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所
发布时间: 2023-07-11

1、

最近比较忙,所以我就简单分享两点。

一点来自生活,一点来自工作。

其实这两点归根结底是一个意思。让我得到了同一个启示。

2、

前几天我儿子爆发了,因为那天下午我们夫妻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对他集中攻击,把他近期的一些小毛病轮番说了个遍。

本来每天批评也是常事,毕竟每天都有可说的地方,那天我俩手脚不停地在家忙,嘴里也没闲着,一边干活一边说话容易刹不住,一下子就说得多了些,然后到晚上,儿子就彻底崩溃了,在床上哭了半小时。婆婆告诉我,他一边哭一边反复控诉:他们两个一起说我……

我自然去安慰了不少,但也不是很在意。毕竟我们并没有说得很过分。

谁想到儿子哭完还给了我惊喜,他说,妈妈,我明天要给你写信。

第二天,他牙也不刷脸也不洗,从床上爬起来就端坐书桌前给我煞有介事地写信。

一年级的小毛孩(接受教育水平还因为疫情打了折)能写什么信呢?当然免不了不停问我,妈妈,**字怎么写?

好不容易在我出门前写完,他谨慎地塞进了我的包包(不忘确认一下我当天背哪个包)。

我在他的要求下,出了门才看他的信,就看到了这么一封令我哭笑不得的信。

展开全文

后来越想越有趣,我就在一个群里分享了一下,大家都说这孩子太好玩了。而且,他们也都说孩子能这么表达挺不错的。本来我就想着回去跟他说说,好好聊聊。

但三人行必有我师,群友七嘴八舌启发了我很多(不愧是强大的智囊团)。

他们提醒了我两点:一,我需要回信;二,孩子特别强调我们说他让他没了自信,因此我们需要挽救这一点,不能让他失去自信——这显然是很重要的事。

但这里有个问题,在怎么做才能增强他的自信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他理解的自信,跟我们说的自信是一回事吗?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没自信了具体什么表现呢?

特别是,自信这个词很抽象,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有不同,更何况是这么大的孩子。

于是,我郑重地回了信。回去又仔细地问了孩子,他所谓的自信和没自信分别是怎么回事。

这么一问,就得到了更多信息。

自信,在他看来就是“坚持一直考100分,如果是我的话,就是考90分以上”。

没有自信,在他看来就是“那天我没有自信了,你叫我做什么,我都没有跟你说话就去做了”。

你看,孩子的回答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尽管他的回答让我很费解,尤其是没有自信的回答,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但起码在真正的自信方面,我基本可以放下心来了——孩子会表达情绪,能很顺畅地跟我用不同方式沟通,这就是自信的一种表现。

至于他对自信的理解,这就需要更多更久的互相探讨了。这是急不得的。

3、

还有一点是工作上的小事。

有一次,我把同事命名为“**范本”的压缩文件发给了别人,后来才发现这个文件里面有着“范本”之外的信息,不是对所有人通用的。

这里当然是我的疏忽,没有仔细确认内容就发给别人。

但是,为什么我没确认,是因为我对“范本”这个词的理解太根深蒂固了,我一看到这两个字就默认它是对所有人通用的,于是下意识也就觉得没必要确认了。

可万没想到,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理解“范本”这两个字的。

所以就产生了失误。

当然,这是小失误,几乎没啥影响。

但这也让我后背一凉,若是失误在更重要的文件上,那影响岂不更大?我必须要更加谨慎确认任何文件,不,是任何事情都要再过过脑。

4、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由于双方对某一事物产生不同理解而造成的分歧,是非常常见的。

在5W1H工作法中,对于地点、时间、谁的概念,通常都不会产生什么分歧(只有牵扯利益等方面的争论),而最重要的HOW,怎么做,必然是通过分析WHY和WHAT来判断的。

分析WHY和WHAT,一般都会认为WHY更重要,因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WHY是直指本质的东西,人们当然会觉得本质更重要。

而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忽略WHAT,但实际上,就像我上面遇到的两个例子一样,尽管大家都已经锁定了WHAT,可因为大家对WHAT的理解不一样,所以最终呈现的HOW的结果完全不同。

当然,我举的例子,并非是有意识的管理,只是在一般人的做事逻辑里都会存在,首先脑海里存在WHAT,然后去执行HOW。

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偏差,就造成了行动结果的不同。

这也是容易让人们忽略、却容易造成分歧的地方——看起来我们说的是一件事,实际上是鸡同鸭讲,你在讲你的,我在讲我的。

所以,以后如果遇到分歧,不妨先停下来想想,或者讨论一下,我们俩说的概念是一回事吗?

但大家对脑海里存在已久的概念都太容易想当然了——这是我们大脑运转机制决定的——当我们学会骑车之后脑子就不会去思考车子要怎么骑。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点并不容易。

可改变这一点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既能节约沟通成本,又能提高办事效率和准确性,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提醒自己纠正脑子里的想当然。

以此,与大家共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