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在哪一年开始用天干地支记年的?中国的皇历算不算是伪科学,能否用现代科学说明更改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中国是在哪一年开始用天干地支记年的

从黄帝即位日历元冬至这一天开始即公元前2697年的冬至日

一.上元——历法的开始时间

“上元”是历法授时的基准,又称为“历元”。古人制定历法,需要确定一个“历元”,也即一个历法的开始时间,这个开始要求很高,要求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定为上元;于是还要推算七政的周期,使它同时发生于历元,作为出发的始点,起算的开端。后来治历的人,都沉溺在上元积年的推算,埋头于各种周期的测验;所以一部中国历法史,实际上可以说是上元的演算史。

二.现行干支历

现行干支历是与夏历,也称道历,关于道历的历元,合于上述的要求,史书有“上元混沌甲子之岁、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七曜齐元。”据传黄帝即位日,正逢以上天象一起出现,那天恰逢冬至及朔旦日,所以黄帝制历以那天(即公元前2697年的冬至日)作为道历的起点,即将那天定为“历元”,也即将那年冬至日定为中华夏历的起源日,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当黄帝历元年冬至这一天,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神奇天象,中华民族近乎于神的先人,计算出了这天将是阴阳五行之炁流转的开始,所以定这一天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而后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每一时阴阳五行之气都是按六十甲的顺序循行。

中国的皇历算不算是伪科学,能否用现代科学说明更改它

谢邀!皇历是古时帝王遵循的一个行为规范的书籍,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相传是由黄帝创制,因此也称黄历。这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其内容指导中国劳动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表示当天吉凶的一种历法。皇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

我们搞清了公历和农历的关系,问题就清楚了。我们知道公历的一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分为12个月。

农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所以农历习惯上也叫阴历。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因此阴历每19年要闰7个月,当然直接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就不太准确。

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为一节气,每年12个月正好360度。所以24节气与公历的关系更为密切。

明白了公历、农历和节气的关系,问题就好回答了。皇历和农历节气有关,可以很好的指导农业生产,从这方面说它的确是科学的。但是,皇历中牵扯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每天的吉凶禁忌,包括出行、婚嫁、搬家等等内容,完全就是迷信的东西,就是伪科学的。所以去除皇历中的这些封建糟粕还是很必要的。

还想说明一点,除了农历的11、12和正月,其他月份都可以有闰月。无论闰在哪个月,这和那一年的天气冷热长短无关。例如某年闰6月,不能说这一年的天气热的就会长些。天气冷热的长短变化,和太阳的活动周期、洋流、海水温度变化、季风等因素有关,和农历的闰月闰在哪个月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农历是如何产生的在它之前,中国使用哪种历法

中国的农历也称阴历,是我们的祖先从日长生活的实践经验中根据月亮的月圆月缺周期推算出来的。阴历一年有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又分为四季,春.夏.秋.冬,并配有二十四节气。农业的耕种收割,按二十四节气操作。中国农历以前并不规范,大多是采用皇帝记年法,新皇帝登基为年号这样以此类推,換一个皇帝就改一个年号,杂乱无章,自从出现了阴历,才有了真正的纪年法。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