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能力排名(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呢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明朝十六帝如果比较综合能力和贡献,应该怎么排名呢

第一名:明太祖朱元璋;

作为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的榜首之位毋庸置疑。从一无所有的贫僧,到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极为彪悍,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bug。

朱元璋崛起于布衣,在元末乱世中,他凭借着个人的奋斗,相继荡平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称雄南方的汉族枭雄。此后,朱元璋高举“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之旗号,挥师北伐,一举将不可一世的蒙元逐出中原,恢复汉家天下。

朱元璋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注重民生,使得明初社会经济得以快速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吏治清明的“洪武之治”。就连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对朱元璋极为推崇,还留下了“治隆唐宋 远迈汉唐”的极高评价。因此,不论综合能力还是历史贡献,朱元璋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第二名:明成祖朱棣;

在这个榜单中,朱棣的“亚军”位置,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朱元璋是“创业者”,那么作为他儿子的朱棣,应该算得上是“二次创业”。因为,朱棣的皇位不是继承过来的,而靠自己的努力夺来的。蕃王出身的他,当初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击败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才夺得皇位。

而朱棣在位二十余年,励精图治,将明朝国力推向全盛,朱棣先后五征蒙古、七下西洋、迁都北京、南征安南、修编《永乐大典》,最终开创了文治武功都盛极一时的“永乐盛世”。后世嘉靖皇帝在大礼议之争中,之所以将朱棣从“太宗”升格为“成祖”,也正是因为朱棣对大明的巨大贡献,是仅次于开国的朱元璋的。

第三名:明宣宗朱瞻基;

之所以将朱瞻基放在仅次于明太祖、明成祖之后的位置上,是因为他是以为杰出的盛世明君,能在其父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明朝的发展,最终造就了继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之后,明朝的有一段盛世——仁宣之治。考虑到,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因此这段盛世的功劳,主要是归功于朱瞻基的。

宣德年间的明朝,政通人和、经济文化步入鼎盛。而朱瞻基与自己的祖父朱棣相比,虽然欠缺点辉煌的武功。但他在位期间,偃武修文,重视民生,相继停止了劳民伤财的郑和的下西洋行动和劳师远征的安南之役,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让明朝的经济文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而这一点,我们从宣德年间出产的青花瓷(宣德瓷)在青花瓷界中,所占据的极高地位中,也都能看出宣德年间经济文化之繁荣。

那么,简单说完前三名,接下来就来聊下倒数前三。

明朝16位皇帝能力排名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享国276年共传了16位皇帝。第一名就是朱棣,年号是永乐,庙号是明成祖/明太宗,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既是守业有成,也是创业之功。他开创内阁疏浚大运河、收复安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大面积区域、郑和下西洋等等。
第二名是朱元璋,年号是洪武,庙号是明太祖,是明朝开国皇帝,他在军事、政治、经济、功绩非常卓著。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恢复民族平等第三名是朱佑樘,年号是弘治,庙号是明孝宗,明朝第九位皇帝。第四名是朱厚_,年号是嘉靖,庙号是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_是明朝历史上最善于运用帝王权术的皇帝,智斗四朝元老、两朝首辅的杨廷和。开创了“嘉靖中兴”。第五名是朱高炽,年号是洪熙,庙号是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第六名是朱瞻基,年号是宣德,庙号是明宣宗,明朝第五位皇帝。
第七名是朱祁钰,年号是景泰,庙号是明代宗,明朝第七位皇帝。他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皇帝。第八名是朱载_,年号是隆庆,庙号是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隆庆开关”、“俺答封贡”。
后面几位皇帝就是朱祁镇(1457年-1464年),宪宗是朱见深(1465年-1487年),孝宗是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武宗是朱厚照(1506年-1521年),世宗是朱厚_,(1522年-1566年),穆宗是朱载_,(1567年-1572年),神宗是朱翊钧,(1573年-1620年),光宗是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熹宗是朱由校,(1621年-1627年),思宗是朱由检,(1628年-1644年)。

明朝的16位皇帝中,谁的综合能力排第一

明朝的16位皇帝中,谁的综合能力排第一?

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一共经历了十六位皇帝,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在这十六位皇帝当中,哪几位皇帝比较有作为呢?如果选出三位,谁可以当选?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可以当选。

朱元璋从一个叫花子,到建立明朝,当了皇帝,显示出了朱元璋非凡的才能。

朱元璋是一位真正的草根皇帝,也是出身最底层的皇帝,比刘邦和刘备出身还低微,刘邦好歹还是一位亭长,大小是个官,而刘备虽然是卖草鞋的,但是,毕竟也有生意,可朱元璋是什么都没有,完全是一贫如洗,给地主放牛,后来,实在没了饭吃,去当和尚,甚至当叫花子乞讨。

至正四年(1344年),穷困潦倒的朱元璋,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后来,朱元璋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将领,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举兵北伐。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庙号明太祖。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然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强化皇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但是,大肆屠杀功臣,是其一短。

第二位朱棣可以当选。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非常勇武,被封为燕王,后来,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经过四年的征战,攻进了南京,推翻了建文朝廷,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攻进南京时,皇宫突然燃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于是,朱棣即位称帝,年号永乐,庙号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棣在位期间,五次北征蒙古,颇为勇武,朱棣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皇权,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失败了,朱棣削藩却成功了;朱棣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

除此之外,朱棣还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 。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第三位,明英宗朱祁镇可以当选。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同时,也是第八任皇帝,因为,他先后两次当皇帝。

朱祁镇本来是一个草包,没有什么作为,他听信太监的话,亲征瓦剌,结果,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还被瓦剌也先俘虏了,丢尽了祖宗的脸面,史称“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被于谦等人拥戴,即位为帝,就是景泰帝。

本来也先打算拿着朱祁镇要挟明朝,结果,明朝有了新皇帝,一概不予理睬,一年后,也先觉得朱祁镇没有什么作用了,又把他放回来了。

朱祁镇回来之后,就被朱祁钰软禁起来,七年后,朱祁钰病重,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再次登上帝位。

朱祁镇如此不堪,为什么说他有作为呢?

因为,朱祁镇死前,废除了残忍的殉葬制度,这一重大举措,挽救了很多年轻的生命,因此,是朱祁镇的闪光点,也是历史一大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