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对科索沃比分预测(科索沃战争,起因,经过,结果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科索沃战争,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1980年,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1997年以后,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经过:

1、1998年,美国和北约就在计划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但没有美国的帮助,北约也难以达到目的。

2、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族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对南斯拉夫军队运输车队发动突然袭击并绑架了8名南军指战员。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就此问题与“科索沃解放军”进行了谈判。

3、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4、1999年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

结果:

1999年6月20日,北约正式宣布结束对南联盟轰炸。“盟军行动”的空袭正式结束。科索沃战争以塞尔维亚人的失败而告终。

意义:

1、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

2、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详细点)

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6月20日)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人民、巴尔干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1999年3月24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为借口,进行代号为“联盟力量”的作战行动,出动大规模海空军力量,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军事打击,使持续了一个时期以来的危机转化成了公开的战争行动。科索沃战争,开创了自二战以来一个军事集团公开武装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先例。
最为严重的是,美国于5月8日悍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死亡,多人受伤,馆舍严重被毁。这种无法理解暴行,充分暴露出美国人霸权心态和强盗行径,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强烈,但美国人至今仍百般遮掩,蒙骗世人。�
1999年6月20日,南联盟军队被迫撤出科索沃地区,北约随即宣布停止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以美国为首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行动持续了78天,9月16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在布鲁塞尔公布了一项关于科索沃空袭效果的评估报告,承认空袭期间公布的一些数字不够准确。克拉克说,北约的科索沃空袭评估小组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在长达78天的空袭行动中,北约战机在科索沃击中了南联盟军队约三分之一的武器和车辆,其中包括93辆坦克、153辆装甲车、339辆军用车辆、389门大炮和迫击炮。同时,78天的空袭,造成6000平民伤亡,50多座桥梁被毁,公路、铁路、机场、电站损失殆尽,损失达2000亿美元,百万人颠沛流离。�
1999年6月10日,根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244号决议,科索沃国际部队由北约成员国和非北约成员国组成。除了北约成员国之外,俄罗斯、乌克兰、奥地利、芬兰、瑞典、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等12个国家也表示派兵参加科索沃国际部队。这样科索沃国际部队总数达到6万人,其中德国派出8000人,是二战后德国第一次在国外部署的军队。英国军队主要部署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地区,负责组建国际部队指挥部。

科索沃独立事件

独立后果 树立危险的先例 本报综合报道 科索沃虽然是个弹丸大小的地区,但牵一发动全身,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关系到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是否可以分割、是否可由联合国作一裁决等等重大原则。如果贸然造成先例,不止是立即对周边国家的稳定造成影响,存在了350年的“主权不容干预”的国际共识也就遭到重大挑战。 科索沃问题就像是一个“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谁都无法预测将会对世界各国产生怎样的影响。科索沃宣布独立,就意味着打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有可能在其他国家引发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 现在世界上多数主权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如果各个民族纷纷效仿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寻求独立,世界将会分裂成几千个民族独立国家。 刺激他国分离运动 首当其冲的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多个民族和联邦共和国组成。一旦科索沃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独立,很可能成为西方国家今后干预和支持俄境内民族分裂的重要依据,从而对俄主权独立和国家统一构成极大隐患。这也是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与美国和欧盟针锋相对的深层次原因。 在欧洲范围内,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其他国家:西班牙有巴斯克分离主义运动,罗马尼亚境内的匈牙利族也在闹独立,斯洛伐克的匈牙利族也不安分,塞浦路斯有一个棘手的北塞浦路斯共和国问题。科索沃的独立,给这些分离主义者树立了榜样,肯定会给这些分离运动新的动力,这也是科索沃独立的最大危险。 科索沃档案 何为单方面独立? 科索沃阿族单方面宣布的独立是一种不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科索沃独立后会得到美国、欧盟多数国家的承认,但由于俄罗斯的抵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加入联合国。另一方面,科索沃的独立是“被监督的独立”,科索沃独立后会继续受到“国际力量”的监督与管理,并不是一个“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 民族国家独立是个国际法问题,在现有国际法框架内,在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决议的基础上获得独立地位,这类独立被称为合法独立。目前的情况下,科索沃基本不太可能依国际法途径取得合法独立地位。 首先,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规定,科索沃应属于塞尔维亚。由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已经多次表态拒绝科索沃独立,因此安理会不可能在现阶段通过与1244号决议背道而驰的新决议。 其次,科索沃独立在国际法上无先例可循。一个自治省要求联合国通过决议的方式脱离母国而独立至今并无先例。联合国宪章规定有民族自决权,但仅适用于受殖民统治的地区或受外来政权统治的民族,非受殖民统治和外来政权统治的民族单方以公投方式宣布独立是非法的。科索沃自古以来就隶属于塞尔维亚,并不存在外来的殖民政权。 (本报综合报道) 科索沃地位问题 科索沃是原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多为塞尔维亚族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科索沃阿族人一直谋求实现科索沃独立。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根据这一决议,科索沃由联合国特派团进行管理,北约领导的国际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 2007年3月,联合国特使阿赫蒂萨里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科索沃在国际监督下实现独立的建议,但由于俄罗斯反对,此建议未能经安理会表决。随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授权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方启动新一轮会谈。 在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三方特使的主持下,从2007年8月起,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就科索沃最终地位进行了多轮谈判,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最终宣告失败。 今年2月14日,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科索沃局势,但仍未能打破僵局。 (据新华社)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拉开美俄长期抗衡序幕 像旁观者一样,以美英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希望科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