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姓现代名人(边家姓的祖先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历史上有什么名人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边家姓的祖先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历史上有什么名人

其它内容可以百度搜索“边姓”
起源一
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起源二
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起源三
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为边姓的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
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蛮部领地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属于以地名汉化为氏。
起源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
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博尔济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博尔济氏,源于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后裔,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力)。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蒙古族、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季氏、李氏等。
起源七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阿拉边前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是为新满洲姓氏之一。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清朝晚期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阿拉边前氏多冠汉姓为边氏。

历史上有没有姓边的名人呢

1、边让

边让,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边让善于辩论,辞赋,年轻时便声名在外。中平元年(184年),大将军何进听说边让的名望,十分仰慕,想征辟他为大将军府官员,又担心他不来,于是诈称征其为军事幕僚。

边让到雒阳后,何进任命其为令史。何进设礼接见边让,边让既能善于占射,又能辞对,当时宾客满堂,无人不被边让的风采所倾倒。司徒府掾吏孔融、王朗都一起向其递交名片,以求交往。

2、边镐

边镐,小名康乐,生卒年不详,江宁人。五代时南唐著名将领。南唐保大元年,边镐奉南唐中主李璟之命,镇压张遇贤起义,以行营招讨的名义兼任抚、信、袁、吉等州都虞侯,随齐王李景隆进攻割据福建的闽主王延政,历经激战,王延政出降,闽亡。

南唐卷入与后周的战争时,边镐被重新任命为将领,但被后周军队生擒,周世宗柴荣任命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等到双方议和,边镐又被遣返,但从此不被重用。最后卒于金陵。

3、边贡

边贡,道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边贡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及第,年仅20岁。少年登科,名动朝野。初授太常博士,迁兵科给事中。明六科给事中掌钞发章疏,稽察违误,职权颇重。

边贡任职期间,不避权贵,不计利害,上书弹劾贪冒军功、卑怯无能的监军太监和统兵将帅,上《言边患封事疏》。当时监军太监苗逵为皇帝所宠信,镇军统帅是宗室保国公朱晖和右都御史史琳。边贡奏文疏直激切,闻者凛然,表现出他关心国事、直言敢谏的品格。

4、边景昭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陇西人,生卒年不详。永乐年间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仍供奉内廷。后为翰林待诏,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画。他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其作品工整清丽,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

边景昭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所绘的《三友百禽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更具典型性,画面松竹梅岁寒三友并植,寓意君子之德,百鸟聚集,隐喻百官朝拜天子,顺承天意、熙宁祥和的立意,凸现吉祥瑞应的象征意义。

同时,象形刻画也生动活泼,尤其百禽的动姿,或跳踯,或鼓噪,或饮啄,或顾盼,悉尽其态,气氛热闹欢快,诸鸟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品类意义可辨,布满全幅的构图,呈现“茂密”的特点,画风工细精微又富装饰性,此作堪称边氏最具宫廷花鸟特色的佳构。

5、边寿民

边寿民擅诗词,然散佚未刊,诗名为画名所掩。《苇间老人题画集》乃百年以后有心人从画本录出者,计诗70首,皆题画作,词35首,其中17题17首为题画,另5题18首非题画作,乃录附于此者。非题画之作,想必甚多,年远自难于收辑。

《苇间书屋词稿》虽系边寿民自辑,然仅晚年的某一时期的词稿,远非全貌 ,计词27首,其中15首为题画,12首非题画作。两集之外散见于画面者尚有一批。

边姓的现代名人

边铁军
男,1931年2月23日-2007年2月24日,河北省河间市人,石油部四大标兵之一,与铁人王进喜齐名。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石炭系构造(天然气)的发现者,开发中国第一口天然气气矿。  1946年在河北省参加革命。曾任河间三十里铺区公所文书和调配员。  1950年投身新中国石油事业,是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先后在玉门油矿担任钻井队钻井工、司钻、钻井队长等职务。在克拉玛依大会战中,与铁人王进喜一起被评为石油部四大标兵。  1958年率队转战四川参加石油大会战,曾任龙女大队大队长、川中矿务局生产办公室主任、威远会战指挥部指挥、广宁石油指挥部指挥、石油沟气矿矿长、川东矿区矿长、川东钻探公司经理、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办事处主任等职务。  边铁军同志的一生,充满传奇,功勋卓著,为甩掉祖国贫油落后的“帽子”,他深入戈壁沙漠,横跨天山昆仑;在克拉玛依油田、在巴山蜀水、嘉陵江畔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并成功发现了石炭系构造,使四川油气田一跃成为全国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曾受到华国锋主席、康世恩副总理、余秋里部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他的学生遍布祖国各大油气田。  标杆树玉门齐名王铁人,坚苦卓绝找油气!大炮震巴蜀功成石炭系,四川石油留美名!是边铁军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更无愧于千千万万的石油人。 河北省香河县人,1928年2月3日出生,1944年8月参加革命。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对越自卫还击战等战役。
1953年起先后任红一团一营参谋长、营长、军作训参谋、团长等职,1970年1月起任163师师长,1979年起任海南军区副司令,1989年离休。
2008年9月1日10时48分,这位曾历经数十场战争、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越军悬赏3万美金买其人头的163师老师长,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81岁。
他逝世后,边贵祥的儿子边防军,从殡仪馆领回父亲的骨灰,用磁铁在上面晃一晃,“叮叮叮”三块弹片破灰而出,最大的有花生米大。这些物件盘踞在边贵祥的腿部、腹部、头部已有数十年。边贵祥在住院期间,这三块会发出“咯咯”响声的弹片,让医院无法给他做核磁共振,直至动用了派克CT才照出边贵祥患了癌症。 女。生于1958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艺术系、199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班。现任襄阳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美术院特聘艺术家。享受省政府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襄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