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个兵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真的吗,那些在外违反君命的将领都是什么结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个兵法

孙子兵法·九变篇。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
现代引申义为在职场中,由于特殊情况或突发状况,员工先自行应变处理善后,事后再请示汇报的情形。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真的吗,那些在外违反君命的将领都是什么结局

众所周知古代的信息传递速度很慢,但将军在外作战战况又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就有了“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它的意思是指,为了不延误战机,将军为了胜利,违背帝王的命令,随机应变以做到最好的选择。历史上能有胆子做到这点的不多,并且也大多没有好下场。

宋朝抗金名将岳飞,率军收复北宋大片河山,在眼看收复北宋旧都的时候,被宋高宗连催十一次,最终扛不住压力,选择班师回朝,而后就被捉入监狱最终被害死。还有就是战国名将廉颇和李牧,两个人因为差不多的原因也被迫下岗退休,可见在那个皇命不可违的年代,公然抗命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但是历史上也有几位因为抗命而受到帝王奖赏重用的人,比如写了《孙子兵法》的孙武,在训练宫女的时候,违抗命令杀掉不听指挥的宫女,但听完孙武的治军解释之后,吴王十分信服,反而拜他为将军,孙武也带领吴国走向强大。同样的还有周亚夫,在汉武帝准备犒劳士兵进军营而被阻拦,听闻将军宣布的军营只听将军命令而不听帝王诏令的时候,开明的汉武帝不仅不生气反而奖赏了周亚夫。

世人常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古代战况瞬息万变,稍不留神便是亡国毁家的后果,抗命的行为是有作为的将军所敢做的,但是后果则要看当朝帝王是否贤明。

将在外出自什么

将在外出自《魏公子列传》,作者是司马迁。
“将在外”这句诗的后面一句是“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意思是将军在外作战。国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魏公子列传》歌颂了信陵君心系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
传中详细地叙述了信陵君从保存魏国的目的出发,屈尊求贤,不耻下交的一系列活动,如驾车虚左亲自迎接门役侯嬴于大庭广众之中,多次卑身拜访屠夫朱亥以及秘密结交赌徒毛公、卖浆者薛公等;着重记写了他在这些“岩穴隐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和“却秦存魏”的历史大业。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请问这句话典出何故

(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是:主将从国君那里接受使命,征集民众和组成军队,(在行军作战中)如遇毁圮难行之圮地,慎勿驻扎;如遇四通八达的衢地,则注意结交邻国;如遇环境险恶生存困难的绝地,就不要停留;如处不易找到出路的围地,就需设计免难;如陷走投无路的死地,那就需要奋力作战以死里求生了。 (二)〔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 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译文:有的道路可以不走,有的敌军可以不打,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土地可以不争,国君的命令也并不是件件都必须听从。 (三)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译文:所以,将帅若能精通上述各种应变策略之运用及其产生的不利,就算懂得如何用兵了。将帅若不精通这些策略的运用及其产生的不利后果,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充分发挥地理条件的有利作用。用兵作战,若不懂得如何运用上述各种应变策略的方法,虽然也知道这五个“有所不“所带来的好处,也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 (四)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译文:所以,明智的人思考问题,必须同时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充分考虑到利的一面,所从事的事业才能顺利完成,充分考虑到害的一面,祸患才能预先排除。 (五)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译文:所以,要用对敌不利的事去伤害它,使其困屈;用一些小事去驱使调动它,使其频于应付;用小利去引诱它,而使其疲于奔走。 (六)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所以,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是: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袭我,而要依靠自己随时应付敌来的充分准备;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攻我,而要依靠自己有着使敌人不敢攻我的强大实力。 (七)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将帅有五个致命的弱点:只知硬拼,就有被杀的危险;贪生怕死,就有被掳的危险;刚忿急躁,就有被轻侮的危险;清廉自好,就有被污辱的危险;宽仁爱民,就有被烦扰的危险。以上五点,是将帅的过失,也是用兵的灾害。军队败没和将帅被杀,都由上述“五危“引起,是不可不予充分重视的。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97244.html?fr=qrl3

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本书

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

完整句子是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有些城不要去攻打,有些城池不要去争夺,就是连有些君命也是可以不接受的。而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这句话同样适用,比如在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员工如果能自行处理的就需要灵活应变。

君命有所不受的经典战例:

春秋时吴王与孙武的孙子十三篇的使用有点怀疑,孙武用宫女练兵,三令五申后以吴王两个爱妃为首的300宫女仍然嬉闹不听将令,孙武要斩杀领队的吴王两个爱妃,吴王派人持节杖要求赦免。孙武说军中无戏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斩杀二爱妃,又挑选二名队长继续操练,把300宫女训练像正规部队一样。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现代引申义为在职场中,由于特殊情况或突发状况,员工先自行应变处理善后,事后再请示汇报的情形。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原则。但凡明君圣主,只要头脑清醒,对于征战在外的将帅,只是遥相节制、赋予将领充分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