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考上公务员了,就是科员了,算不算就是当上了领导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

从年龄上来看最大的是欧阳修,最小的是苏东坡。

聊这四个人的关系就必须要从年龄最大的欧阳修聊起。

欧阳修曾经去考试有过落榜的经历,不过23岁时就位列二甲进士及第。这样的年龄就能中举已经十分优秀了。当时的主考官是晏殊。

欧阳修后来成了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此时第二个人出现了——苏东坡。

欧阳修担任主考官的时候,苏东坡写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写得太妙了,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为避嫌,就定为第二。

后来公布出来才知道是苏东坡。他与苏东坡交流时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经过欧阳修的点评,苏轼名动天下。这样算下来欧阳修算是苏东坡的知遇之人,伯乐。

当时欧阳修误将苏东坡当作曾巩,曾巩他有一个好朋友叫王安石。曾巩也曾经向欧阳修推荐过王安石的文章,受到欧阳修的赞美,对王安石的名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后来欧阳修又一次向朝廷推荐王安石,举荐为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

所以欧阳修也算得上是王安石的伯乐。

通过欧阳修,王安石与苏东坡之间肯定有交集了。

轮到最后一个人,司马光了。

司马光的起点比较高,年少之时就扬名天下了,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光父亲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培养、教育。

司马光和王安石年龄相仿,他们后来相遇之后成了好朋友,这里面还包括包拯,就是民间流传的那个包青天。

这四个人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关系还是不错的。

一切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变了。

宋神宗对王安石很欣赏,他继位之后王安石也得到了重用。

一场变法让这些人因为对变法的理解不同,成了敌对。

欧阳修对王安石的对青苗法有所批评,改知蔡州,这一年欧阳修将自己称为“六一居士”。一书、一棋、一琴、一金石、一酒、一老人。你就知道欧阳修到底在想什么了。

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主动离京来到杭州,在杭州留下了很多事迹。

司马光一开始对王安石变法并不反对,直到青苗法出来之后,他就开始反对。后来好友范镇反对新法被免官,司马光愤然上疏,然后退居洛阳,专心编撰《资治通鉴》不过问时事。

这些争斗只是政见不同的争斗。

当年苏东坡深陷“乌台诗案”,已经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因为这句话,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就是四个人的关系,从好(师)友到相互争斗,但是底线还是有的。

录一下各自对对方的评价: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苏东坡对司马光的评价: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自少及老,语未尝妄,其好学如饥之嗜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

对欧阳修的评点:

王安石说: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苏东坡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欧阳修作为前辈,还是受到这些晚辈的尊重,至于苏轼、司马光、王安石差不多平辈,就不怎么客气了。但他们之间的相争只是君子相争,是为天下而争,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争。

考上公务员了,就是科员了,算不算就是当上了领导呢

我们镇党委书记是县里派下来的,先后在县委宣传部和县委组织部工作过,对这方面特别注重。

我曾经在工作材料里面滥用“领导”这个词,被书记批评,说我连一点常识都没有。

我在一篇宣传报道材料里面写道:“镇党委副书记XXX、副镇长XXX和农业农村办主任XXX等镇领导参加了活动。”

书记看了之后,说中层干部不能称呼为单位的领导,对于乡镇来说,只有三套班子成员才可以称呼为镇领导。

的确,这对体制内人员来说,应该是常识。

但可惜的是,这个常识很多体制内的新人都不知道。


什么叫领导?

广义来说,

只要你是在体制内工作,哪怕你是没有编制的办事员,群众也会称呼你为领导;

同时,当上级单位来人的时候,不管什么职务,什么编制,我们也一般会尊称对方为上级领导。

但在正式场合、正式的宣传报道中,可不能这么随意。


狭义上说,确切地说,领导是班子成员,某某单位的领导就是指某某单位的班子成员。

对于乡镇政府来说,领导是指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副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人大副主席等,一般有13-17人,其他工作人员,哪怕是四级调研员(对应副处级),但没有在班子成员序列,也不能称为镇领导。

对于县直单位来说,领导是指局长、副局长和党组成员,如果局长不兼党组书记,或者另设有党组副书记,那么党组书记和党组副书记也是班子成员,也可以称为单位的领导。一些特殊的县直单位还有总工程师,也属于班子成员,也可以称为单位的领导。

对于整个县来说,县领导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共四套班子。

对于县里来说,有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县政府党组一般由县长兼任党组书记,副县长兼任党组成员,但也会根据工作需要,将一些重要的县局长任命为党组成员,那么这个县局长并不是县领导,在正式的宣传报道中要特别注意。

还有一点,县政府党组成员和县政府办党组成员不一样,县政府办党组成员只能说是县政府办的领导,不是县领导。

还有市、省、中央部委等单位,也是遵循这个原则,非班子成员不能在正式报道中称作领导。


所以,考上公务员了,通过试用期之后就是科员了,但还不算是领导,最起码是乡镇政府的班子成员,才算是领导。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