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馍都pk魔都”背后: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对比,西安下一步该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文=城记智库 聂海峰

这几天,一则“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上海成为全国第一”的相关报道,在全国范围激起了一阵浪花。

热议的核心,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已蔚然成型, 在全球亦是“得之得天下”。包括引进特斯拉的上海等城市,皆希望以此撬动未来。 以此角度,地处“西部+北方”的西安这个“第一”,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工业强则经济强”。在城市和人口变局时代,西安是广域西北和千万人的希望。数字,只是开端。

变革:一场全球的变革

为何大家都重视汽车产业?

人类已进入“汽车时代”:无比庞大的市场,加之上下游的产业链强大的带动能力。因此,汽车产业被称为“工业的王冠”;燃油车时代,汽车发动机被叫做“工业王冠上的明珠”。

这个阶段,发达经济体皆为汽车强国:比如德美法等。日韩作为“后起之秀”,汽车工业也极为强大。

“汽车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经济强”。这既是共识,也是事实。

如今,汽车制造业迎来新变革。做个比喻,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角色转换,颇类似相机“单反和数码手机时代”。2022年,全球新能源渗汽车透率已达14%。主要代表国家,均值则远超这个平均数。

022年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制图/城记智库

要知道,燃油车核心在于发动机——这是中国汽车产业之痛。

对汽车产业本身来说,它融汇、承载和运行着每个时代的高新技术,也是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创新载体和平台。新能源汽车时代,核心则在电机和电池。当年中国被发动机技术“锁死”,如今障碍基本破除。

基于国与国的贸易,当年我国用“市场换技术”。这个过程极为痛苦而漫长,更多是来自“降维打击”。

如今时代变革中,“用脚投票”市场也给出了答案。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首破1000万辆(图: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NEWS

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686万辆,新能源达到688万辆,占比为25.6%。有预计称,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900万辆。

对欧洲来说,2022年电动汽车销量为258.9万辆,占有率已达23%,比上年提升四个百分点。相对较低的美国来说,2022年销量同增65%。特斯拉 依旧“一支独大”占比达65%,并引领一个风潮。

如今,汽车领域“兵器谱”已重新改写。虽然丰田、大众、奔驰和宝马等巨头,地位依旧稳固。但是,新能源为主体的车企已改写格局: 特斯拉高居车企市值第一,比亚迪则位列第三。

这既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标志,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标志。这场变革下,包括上海、西安在内的城市都在寻找新的定位。

对比:不只是“馍都与魔都”的PK

为何“西安PK上海”热议不断,这背后没那么简单:

毫无疑问,汽车工业必将助推所在城市发展。比如,奔驰之于德国斯图加特、通用之于美国底特律、丰田之于日本东京。对中国而言,“计划经济时代”崛起的长春,到如今的京沪穗皆是如此。

梳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在政策、区域和技术等因素影响下,版图和格局几经变化基本定型。

然而,“新能源汽车时代”隆隆而至,无疑让众多燃油车时代“娇子”的城市辗转反侧。 这事关所在地的长期发展,甚至城市地位的再造。这个,也是“西安PK上海”热议的关键。

2012~2022年陕西汽车产量走势图◎制图/城记智库

这就包括上海,因为——时代才是一切格局的谱写者。

上海,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镇”。以省为统计口径的产量,高居第二。即使如此,仍旧大手笔引进特斯拉“激活鲶鱼”。 落户两年产值千亿,带动周边升级创新,产业链本土化率超95%。

众多传统汽车大城不甘落后:柳州有上汽通用五菱,合肥、广州坐拥风头正盛的多个造车新势力……武汉、重庆、深圳、长沙等城市,也提出“新能源汽车之都”或类似目标。

西安和陕西“异军突起”,见证和改写了这一变局。

2023年国内各地区汽车产量排名◎制图/城记智库

公开消息显示,2022年陕西汽车产量达138万辆,历史性位列全国第八。西安以超100万辆的产量,超过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加之三星等带动,西安在第三产业受挫严重的2022年,二产和规上工业增幅分别达10.7%和13.9%:在“万亿之城”和副省级城市皆位列第一。GDP增幅为4.4%,在“万亿之城”中仅次于长沙,副省级城市位列第一。

之前,“陕西经济短板在工业,工业短板在汽车”。产量“逆袭”后,西安在汽车产业的总产值、产业链和关联产业规模,能否“从点到线再到面”突破?这个,才是西安真正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关键。

西安,是否迎来一个春天?

发展:留给未来的悬念

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对城市而言,更是如此。

可以想象,西安工业没有比亚迪和三星,会怎样。这如同今日的上海,失去了特斯拉和宝钢一样。

有知情人透露,当时不少方面对引进比亚迪颇多相左意见,因当时互联网不够发达,很多讨论限于小范围。相比之下,三星这方面呈现“裂变”式增长,争议、质疑和批判可谓铺天盖地。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一切都没有假设。

特斯拉历时两年产值破千亿◎NEWS

如果说,上汽、大众等引领上海乃至东部工业发展;那么,“巨大代价”引入的特斯拉承载着上海新的希望。 相比之下,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比亚迪,让西安成为“现象级”城市。这就是“东有特斯拉,西有比亚迪”的来历。

半导体产业同样如此,在三星带动下,西安该产业规模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四名,仅次于上海、无锡及深圳。

一个企业成就一座城,一座城赋能一个产业。当这座城市的创新、产业和市场“同频共振”,就具有可能性。比如隆基股份,这个世界光伏行业的龙头,依旧诞生在被认为欠发达西部地区的西安。

近些年,中国发展“南重北轻”讨论异常之多,并延伸包括营商、服务和创新等领域。虽然现实如此,但“戴帽子”、“扎楔子”,几乎成为“魔咒”。

2023年内地万亿之城增长目标◎制图/城记智库

“闻道有先后,发展有快慢。”客观来说,短时间内地和沿海、北南方之间的仍存在差距。但是,在以城市和都市圈为核心的发展载体面前,“量变到质变”的经济总量和发展周期面前,差距已越来越小。

对于2023年,西安制定了一个7%的GDP增速目标。

不要轻视这个目标,这是24个“万亿之城”GDP最高的增幅。不要小看这个数字,这是近些年西安对标全国制定最高的一次目标。不要低估它的增长,因为这座城有一千多万人口和一帮小兄弟。

这,才是所有人的期待。

西安,要有“鹰之眼睛”,要看得准看得远;二需要“耕牛精神”,有韧劲不妥协;三是“服务精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是带动创新提升和扩大就业的企业……这一切,离不开“土壤”——包容、外向和鼓励发展的城市氛围。 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只有经济发展,才可能有更广域的民众福祉。

「城记 」 陕西经济系列专题:

①城市时代:

▶ 西安制定了一个新目标:“万亿之城”最高增长值

▶西安PK合肥:“新能源汽车之都”,路有多远

▶ 从这个“西安战略”,看特斯拉二厂选址“暗战”

②产业企业:

▶ 从与“一汽”失之交臂,谈 “西安最大的挑战”

▶ 产值比肩特斯拉?西安比亚迪,瞄准千亿时代

▶再投西安!冲击万亿比亚迪,再次推动新开发

文=城记智库 聂海峰

©版权声明:部分信息和图片来自公开网络

转载请注明

发现脚下这座城

最近,我们谈了很多城市发展的事情

也谈不少基建和规划

也重点分析关于交通的提升

我们已成立了城记的「城城」交流群

这里有了数千位「城」的朋友

一起聊聊西安,说说未来

欢迎加「城城」微信入群(xachengji):

①加入 「城城」微信→②通审后入群

让我们一起读懂西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