”?

剪纸、布艺画等传统年俗,可在非遗集市“沉浸式”体验,解锁“商业+艺术+非遗”融合新模式;在大卖场尽情“逛吃”,“年货大街”为市民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水仙、蝴蝶兰、杜鹃,各款年宵花热销,花香缭绕让过年更有仪式感;每每新年,和亲友相约于图书馆音乐会现场,成了不少读者的期待……

文化惠民温度持续提升,市民“出街”热情不断高涨,消费体验不断升级……杨浦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盎然春意“拉满氛围感”。

“路过集市,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沉浸式”体验“年味”,“商业+艺术+非遗”等于几?

“路过集市,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太有趣了!”1月13日下午,市民周女士从第一个摊位逛到了最后一个,临走前,手上多了一张喜气洋洋的“福”字,她打算回去贴在家门口,“手写的春联和机器生产的不同,有一股别样的生命力。”

素白的泥坯上捏出两只长耳、三瓣嘴,再画上一件火红夹袄,这是江湾面花手艺人在制作“年兔”;根根铁丝弯曲成弧形,糊上一层薄纸,再绘上各式图样,这是杨树浦大龙灯传承人正为动物灯“拗造型”……

当天,“非遗百花样,光影联万家”杨浦区迎新民俗活动在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拉开序幕,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巡展同时启动。

展开全文

本次“迎新春”非遗集市,设置6项非遗民俗手工体验展览区域,以实物造景、装置陈列、现场展示等方式,打造非遗交互空间;此外,国家级、市区级非遗传承人云集,开展现场教学、互动,市民可“沉浸式”体验剪纸、布艺画、写春联等传统年俗,吸引了无数人驻足。

“上海剪纸”国家级传承人奚小琴,曾获“十大神剪”称号,作品风格细腻秀丽,内容丰富,多有新意。现场,她用红纸剪起了“兔儿迎春”图,造型灵动。

奚小琴告诉记者,在商场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宣传推广非遗文化的好机会。“很多市民会带着孩子来看我剪纸,一边看一边教孩子:‘这是民间工艺,我们要保护’,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觉得非遗传承充满希望。”奚小琴说,“上世纪90年代时,非遗发展是最困难的,等到了21世纪,国家越发注重非遗保护,情况就日益好转了,很多年轻人愿意学,这让我们很欣慰。”

2022年,上海国际摄影节暨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杨浦滨江举行。为延续品牌效应,进一步推动“商业+艺术+非遗”融合创新,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7楼展厅内,“百样光影艺术 联结多彩世界”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巡展同步开启。此次从1303幅优秀作品中选取100余幅代表性作品进行展出,让市民群众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能够近距离感受现代摄影艺术之美。

作为主办方之一,百联股份一直秉承“持续创造你身边的美好生活”的理念,让艺术为商业赋能,让商业为艺术助力。此次巡展首站来到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为这座商业综合体注入全新的活力与动能,助力打造“文化艺术进商圈”的理念,也为市民带来惊喜的购物逛展体验。巡展首站将持续至2月5日。未来,巡展还将走进杨浦的社区、校区、园区。

一直以来,杨浦积极贯彻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展非遗集市,打造“非遗+商圈”传统文化集结地,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联相通”,让文化更具“烟火气”,让商圈更显“文艺范”;并坚持以文艺精品力作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提升文化惠民温度,满足市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的需求。

“让市民在家也能吃到‘堂食’”——超市“年货大街”上新,“一站式”买齐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大年夜和亲友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新年的仪式感才得圆满。近期,杨浦各大商超内,年货、年夜饭预制菜等稳居“C位”。“市民开心地挑选着年货,身旁的手推车堆得满满当当……”这样的热闹景象已成为大润发杨浦店的常态。

记者随着人流走到熟食区,发现不少市民围在圆桌旁,选购年夜饭预制菜。他们告诉记者,因为这个做起来方便,口感也好,多买几种适合大年夜和家人一起吃。市民刘阿婆挑选了一些汤类放入手推车,“买点这种佛跳墙过年吃,热汤热水的吃得舒服,同时也很滋补。”

据了解,大润发已经连续五年推出自主研发的年夜饭系列。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增加了冷菜、汤品和点心,共计44种菜品。除上海本帮菜外,还有湘菜、粤菜等16种菜系可供选择。

“受疫情影响,市民在外用餐的少了。在家吃的话,肯定要热气腾腾的。像佛跳墙、盆菜、羊蝎子火锅等,是我们今年主推的‘新品’,让市民在家就能烧出和‘堂食’一样的美味。一经推出,深受欢迎,预计今年年菜的增长率可能会达到80%。”大润发杨浦店生鲜经理杨智健说。

坚果零食是走亲访友时的“必备”。在大润发的“年货大街”,零食礼包、酒类、糖果等热门商品应有尽有,市民可以“货比三家”,“一站式购物”。记者了解到,因为今年春节来得较早,超市还提前上架了礼盒类年货。据悉,大润发杨浦店的年货系列活动将持续至农历正月十五。

“今天过来置办些年货,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吃。”“过年就是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零食、看电视”……1月15日,申城飘起了2023年的第一场雪,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市民“全家出街”购买年货的热情。

大润发中原路店内,糖果区是最热闹的区域之一。不少小朋友紧紧拉住爸爸妈妈的手,蹦蹦跳跳走到这里。“妈妈,我想吃德芙巧克力,还有大白兔软糖!”一个小女孩向妈妈撒起了娇,征得同意后,她欢欢喜喜地抓起了一把糖果。小女孩的妈妈说:“平常很少让她吃糖,对牙齿不好。现在快过年了,就买点给她吃,寓意新的一年日子‘甜甜蜜蜜’。”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老人也在仔细挑选,时不时地咨询工作人员哪种口感好,“今年孩子会带着小朋友一起回上海过年,我得提前准备好。”

市民陈先生是江苏南通人,今年准备回老家过年,当天特地过来选购年货。逛了一上午,他选择了饼干、坚果等食品,最后想再买箱水果带回家。恰巧,路过生鲜区时陈先生发现车厘子的货架前“生意兴隆”,他便上去“凑个热闹”,“之前我不知道车厘子还分J、JJ、JJJ和JJJJ级别,经工作人员介绍,我决定买箱4J的回去带给老人吃,因为它个头最大,口感也最好。”

平日生鲜区就十分热闹,临近过年,场面“日盛”。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最近车厘子、草莓和橙子销量最好。超市还将以上水果的礼盒装放在过道位置,方便市民选购。

“这是过春节的吉祥物,象征团团圆圆、万事如意”——年宵花热销,“闻香识新春”

花香环绕,让过年更有仪式感。

雪白的球茎向下扎根水中,嫩绿的花叶向上舒展身姿。春节临近,在江浦路的花鸟市场上,俏丽的“凌波仙子”成了家家店铺的“门面担当”,一摆就是几大筐,来往询价的市民不在少数。

1月10日,市民顾先生就是专程为了水仙而来,买了一颗6头花苞。他说,最好挑还未开花的,带回家小心养护,持续养个两三周。期间,通过调整室温、湿度等,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开花的时机,待花开,就是过年。届时白瓣嫩蕊,金盏银台,美不胜收,“水仙花喜欢温暖、湿热的环境。如果想让花开得快些,可以把它放在阳台上晒太阳,大约两周时间就能催开。反之,则可以把花挪到房间避光,不要开空调,花就开得晚。这都可根据买花的时间点来调整。”

在顾先生看来,年年春节都要买的水仙花,早已成为上海家庭年货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中国人过春节的吉祥物,象征团团圆圆、万事如意。”

除了水仙,“年宵花界”的另一张“王牌”同样热销——蝴蝶兰,被称为“君子之花”,在店里放了整整两排货架还“不够卖”,店主需天天进货。其中,紫红色蝴蝶兰名为“大辣椒”,分为不同规格,有的花开如成人手掌,有的仅瓶盖大小。其它如银白花片包裹着紫色唇瓣的,是绿雄;黄紫夹杂、个头娇小的,是金蝶……店主介绍:“老年顾客买紫红色的多,年轻人则更喜欢金、粉等浅色。”

市民刘女士提前预定了两支紫红色的蝴蝶兰,当天来取货。她表示,这是家里买年宵花的首选,虽然价格贵,但实则很“划算”。“它开花时间长,只要细心养护,可以一直放到六月份,比鲜花‘保鲜时间’长,所以划算。因为我家的装修主色调是白色,放紫红色的植物就很衬得出来,我很喜欢。”

店主苏黄黄告诉记者:“买蝴蝶兰在支数上也有讲究,要讨口彩。通常来说,市民购买六支、八支的最多,若是送人,也有买十支的,代表十全十美。”

此外,火红的大盆杜鹃花、毛茸茸的银柳、红果满枝的富贵籽等,也受到市民欢迎。“还有百合、玫瑰、傲梅等鲜花也都卖得不错。”苏黄黄说。

乐声悠扬,新人、新作、新风格多元融合——和亲友相约于图书馆音乐会现场,是不少读者的新年期待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闻名世界,对于全球的古典爱好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辞旧迎新的必备仪式。而在杨浦,每每新年,和亲友相约于图书馆音乐会现场,成了不少读者的期待。

日前,“前行2023”新年音乐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杨浦图书馆拉开帷幕,乐声悠扬,弦音流转,吸引了众多阅读与音乐爱好者的参与。

现场,王景行、赵紫杨、储义轩、刘天佑等几位国内青少年音乐家中的佼佼者,表演了卡萨多《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阿拉贡霍塔》、贝多芬G大调《奏鸣曲》Op1.No.2、肖邦《玛祖卡》No.6等多首跨时代的国外名曲。此外,由钢琴、大提琴、吉他三重奏的《西域喧声》,是青年作曲家杜泽宏专门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