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考试好奖励孩子钱是好是坏对孩子成长以后有什么弊端?孩子平时考试成绩不行,但期末的时候考得好,问题出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学习好,考试好奖励孩子钱是好是坏对孩子成长以后有什么弊端

感谢您的邀请回答。

一、应该给孩子恰当的奖励

孩子学习好,成绩好,说明孩子聪明、懂事,对家长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有句话“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尽管这句话有它的局限之处,但至少说明了孩子的禀性喜欢表扬和鼓励。因此,家长在合适的时机,给孩子恰当的奖励是可行的,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1、把握好奖励的时机

家长奖励孩子也要把握好时机,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奖励的效果,以达到奖励的目的。(1)在孩子高兴之时给予奖励;(2)在亲朋好友面前给予奖励;(3)在孩子的同学面前给予奖励等。

2、把握好奖励的方法

家长奖励孩子的方法要多样性,切不可随意、重复,让孩子认为家长不重视他的成绩。(1)口头夸奖,如你真棒,你是好样的;(2)奖励物品,如玩具,小汽车,学习用品,多用小书包等;(3)带孩子野外活动,如野炊、钓鱼等;(4)带孩子参观活动,如植物园、历史博物馆等;(5)帮孩子实现一个小愿望;(6)奖励红包等方法。

二、奖励孩子钱的弊端

奖励孩子钱只是一种激励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和量,即奖励的次数不宜过多,一年之中最好不要超过三次;奖励的金额不宜过大,每次最好不要超过二十元。否则,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1、容易养成孩子乱花钱的习惯

孩子本来就没有“钱”的概念,不知道钱是要通过辛勤劳动换取得来的,自然就不会感觉钱的重要性。因此,家长经常奖励孩子钱,而且数量又不限定,一旦孩子的钱多了,就会觉得钱来得容易。再加上孩子本身没有什么自控能力,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孩子随意花钱,胡乱用钱的习惯。

2、容易滋生孩子“金钱万能”的思想

孩子有了钱,就会去花钱。在孩子花钱的过程中,就逐步会发现钱的多用途的功能,钱不仅能够买很多物品,还可以有其它的很多用途,如钱可以替代劳动等。这样孩子就逐步会觉得钱是万能的错误思想。

3、孩子会因“钱”而萌生杂念

(1)当孩子知道了钱的用途之后,就逐步会利钱的功能,滋生惰性思想,用钱来代替自己的学习,用钱去解决问题,这会养成孩子好逸恶劳的习惯。

(2)孩子学会花钱之后,钱就会不够花,因而逐步会萌生骗甚至偷家长钱的念头,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总之,家长从就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明白钱是通过劳动获取的,既要珍惜又不能认为是万能!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孩子平时考试成绩不行,但期末的时候考得好,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以对我孩子班级的观察为例,孩子们平时的小测验,被老师们表扬的名单里,学霸并不是高频出现的名字。但只要一到大考,就稳稳是学霸的天下。

为何会如此呢?我觉得主要是与孩子们的智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关。

有的孩子悟性高,接受快,老师一点就通,这样一来,在频率很高的阶段性测验中,这些孩子很容易拔的头筹。但这类孩子虽然接受快,但往往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但有的孩子属于慢一拍性格,接受新知识较慢,并且也不喜欢浅尝辄止,往往喜欢追根溯源,把一个知识点彻底吃透。也有的孩子是属于天赋一般但勤能补拙的孩子,这就导致在阶段性测验中,这类慢一拍的孩子往往优势不是很明显。虽然如此,但这类孩子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学得慢但忘得也慢”。

第一类孩子:聪明,机灵,但往往太活泛,对知识止于浅尝辄止,不喜欢深挖。学习习惯一般不够好,坐不住,不够专注,意志力欠缺。

第二类孩子:接受慢,但细心认真,肯钻研,有专注力,有意志力,学习习惯好。

当然,还有第三类孩子,同时拥有两类孩子的优点,这是当之无愧的学霸。

期末考试,是对一学期知识点的综合性考核,涉及记忆和知识的深入综合运用,“第一类孩子”往往会失去领先优势,第二类孩子反倒会“后来者居上”。

另外,在中国,初中小学阶段的考试中,规范性考核是核心,这就导致第一类孩子往往不占优势,第二类孩子会强势凸显。

所以,如果孩子能在大考中脱颖而出,阶段性小测验成绩高低就不必介怀,这背后涉及的是不同孩子学习习惯和思维的差异,而非其他。

以上,供参考。

高考会比平时考试考得好吗

马上就要高考了,作为一位送过7届高三学生的老师,我觉得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我的看法是,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高考成绩要比平时考得好。原因有以下几点。

1、模拟试题的难度要高于高考。

《孙子兵法》有“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之说。也就是说我们定的目标应该略高于实际要达到的目标,基于这种想法,很多模拟题在训练难度上都大于高考,目的也是为了高考能得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模拟试题在难易度和区分度上肯定比不上高考试卷更规范。高考试卷是专家们精心命制的,在科学性上肯定更容易让学生发挥其优势,拿到该拿的分数。模拟题有时会有偏题难题和怪题,肯定不利于检测学生正常的知识水平。

2、对高考题更重视,分数相应要好些。高三一年,学生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大大小小的考试,模拟考试如同家常便饭,几乎三天两头地进行。试想,这么频繁的训练,学生的神经都麻木无感了,经常看到学生在模拟考试的时候,开考前5分钟了,还迟迟不进教室在外面打闹呢!如此随意地对待模考,这么不上心,成绩能好到哪里去?而高考则不同,先不说它对学生命运前途的决定性质,单是那道道程序——入场安检、进了考场各种规矩、老师们也严格按规范操作,光是这阵仗,学生也不由得不重视起来。高度重视高度紧张全力以赴地对待考试,高考分数自然要好些。

3、高考阅卷更科学、宽松。

平时模拟考试,老师们阅卷更严格苛刻一些,为的是让学生答题时要注重规范。比如,我家孩子高三时,只要计算题的结果错了,老师就一分不给了,可是在高考阅卷时,是按步骤给分的。再比如,平时作文只要跑题就给30分以下,可是高考阅卷是只要联系材料,就不能轻易判跑题。

因此,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要正常发挥,高考分数都比平时高。我带的这几届学生也能证明,平时模拟考试,按照我们自己的预估,考上本一的可能就几个人,而考试结果出来后,总是要比我们预估的多。经常有一些学生,按平时成绩考不上本一,可是高考就实实在在冲进本一线了。

所以,马上就要步入考场的学子们,要相信自己,你不负时光,时光就不会负你,保持良好的心态,带着自信和微笑出发吧,迎接你的是灿烂的朝阳和辉煌的战果!

2018,高考必胜!我为你们加油!

孩子考试考得好不好,到底有没有关系

首先要弄清楚,是经常考试考不好,还是偶尔一次考试失误?如果是经常考不好,就要引起重视,跟孩子聊聊具体情况,找科任老师学学法,家长要及时干预,查漏补缺!如果是偶尔一次,大可不必紧张,但要清楚,孩子的近期学习情况、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