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清努尔哈赤谁更狠?金国被蒙古轻松消灭,为何后来蒙古却打不过大清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清努尔哈赤谁更狠

俗话一句“酒太烈了不喝,人太狠了不缠”。凡能成就大业的人,不但要行事果决,也要心襟宽广,慷慨大方!

成吉思汗有一个苦痛的少年时代,努尔哈赤也历经坎坷!这两位人杰,都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白手起家,创下的大业。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

1,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领袖天赋,这不是空话,王者之姿,是不可能靠学习锻炼得来的。

2,他们都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不灰心,从不丧气,百折不挠。

3,他们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战略判断力,善于把握时机。

4,他们都有伯乐之能,都具备卓越的识人用人的能力。

5,他们都具备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6,他们心襟宽广,对于小节问题不过于计较。对于追随他们的有功之臣,回馈也极为丰厚,所以才能白手起家招纳天下英才。

成吉思汗与努尔哈赤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努尔哈赤文化素质与个人学识,要高于成吉思汗。

虽然成吉思汗取得的业绩要远高于努尔哈赤,但是不可否认成吉思汗面对的是一个混战的草原,一堆被金国压迫得没什么力量的草原诸部落。他要有所作为,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此时的中原也处于一个分裂状况,尤其是金国,国主昏庸丶吏制腐败丶军心散乱。正因为金国的锐气已失,所以才给了成吉思汗以可乘之机,成就了他的伟大功业。

再看努尔哈赤所面对的环境:

1,明朝是个大一统的皇朝,实力极为强大。

2,虽然明朝朝政腐败,但是制度完备。国家内外环境并不太复杂,除了后金方向外,其他边境地区并没有太大的挑战。而且努尔哈赤起家时,明朝并没有爆发太大的农民起义。

3,明朝技术先进,兵多将广,文武兼备的人才不少。可谓人才济济,决无金国元帅胡沙虎那种白痴。

综合来看努尔哈赤崛起所面对的内外环境,比起成吉思汗当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因此努尔哈赤面对的压力更大,困难更多,取得成就的经历也更为艰难。

虽然努尔哈赤的个人成就远不如成吉思汗,但是个人认为他的个人能力比成吉思汗要稍好一些。

金国被蒙古轻松消灭,为何后来蒙古却打不过大清呢

金国被蒙古消灭,但并不轻松,蒙古被大清消灭,都是历史的必然。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先从金国被蒙古消灭说起,主要原因有:

一、皇帝昏庸

金国在世宗完颜雍在位(1161-1189年)时,国势达到顶峰。当时的金国的人口有4700多万,兵力一百多万,而蒙古的人口不过一百多万,兵力也只有10万左右。当时金国的俘虏就曾经对蒙古人说: “我国如海,汝国如沙,岂能动摇! ”

由于金世宗太子去世的早,他传位给了孙子完颜璟,也就是后来的金章宗。金章宗在位10多年,虽然国力衰退,但依然完胜蒙古。不过这个金章宗没有儿子,临死前只好传位皇叔,最无能的卫王完颜永济被选中,成为接班人。卫王即位的消息传到蒙古,成吉思汗面对使者拒不行礼,还嘲笑永济为“绣花枕头”。

卫绍王完颜永济

永济昏庸无能,他即位不久,成吉思汗率大批蒙古军对金国进攻。很快,野狐岭之战爆发,成吉思汗10万蒙古军大破40多万金军。从此,金国对蒙古处处防守。

二、权臣迭出

光永济昏庸无能也就算了,偏偏金国内部不稳。遇到蒙古军一路败逃的西京留守胡沙虎,在逃回中都的过程中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本应该受重罚的,完颜永济却没有惩罚他。只是催他出战蒙古军,让他率5000人马驻守中都城北。没想到,受不了屡次催逼的胡沙虎杀了钦使,发动政变,率军攻入皇宫,逼完颜永济退位,自称监国都元帅。

不久,胡沙虎拥立完颜询即位,是为金宣宗,并杀死了完颜永济。胡沙虎被封为太师、尚书令、都元帅、封泽王,成了权臣。胡沙虎重用亲属、党羽。

一个多月后,右监军术虎高琪与蒙古军作战,屡战不利。于是,害怕受责罚的他,率军攻入中都,包围胡沙虎的住宅,杀死了胡沙虎。术虎高琪拿着胡沙虎的人头去向宣宗请罪。术虎高琪成了新的权臣。

权臣迭出,皇权旁落,金国的国势进一步衰落。金国的中都被攻陷,不得不割地赔款,送公主美女给蒙古,金国迁都汴京。

公元1215年左右,金国江河日下时,接连出现投降或者自立的军阀。1214年10月,金国锦州兵马都提控张鲸杀其节度使,自称临海王,遣使投降蒙古木华黎。后来,张鲸想反叛,成吉思汗命木华黎逮捕他,不久他被诛杀。张鲸之弟张致,据锦州叛,号称汉兴皇帝,改元兴龙。

1215年3月,辽东蒲鲜万奴率军几十万打败野律留哥,割据东北,不去解中都之围,改国号“大真”,自称天王。

三、四年树敌

金国打不过蒙古也就算了,找外援吧,周边还有西夏、南宋啊。但是,金国与这些国家也是互相攻伐,被蒙古攻打时,没有外援。可以说,金国是四面树敌。

尽管成吉思汗在世时,由于西征比较忙,没有彻底灭亡金国,但他临终给窝阔台留下了灭金方略。公元1234年,窝阔台按照方略,联合南宋,彻底灭亡了金国。

成吉思汗

看来,金国也并不是被蒙古轻松消灭,他们的战争也持续了20多年。

再来看看,蒙古灭亡。蒙古人在忽必烈在位时,建立了元朝,国势达到顶峰。但之后开始衰退,也是皇权旁落、权臣迭出。后明朝消灭了元朝之后,蒙古分为三部:瓦剌、鞑靼、兀良哈,他们内斗不已,谁也统一不了蒙古。其间也几起几落。

满洲崛起后,蒙古已经成为他们的绊脚石。为了绕开关宁锦防线,对蒙古用兵。不久,蒙古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接受明朝的抚赏,成为后金的绊脚石。皇太极先后三次出兵攻打蒙古,公元1634年,林丹汗败死。他的妻妾后来被皇太极兄弟瓜分。蒙古军战斗力不如八旗军。

清太宗皇太极

总而言之,盛极而衰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还有上面的一些原因也能解释题目。

成吉思汗带着主力西征七年,夏金两国为何不趁机攻打其后方

这个确实难为金国和西夏了,在成吉思汗西征之前,金国、西夏就已经被蒙古人打的就剩一口气了,试问这种ICU病人如何跳起来打人呢?而且,成吉思汗是率主力西征,蒙古军并没有倾国而出。

蒙古对金国、西夏的暴打

1、西夏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之后,继续开始扩张,第一站就是西夏,在1205、1207、1209年三次攻打西夏。特别是1209年,蒙古军大举入侵,引黄河水淹灌西夏都城中兴府(宁夏银川)。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从此之后西夏就已经废了。

2、金国

打废西夏之后,成吉思汗开始对付金国,在1211—1217年,成吉思汗亲自带兵,将金军所有主力击溃,特别是1211年野狐岭之战,将40万金军击溃,史学界认为金之亡实定于此役。此后蒙古军横扫华北,金国已经奄奄一息。

可以说,蒙古人已经把金国视为无物,在1217年以后,成吉思汗兵锋转向西方,对金国作战的任务交给了木华黎父子。也就是说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间,蒙古人对金依然是作战状态,金人防守尚且不足,试问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北上呢?

其他问题

1、金国、西夏倘若要攻打蒙古,他们打哪里呢?蒙古各部是一个联合政权,他们并没有绝对的后方可言。

2、要孤军深入千里之外,金国、西夏一没有这个实力,二没有任何后勤可言。在经历了蒙古军队的多次攻击后,二国能饿不死就不错,哪有余粮余兵北伐。

3、在中原日久,二国(特别是金)的战斗力早已不是崛起的状态了,在经历了蒙古军队的恐怖之后,他们早就已经胆寒,谁还敢出塞。

4、金人眼中心腹之患还是汉人,不仅是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