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什么在东晋南朝遭到冷遇?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真的不想做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陶渊明为什么在东晋南朝遭到冷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这是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前四句。要想弄明白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要从陶渊明写作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心情入手。这是陶渊明41岁所做的诗,此后他再也没有出仕,在官场内混了13年(所以说三十年),终是感觉自己太不适合官场了,于是归隐山林。(石涛做陶渊明诗意图之——带月荷锄归图)

陶渊明五次做官经历如何?

陶渊明生长在乱世,经历了三个朝代,分别是东晋、桓楚、刘宋,经历了10个皇帝。如此错综复杂的经历,是一般人都经历不到的,稍不留神就成了刀下之鬼。

一、江州祭酒——陶渊明

公元393年,29岁的陶渊明被王凝之看中,给了他一个江州祭酒的职位,应该属于中下级的办事官员,具体职责无法确定,类似于江州干实际业务的官员。

陶渊明没干多久就辞官不做了,为啥?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次子,他曾经任职江州刺史,在这期间提拔了陶渊明。陶渊明为何不跟着王凝之,靠他上位做官。原因很简单,陶渊明没有门路,而他对王凝之以后的发展也不看好,因此一拍两散。

399年,孙恩叛乱,王凝之及其所有子女都被杀了。他任会稽太守,孙恩叛乱,他不但不组织抵抗,反而做法事,称可以抵御叛军,结果落得自己和后代全部被杀,愚蠢到极点了。

试想陶渊明跟着这样的蠢货,恐怕也要身死了,辞官辞的好!(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像,任命陶渊明为江州祭酒)

二、桓玄的幕僚——陶渊明

公元400年,陶渊明入了桓玄的幕府,做起了幕僚。不久之后,陶渊明又辞职了!

桓玄是东晋丞相桓温的儿子,逐渐掌握东晋王朝半壁江山的兵马控制。尤其是在公元400年,桓玄担任:都督江州及扬州豫州共八郡诸军事,领江州刺史。陶渊明进入桓玄的幕府之后发现桓玄也是一个不省心的主,他想着取代东晋,自立为帝。一身正气的陶渊明一看情况不妙,辞职走人了事。

403-404年,桓玄建立“大楚”政权,史称“桓楚”,不久为刘裕所败,桓玄身死。陶渊明不辞职,估计又死一会,辞职辞的好。

三、刘裕参军——陶渊明

公元404年,刘裕也是招兵买马,收拢人才,陶渊明是地方上的名士,于是成为刘裕的参军。刘裕自己就是一个战将,陶渊明这个参军也即是个摆设吧。

陶渊明在刘裕哪里也想大展宏图,没几天就感觉自己根本进不了核心,况且刘裕也有心思造反。

陶渊明和刘裕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辞职了事,万一又是一个桓玄呐!不过陶渊明这一次看走了眼,刘裕后来创立了刘宋,不过也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刘裕像,陶渊明曾被任命为刘裕参军)

四、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陶渊明

公元405年,在刘裕哪里辞职之后,又到了建威将军刘敬宣手下担任参军。没待几天,陶渊明又受不了军营生活,于是再次辞职。

其实刘敬宣是刘牢之的儿子,后成为刘裕的得力干将。415年,遇刺身亡。

五、彭泽县令——陶渊明

405年的秋天,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不久辞职,再也没有进入仕途。

虽然此后很多人曾经邀请他出仕做官,其中包括刘宋的名将檀道济,他一律推辞了。

陶渊明五次出仕做官,全部是中下级官员,起点很低,难以施展自己的雄心和抱负。反而在这些权势人物的做官经历中屡屡感受到危机,归隐也许就是陶渊明避乱世以自保吧!

陶渊明做官的瓶颈在哪里?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

一、家族出身低决定陶渊明登不上高位。

魏文帝曹丕为了登基为帝,搞了一套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按照家族的资历排出各个世家大族的品阶,按照品阶选拔官员,只要出身好,后代高官得坐。如果出身不好,即便才能卓绝,也只能乖乖的呆在应该呆的位置上。

譬如,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际作战能力几乎没有,但是仍然是会稽太守,是一个地方上的军政大员。人家就是家族出身好,才有这样的高职位,才能先放到一边。

陶渊明的家族品阶应该属于庶族地主,因此,他做官的起点就是中下级官员,要想在那个时代做到高位,比登天还要难。(助力门阀士族形成的九品中正制,祖上没高官就别想到统治阶层的上层)

二、时代混沌,陶渊明行事风格与时代相背离

东晋末年到刘宋建立之间,南方处于混沌状态,各方官员诸侯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的变化。

而陶渊明的及其家族行事风格正好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的家族教育他行正气,淡泊名利。假如是在一个蒸蒸日上的朝代,陶渊明步入统治高层的机会是很多的。偏偏是遇到了混乱的时代。

三、桀骜不驯和性格脆弱的陶渊明。

家庭教育促使一个人后来性格的形成,尤其是在古代。陶渊明和东晋名将陶侃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尚未有定论。但他的父亲、祖父做官一概清正廉洁,使得陶渊明也养成了清高的个人性格。在做官时,稍有不合他的三观就产生厌烦心理。

从13年,五次辞职来看,陶渊明缺乏耐心,清高的性格也不适合从政。其实他追随刘裕,如果坚持下来,也可获得高位,可能也会一展抱负的,秉性让他丧失了机会。

陶渊明的几乎没有受到啥冷遇,一直到去世前还有人邀请他去做官的。公元427年,刘宋名将檀道济邀请他出山,他拒绝了,并于同年去世。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真的不想做官吗

感谢邀请,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野史日记】很高兴为您解答!

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无奈之举,并非不想做官。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陶渊明出仕说起。

陶渊明为了梦想出仕

陶渊明这个人,从小就非常聪明,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有着积极的心态和远大的抱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腔热情,加上他的作为官宦子弟,于是顺理成章的出仕去追求梦想,做为一个读书人,陶渊明怀揣梦想出仕,同时他也有着读书人特有的个性。

陶渊明壮志难酬

步入官场一段时间后,陶渊明发现出仕和他的梦想距离很远,现实和梦想的落差让他有些失望,作为一名读书人,壮志难酬,个人志向很难实现,他对这个社会和官场逐渐的失去了信心,一直到最后的失望,甚至绝望。

陶渊明归隐田园

面对骨感的现实,陶渊明有两个选择,要么和其他人一样改变自己融入社会,要么“出淤泥而不染”。陶渊明做为一名读书人,有自己的个性,他选择了改变环境,保住自己的个性,既然梦想和现实不融,他陶渊明和社会不融,那么他选择远离社会,保留梦想。不过他还是愿意做官去追逐梦想的,只不过他看透了官场,看透了命运,最终在万般无奈之下,归隐田园,守一方心灵净土罢了!

陶渊明与李白有什么关系吗

陶渊明与李白生于不同朝代,陶生于东晋大约公352年,李生于唐朝公元701年,隔了三个半世纪,两人没有任何关系,同时两人的人生目标也截然不同,陶潜翁辞官后所追求的是一种与世无争,闲实安逸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写的桃花源记,大概就是他的真实心声。而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