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阴间阎王有几个阎王和阎罗王不是一回事?为什么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就阎罗王最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神话中阴间阎王有几个阎王和阎罗王不是一回事

神话中阴间阎王有十个,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秦广王:专管人间长寿与夭折,出生与死亡的册籍;统一管理阴间受刑及来生吉凶。鬼判殿位居大海之中,沃焦石之外,正西的黄泉黑路上。

楚江王:主管大海之底,正南方沃焦石下的活大地狱。

宋帝王:主管大海之底,东南方沃焦石下黑绳大地狱。

仵官王:掌管地狱在大海之底,正东方沃焦石下的合大地狱。

阎罗王:司掌大海之底,东北方沃焦石下的叫唤大地狱。

卞城王,掌理大海之底,正北方沃焦石下的大叫唤大地狱。

泰山王:掌管大海之底,西北方沃焦石下的热恼大地狱。

平等王:掌管大海之底,正西方沃焦石下的大热恼大地狱。

转轮王:殿居阴间沃焦石下,正东方,直对五浊世界的地方。

十殿阎王摩下还有: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神婆等,整个阴曹地府就在他们控制之下。

我们经常说的阎罗王正是十王之一,司掌东北方叫唤大地狱。

为什么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就阎罗王最出名

这位朋友问“为什么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就阎罗王最出名?”,问题应该更正一下,阴间天子并不是十代冥王,而是十位冥王,也称之为“十殿阎罗”,分别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那么,为何在这十位阎王中,只有阎罗王最有名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做一个解答。

先简单回答:之所以十殿阎罗中,只有阎罗王有名,那是因为阎罗王在中国的历史最悠久,并且身份很特殊,是从印度传进来的佛教神袛。而其余九殿阎罗,都是阎罗王的分身形象罢了,并且全部是晚唐时期的人为伪造出来的。也就是说,阎罗王从印度来到中国之后,开始是孤身一人在地狱里忙活,后来中国的土著们又给他安排了九位助手,这样一来,地狱十层,每层都有一位阎王主管,大大减轻了阎罗王的工作量。再后来,地藏王菩萨跑进了地狱中超度恶鬼,将阎罗王的地位给下降了,使得阎罗王虽然名气大,地位却不如以前了。在地狱中,地位最高的是地藏王菩萨。

【阎罗王来自印度,带着洋气】

阎罗王,大家耳熟能详,一个黑脸包公形象,是中国冥界中最著名的神袛。而在印度,阎罗王的梵语为Yama-raja,由Yama(原意为“缚”)和后缀词raja(原意为“王”)组合而成。按照音译可翻译为为:阎罗王、夜摩王、耶摩王、焰摩王、琰摩王、剡魔王、阎摩王、琰魔王等称。在印度,阎罗王的来历据说有两个,第一个是夜摩神,也就是阎摩,在印度史诗《梨俱吠陀》有他的故事;第二个是毗沙王,其事迹在《问地狱经》《净度三昧经》中有记载:

虽然阎罗王在中国名气很大,但是在印度佛教中,他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神,根本没有露脸的机会。随着佛教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阎罗王也就跟着来了。他进来之后,很快就和中国一个土生土长的神袛合体了。

【印度的阎罗王与中国的泰山府君金刚合体】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本土就已经有和阎罗王一样身份的神灵了,这就是“泰山府君”,也称之为“东岳大帝”,泰山府君其实是东岳泰山的人格化的神,而泰山府君变成阴间主神的原因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泰山主死”的观念。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三十《泰山治鬼》条中,通过研究之后认为“泰山主死”说起源于东汉末年。也有的说法认为大约于西汉后期逐渐形成了“泰山治鬼”的说法。秦汉以后,人们构想了死后魂魄的不同归宿:魂升至泰山,魄归于篙里或梁父。

(泰山府君,也叫东岳大帝)

印度的阎罗王进入中国之后,号称是死后世界的主宰者,而中国本土的阴间主神是泰山府君,佛教为了更好地使世人相信和崇拜阎罗王,就借助泰山府君对阎罗王进行本土化改造。比如早期的佛经中出现直接将“阎摩”译为“太山君”、“泰山府君”的情况,也就说,阎罗王借尸还魂,通过泰山府君把自己包装了起来,并逐渐深入人心,可见佛教适应中国本土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泰山府君在佛教阎罗王进入中国后,很快就在地狱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知名度再也没法与阎罗王相抗衡,真实原因就是印度的阎罗王抢夺了泰山府君的位置,慢慢地二者合二为一,外来的神灵彻底本土化了。

【十殿阎罗是怎么来的?】

地狱里由阎罗王一个人掌管,到变成十殿阎罗掌管,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东汉一直到中唐,阎罗王都是以泰山府君的形象出现的,一直到了晚唐时期,《佛说十王经》出现,让地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是地狱的层次数目和各自的名称固定了,至少十层地狱已经有了具体名称;第二是各层地狱中,也出现了可以冠之为名称的阎王,也就是十殿阎罗。地狱里十殿阎罗的标准配备在这个时期逐渐成型,并且变成了稳定的组合,一直延续到现在。

综上所述,阎罗王根正苗红,起源最早,还喝过洋墨水,当然要比土生土长的九殿阎罗名气大得多。

阎王在天庭是的地位是什么级别的

三界统归天庭领导,玉皇大帝是三界的最高统帅。虽然他上面还有三清存在,但三清只是名义上的最高尊神。玉皇大帝如同人间的皇帝,三界的大事都归玉皇大帝管辖。打一个人间的比喻:倘若把三清比作英国女王,那玉皇大帝就是英国首相。

我们通常所说的阎罗王,只是地府里的一个部门主管,也并非是地府的一把手。地府里的所有事务归酆都大帝管辖,他在地府里的位置如同天庭里的玉皇大帝。酆都城还有一位地位在酆都大帝之上的大能,那就是后土娘娘。她在地府的位置如同天界的三清,只是精神领袖。后土娘娘就是后土皇地袛,属于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其地位要比玉皇大帝低不少。酆都大帝的地位又低于后土娘娘,而阎罗王仅仅是酆都城里判官府的一把手。在酆都城,判官府的位置比殿牛府还要略低些。

那么现在看来,如果把辅佐玉皇大帝的四御比作天庭一品大员的话,酆都大帝也只能是个二品或从二品级别。作为酆都大帝一个下属机构负责人的阎罗王,其品级跟天庭里比,至多是四品。

洪秀全落榜后大病一场,他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梦如何凭这个梦就创立了拜上帝教

不管别人怎么认为,在我心目中洪秀全是个英雄。

他做了一个什么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他成功的创了天地会,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打下过半壁江山。

这是封建迷信不假,可他并不是创始人。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到刘邦一统天下,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起事的。后来还有很多,无非是找一个“顺应天意”的名头而已!洪秀全只是借鉴了前人的做法。

对洪秀全的了解最早源于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太平天国》。再后来是在历史课本上。我感觉历史课本的评价还算是公正的,既指出了他的局限性,又肯定了他的进步意义。

在我看来,洪秀全没有刘邦的豪气,目光短浅,定都“天京”后没有了进取心,贪图享乐,奢望偏安一隅。内部争斗和分裂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后来启用李秀成、陈玉成,形势一度好转。但随着清政府和列强的联手,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之所以说他是英雄,是因为他们有爱国情怀。太平军兵临上海之际,外国列强曾经派代表和他们谈判,只要太平天国承认以前条约中列强的既得利益,就帮助太平军。反之就帮大清剿灭太平天国。他们断然拒绝列强的条件。

由此也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他们失败了,他们的历史也就进入坟墓。至于以后看到的我想大都是他们的敌人后来篡改的吧。

这只是本人的看法,没有否定其它人观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