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国真实存在吗?柔然国的结局是什么? - 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柔然国真实存在吗?柔然国的结局是什么?

柔然,是鲜卑拓跋部的一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中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为北魏边患(相当于匈奴和西汉的关系),北魏因此蔑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

柔然源于东胡族,4世纪中叶附属于拓跋部。一些西方史学家认为柔然与欧洲历史文献中所说的阿瓦尔人(Avares)有关,把柔然称作真阿瓦尔人,而把欧洲的阿瓦尔人称作假阿瓦尔人。

柔然木骨闾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木骨闾真实存在吗?

公元五世纪,柔然在蒙古高原突然兴起,据《魏书 蠕蠕传》记载,柔然为 东胡之苗裔 ,其祖先(温柔干净的网名有哪些:1、盈手赠佳期2、夏树繁花3、零皮冰点4、薄荷微风的夏5、与日暮同辉6、情归何处7、声音好听8、起司奶香猫9、美人如玉)是一个奴隶: 神元之末(按277年左右],掠骑有得一奴,发始齐眉,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闾。 木骨闾 者,首秃也。 白鸟库吉认为木骨闾即蒙古语Munguri(圆、钝弱)之对音,且隋唐前蒙兀室韦当为蠕蠕一部。

这一说初听颇有些道理,杨宪益《译余偶拾》中大加发挥,以为确论。柔然早期史料极缺,诸家争论很多,却无从佐证。豪西希注意到柔然可汗之姓 郁久闾 与其始祖名 木骨闾 的词根正是古突厥语、蒙古语的qur/qurt,意为 蠕动 ,亦可指 狼 ;但余太山认为木骨闾之名并非自取,而且意既为 首秃 ,则与qur无关。按柔然最初是由拓跋鲜卑的 逋逃 (多为拓跋鲜卑的异族奴隶)组成,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原始氏族或部落的自然发展,即所谓 塞外杂胡 (《南齐书 芮芮传》)。木骨闾早 忘其姓名 ,从 首秃 来看,或为东部鲜卑人(那就不是异族了),《南齐书 芮芮传》称柔然 编发左衽 ,《梁书 芮芮传》也有关于其 辫发 的记载;《魏书》则称之为 辫发之虏 ,可见木骨闾 首秃 的特征是较为异常的。

东蒙古各部落,自古以来多为辫发索头,蒙古就是极显著的一例。但蒙古兀良哈部则从鲜卑、契丹以来,一直仍然保留髡发秃头的遗风;北方民族中,剃光前额头发的主要是东北一带的部落,盖因射猎时前额头发会遮挡住视线,尤其在森林中,最为不便,这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实用性习惯。木骨闾的出身很可能在这一带,因此具备一个 首秃 的特征,该发式必定与掠夺他的部族不同。

柔然始祖木骨闾是拓跋部奴隶。主要游牧在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拓跋部的一部份南迁中原后,留下的部份进居阴山一带。402年,首领社仑自号 豆伐可汗 ,建庭于鹿浑(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合并附近的部落组成联盟。

柔然最盛时,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与色楞格河,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和通辽市一带)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巴尔喀什湖,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诸国如乌孙服属。在土拉河一带打败铁勒。

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肃清其在戈壁以南的势力后,认为柔然人智力低下,像只会蠕动的虫子一样,下令改称柔然为蠕蠕(他们族名本来就有蛇的意思)。

552年,柔然人在蒙古高原被突厥土门可汗击败,汗国崩溃。柔然王室由邓叔子可汗率领,西支柔然南逃至西魏,西魏太师宇文泰不敢收留,将此部三千余人收捕,交突厥使者全数斩杀于长安青门外。东支逃入北齐。

还有一些柔然人逃至外兴安岭一带,融入当地室韦民族。室韦人是蒙古人的祖先。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中国东北地区的契丹民族也有柔然族源。大约二万人逃出突厥汗国,成为欧洲史中的阿瓦尔人。

阿瓦尔人在古代是欧亚大陆的一个游牧民族的名称。他们约在6世纪时迁徙到欧洲中部和东部。到9世纪初以前,一直统治潘诺尼亚平原。阿瓦尔人的遗民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的山区,人口大约六十万,平原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另外还分布于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共和国、车臣共和国等联邦主体,以及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等国。

阿瓦尔人起源于亚洲西部,大部分人认为他们属于泛蒙古-突厥族,一说他们就是中国典籍中记载的古代游牧民族柔然。一说他们可能是白匈奴。阿瓦尔一名在蒙古语中作abarga,有虫与蛇的意义。

公元4世纪,中国北方民族拓跋鲜卑中分离出去一个叫 柔然 的民族。柔然最初居住在陕西河套及内蒙阴山一带(这个地方也是匈奴的发源地),以后柔然辗转迁徙到蒙古高原。402 年柔然通过征伐统一了整个漠北高原。柔然强盛时期领土东起朝鲜故地以西,西逾阿尔泰山,南达内蒙,北到贝加尔湖一带。柔然建国后与北魏频繁征战长达一个多世纪,柔然不断派使者与南朝的各个政权(宋、齐、梁)联络,希望建立友好同盟关系,共同对北魏采取军事行动。为劝说南朝统治者,柔然君臣于481年致南齐皇帝萧道成的国书: 虽吴(指长江以南)、汉(柔然也自称 汉 )异域,义同唇齿 光复中华 岂不盛哉! 公元552年柔然因属下突厥部落起义而灭国。在最后民族相杀的悲剧中,柔然的一支568年进入了东欧。在那里,柔然成了欧洲人所说的阿瓦尔人。

阿瓦尔人6世纪出现在欧洲时,有真假阿瓦尔人之分。真阿瓦尔人可能是柔然人,假的是由瓦尔与昆尼部(浑)组成。柔然在552年被突厥打败。一部分逃亡北齐附近一个名为木乞里(mukri)的部落。另一部分在557年来到北高加索,同年向拜占廷的查士丁尼一世要求居住在匈牙利西部。后在顿河口打败两个匈奴王阿提拉的后人部落。在566年打败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西吉贝特。势力由伏尔加河至奥地利。在796年被查里曼大帝打败。一蹶不振,其地由斯拉夫人的摩拉维亚王国与保加尔汗国分割。他们后来被马札儿人同化了。

但是阿瓦尔人仍生活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有一个伊斯兰化小汗国(曾经被速不台攻击),生存在十九世纪。阿瓦尔也是第一个把叩首带来欧洲的民族,阿瓦尔萨满坎迪赫在见查士丁尼时曾曲膝三次,叩首三次。

阿瓦尔人被指是最早把马蹬的使用传入了欧洲的游牧民族。大量南斯拉夫人在这时期来到巴尔干。

柔然古国真实结局

中国历史书说突厥崛起后,大破柔然,柔然王子庵罗辰帅余部东走黑龙江流域上游,从此不知所踪。是不是柔然就此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因为他偏居一隅,(东蒙古草原在历史上属于天涯海角之地)和中原来往不多,中国从隋唐到南宋都不和他直接打交道,所以就不记载了。导致我们今日对它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我们知道,柔然是个高度受中原文化影响的说原始蒙古语的部族,有年号和谥号,很多制度效法北魏。阙特勤碑里面提及突厥周边的强大对手世仇,有九姓回鹘,黠嘎斯(吉尔吉斯祖先),骨力干(雅库特祖先)契丹,还有就是三十姓鞑靼,(三十个部落组成的联盟)除了骨力干很早被灭国直到DNA证实他流入西伯利亚,鞑靼一直偏居一隅。其他都曾经在阿史那突厥灭亡后称雄大草原。而柔然直到辽金时代才以塔塔尔之名重现于史书,其角色是辽金在草原的代理打手,草原东部蒙古语系诸部族部落联盟的首脑。因为其文明程度远高于蒙古高原东部其他蒙古语部族。草原的中部和西部则是突厥语系的克烈和乃蛮部族联盟。

我们还知道,南朝的史书在提及柔然的时候,说他别名叫做檀檀,实乃鞑靼,塔塔尔的异译。因为历史上柔然威震欧亚大陆(见我的文章柔然西征灭匈奴),东欧斯拉夫人也把东方游牧民族统称为鞑靼,实为古保加尔人后裔的俄罗斯联邦塔塔尔族也采用这一名称。这不是巧合,而是影响深远。

金朝末年,塔塔尔人和金国翻脸,并多次和金国交战,互有胜负,严重威胁了金国的安全。为了阻止塔塔尔部统一草原,金国利用克烈部王汗和蒙古部族的叛徒铁木真(铁木真的真面目以后我有空再详细论述)内外夹击,打垮并种族灭绝了塔塔尔部,所有的成年男子被杀,文化被灭绝。而铁木真统一草原后,为了掩盖他低贱的出身和卑鄙的建国史;把蒙古部族自古以来领头羊塔塔尔部贬低得一钱不值。(同样他还把草原英雄札木合诬蔑为卑鄙小人和他曾是王汗手下的事实全部抹杀)但是,草原上的人们记忆是不会磨灭的,在北元政权被蓝玉灭亡后,草原上的部族首领又自称为鞑靼,大概他们最清楚,所谓的黄金家族不过是篡位者,值得缅怀的还是远古的记忆,就像我们中国人都喜欢自称是强盛汉人唐人,而不会说自己是衰弱的宋人明人很多无知的所谓学者,以为鞑靼是对蒙古草原政权的蔑称,实质鞑靼在草原历史上就像中国的汉唐一样,是伟大而值得的缅怀的时代;只有那帮奴隶种族的后裔 外蒙古人才以为自己是成吉思汗后裔,纪念建国八百周年之类,其无知程度令人发笑。

--免责声明--《柔然国真实存在吗?柔然国的结局是什么?》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文笔优美俱佳,如果《柔然国真实存在吗?柔然国的结局是什么?》这篇文章结尾注明了由本站原创,那么《柔然国真实存在吗?柔然国的结局是什么?》版权就属于本站,如果没有注明那么《柔然国真实存在吗?柔然国的结局是什么?》这篇文章则转载于网络,或者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