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写材料的年轻人,如何在三年内速成“笔杆子”?在体制内如何快速成为笔杆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体制内写材料的年轻人,如何在三年内速成“笔杆子”

本人一直在央企做文字工作,党办和行政办都干过,写过的综合类文稿应该有数百篇了,也在企业内部做过多次公文写作培训,下面讲讲我的观点。

首先记住,写材料的重心不是写,是想,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功夫在诗外,任何一篇高质量的文稿,核心不外乎三个要素。一是主题和立意,二是结构,三是语言。前两项都是考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第三项才是考察遣词造句基本功。

所以,文人未必能写好公文,因为文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是一篇好文章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是思想和逻辑思维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第二,写文章最忌讳到网上东拼西凑。这么多年写材料我基本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敲,每个字都是自己脑海中产生,而不是从其他材料中粘贴复制。这个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写”就是原创,粘贴复制出来的东西是不系统的,嚼别人啃过的馍,完全没有营养。当然,如果作为一种素材,我们可以使用,但是同样的素材在不同的文章中也要根据情境和要求进行加工处理,不能直接“拿来主义”,如果只是拼拼凑凑,永远也培养不出来自己的写作基本功。之所以说写材料费脑子,就是思考构思的过程,实现从0—1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对一个职业的写手来说,这是一项基本素质和底线要求。

第三,讲讲写公文的五个要素,刚才讲到三个方面,实际再分细致一点是五个要素要把握好。一是立意要高,有高度是第一位的站在中央和上级看本级;二是主题要明确,要聚焦不能太分散,有清晰的主题或主线。三是结构要严谨,逻辑要严密,层次要清晰。四是素材要充分,选材要精当。五是语言要精美,体现文字上的硬功夫。

最后,说一说写作方法。构思和写作按照5/5或者6/4来分配精力,接到任务后不要急于去写,要想明白这篇稿子要解决什么问题,承担着什么使命,从哪些方面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在什么场合用这篇文章,领导想通过这篇文章传递什么意图?说给哪些人听,注意什么忌讳。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再来搭框架,全文分几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几个小部分,内在的逻辑是什么?每个部分用什么素材支撑。这这些都弄明白了,再去找素材,然后是写,写完之后进行修改润色加工。

以上是我写作公文的一些体会。你问三年如何成为一个高手,做到四个多:一是多写,写作是个技术活,但也有规律,多写就能快速掌握规律,把握住技巧,同时培养起写作的感觉,没有一定的写作量为基础不行:二是多总结,每一篇写过之后,根据领导的修改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一点点积累;三是多思考,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结构化的思维能力,看问题要有深度和悟性;四是多积累,主要是多读书多看报,储备知识,锤炼思维,培养文笔。

做到了这些,我相信你可以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文字工作者。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体制内如何快速成为笔杆子

有人写文章,大半天还在改标题;有人却能快速成稿,区别在哪?

写文章如同建设楼房一样,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从一砖一瓦开始,就像文章里的一句话一段话开始写。

另一种方式:做好水泥预制构件,需要的时候,进行吊装组合就行。也就是早就有素材,是在看怎么组合?如何衔接恰当?

两种方式都能把文章写出来,但写出的文章的质量和效率是不同的。

第一种,一砖一瓦式

是专注于怎样表达一个意思,因为要把所想表达的讲出来,需要由数据,由政策,某领导的讲话等素材构成,且还要考虑其前后逻辑关系。需要耗费极大的脑力劳动。等文章写完了,人就瘫了。那还有什么时间或者精力校订。往往造成一定的错误,导致领导对你的印象不好。

第二种,预制构件式

在平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有积累。在写文章的时候,个人的精力集中于文章的架构、立意,对象,逻辑等主要问题,使得文章更加圆满全面准确。更由于出稿时间快,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文章质量如何,有进一步改动的时间。

两种方式的高下即可判断。那么如何在平时就加强积累,形成自己的各种不同的文章“预制件”?

一、把工作要点变为问题,以回答的角度去收集素材

把每一年的工作要点,作为自己布局写文章的要点,也就是把工作要点或者领导所讲的,作为自己的收集的方向。具体做法就是,领导讲了哪一点,把领导的讲话或者要求变为具体的问题,而写文章就是要回答,对于这个问题,自己单位做得怎么样?有什么效益?有什么经验心得等。
进一步来说,就是把群众关注,领导关注,社会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意识地去发现本单位做了什么?情况如何?建立好本单位的问题根目录。

重点难点热点等问题本身就是自带流量的,领导、群众、社会都会关注,写材料的人,是要去重点勾勒出本单位是如何做的,程度如何,有无鲜活的经验等。

二、每天积累,每月分类归纳

以每月工作时间轴,每天干了什么,标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或者台历上,每个月进行简单的分类:党建,纪检、城建、乡村振兴等。尤其是有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可能暂时没法写出来,但是等到了一定的时候,上面有要求,就可以把这些展开成为文章。如果当时没有记录,事后就很难回忆起那个点,你就白白错过一个可以挖掘的点。小事或者当时看起来不重要的事情,因为形势变化,或者领导要求的变化,就有可能从小事变为要紧的事情。

三、找模版,勤模仿

去学习强国,行业杂志等收集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变成自己写信息或者文章的模版。平时有空看看,浏览一下。在建文件夹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用自己的语言去简要地描述一下,便于今后能够回忆起来。

四、自己建立模板

对于一些新鲜的文章或者题材,自己写好后,要抽掉具体的场景,看看其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这样写一篇文章,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立马就有模版可用,省时省力。

在基层写是一种基本要求,会写是一种能力。

要真正会写,不要临时抱佛脚,功夫在平时。

体制内事务纷繁复杂,只要在一件事情上提高那么一丁点效率,尤其是对于大家不想写东西的时候,你还能快速成稿,你的价值就会显现出来,会得到更多的认同。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