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裳有哪些生平事迹?《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在历史上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
发布时间: 2023-07-06

关于黄裳有哪些生平事迹

黄裳,剑浦人,字冕仲、号演山。生卒年不详。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状元。黄裳为书生时,常有魁天下之志。自叙门状,予家剑潭之滨,斗牛之光,上下相照,风雷之信,时有变现。又题黄龙州云:“看取黄龙沙斗起,茤城风雨入丰年。”元丰四年(1081),郡之谯门,忽为风雷所击,黄裳闻之,赋诗道:“风雷昨夜破枯枝,借问天公有意无,莫是卧龙踪迹困,放教头角入亨衢。”次年,黄裳对策,果为天下第一。宋神宗对黄裳之文章极为喜爱,礼部奏进士,有黄裳名,及进读试策,前几位皆不合神宗之意,神宗等黄裳名出现,但末甲才始听到,遂亲擢为第一。考官因高下失实被处罚金。黄裳为官清正恬退。政和间(1111~1118),知福州,尝为礼部侍郎,迁尚书。当时三舍法实行,黄裳认为“宜近不宜远,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贫,不如遵祖宗科举之制。”黄裳享年87岁,著有《演山集》六十卷行于世。

《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在历史上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说起黄裳,大多数人想起的都是金庸大侠《射雕英雄传》中撰写九阴真经的那个人。本是大内文官,却从道藏经书中无师自通,内外兼修,自学成一 位绝世高手,后把毕生绝学著成武学秘籍《九阴真经》。其人正邪莫辨,极少的事迹只流传于传说中。

都知道,小说源于生活,像这样有着非凡成就的“神人”,他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除了这位撰写九阴真经的道士叫黄裳外,还有一位福建南平词人也叫黄裳。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他,本文的主角黄裳与这词人唯一的相似之处就是:

两人同在大宋为官,且都任职礼部尚书,但是,二者却相差了100多年。

这位黄裳是广元人,说起广元人,最有名的就是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了。

虽然,历史考证对于女皇武则天的出生地,有着极大的争议,但是,作为广元老百姓,他们对于女皇的出生地,是坚信不疑的。本文的主角黄裳,他的确是广元本地人,而名气自然不能与女皇相较,所以,在广元人的记忆中,他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历史上的人,能给后代们留下一些印记,无非像李白杜甫那样,写下了无数朗朗上口的诗篇;要不就是民族英雄,拯救万民与水火之中;又或者像秦桧那样做尽了坏事,遗臭万年的人... ...不然的话,后世之人如何记得他们呢?

而这位黄裳,身处宋朝,属于南宋隆庆府普城人,在我们现代的地图中,算是广元剑阁人。在那个时代,他也算是小有名气。他中过进士,曾辅佐过宋朝的三代皇帝,自己也从一个小官儿一路做到了礼部尚书。如今的广元,在四川省的地位不低,并且,那个朝代的隆庆府地位更高一些。

在大宋朝时期,龙庆府下的蒲城县,进士就有12个,可想当地的文化繁盛,学风浓郁。而黄裳,就是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从小非常聪明,按现代人的话来说,他就是“神童”。

就是这样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穷书生,能够以二甲高中进士,也是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学功底的。不过,在任何时代,家庭背景都是硬伤,像这样没有一点背景的人,在京城里是非常不好立足的。一纸调令便让他到四川南部的一个小县城里当了县尉,专管当地的治安和民生,与如今的公安局长职位相当。

有着满腔报复的一介文人,却被风马牛不相及的武职给套牢了,他的内心自然是极为不满的。不过,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心,作为那个时代一个七品芝麻官,他努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开始思索着治国之道。

这个职位直接就是国家的高级顾问,为皇帝出谋划策。

宋孝宗时期,当时对朝廷最大的威胁就是曾经把大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金人。虽然,宋金之间进行了和谈,也给宋朝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但是,在自己的边防线上,始终有这样一只猛虎始终不好,更给大宋王朝的统治,增添了极多不稳定因素。

这个时候,黄裳给皇帝提出:在建康设立行都,这样的话易守难攻,并且,开始改革,去除那些繁杂的制度。从襄阳至镇江一线设立了5个重要的城镇,让它们之间建立稳固的防线,从而,减少对江南地区的威胁。可见,他是一个忧国忧民,把国家放在首位的文人,也是一个有着长远目光的政治家。

除此之外,黄裳也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尤其在天文学方面的造诣,甚至,后人千百年来都难以企及。在苏州博物馆里,陈列着他花费了一年心血,绘制出的两张天文图和地理图。当时,绘制这些图是为了作为挂图来给皇室成员们教授知识。放到如今,这些图则体现了古人的那种对科学的严谨性。

可以说,黄裳作为皇子的老师,恨不得将自己脑袋里所有的东西,都灌输到这些孩子们的心中,仅仅从他绘制的这些图里,我们就能看到他的用苦良心。

正因为黄裳一生忧国忧民,死后人民怀念他。在他的家乡——剑阁县,人们为他修了兼山墓,并将他的生平功绩镌刻在石碑上,还整修和重修了兼山书院、读书台。明清两代,当地官府、百姓又对这些建筑物进行修葺。兼山书院至今尚存屋宇,兼山墓和碑记被破坏,讲书台、读书台尚存遗址。

可以说,在清代史学家们的心中,黄裳的地位是极高的,也被称为是“蜀中的砥柱”。从他向宋光宗皇帝举荐朱熹入朝,就能看得出他对宋朝的兴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黄裳对于天文学的贡献,更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资料,而且,他所著的书籍也被译成各国语言,流传海外。

年老的黄裳卧病在床,虽不能面君,但是,他依然坚持写奏折,心中都是黎民百姓。去世时,年仅49岁,谥号“文忠”,从“文忠”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宋代王朝对他的评价之高。就这样,一代农民家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一腔抱负,成就了一番伟业。

但是,他后世之名却被淹没在了武则天的盛名之下,每想到这些心中便有万分感慨。

黄裳的人物经历

黄裳自幼聪明好学,精通文史。孝宗乾道五年中进士,开始任巴州通江尉,在任中,他继续研究文史,还钻研天文地理,作社会调查,考虑治国安民之道,孝宗皇帝知道后,晋升为国子博士。在这期间,他用大量历史事实,向孝宗皇帝说明军队屯田积谷的好处。他的建议受到朝廷的赞赏。正要晋升官职时,不幸黄母去世,黄裳回剑阁奔丧。返京时,孝宗已退位,光宗登基,授黄裳秘书郎兼嘉王府翊善。为了安定国家,维护统一,黄裳晋谏光宗,“定行都”、“课吏治”、“设重镇”等三项振兴国家的主张。他说,“中兴规模与守成不同,出攻入守,当据便利之势,不可不定行都;富国强兵,当求功利之实,不可不课吏治;捍内御外,当有缓急之备,不可不立重镇。”他提议在建康(今南京)建立行都,以便出攻入守。
“课吏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设置机构和官吏,不能冗繁,就是“精兵简政”。黄裳建议在汉中、囊阳、江陵、鄂渚(今武昌市)、京口(今镇江市)设立五个重镇,分派大将固守,建立起一条牢固的防线,保障南方不受侵犯。同时富国强兵,争取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这些正确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思想。
绍熙二年,黄裳晋升为起居舍人。在这期间,黄裳利用接近皇帝的一切机会向光宗陈述治国安民之道。为了使他的政见易被皇帝接受,并加强君王收复失地的决心,黄裳精心绘制八幅图呈送皇帝观看。这八幅图是:太极图、三才本性图、皇帝王伯学术图、九流学术图、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百官图。黄裳所绘八图,有五图已经失传,现存只有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这三幅图于1247年由王致远刻在石碑上才得以流传至今,现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天文图、地理图是当今世界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奇珍,已载入人类科学史册。现在,世界有不少天文、地理科学工作者前往参观考察,两幅图中,尤其珍贵的是“天文图”(又称星图)。这幅图是世界上现存星数最多的古代星图,其星多达1440颗。欧洲直到公元15世纪,著录于星图和星表的星数只有1022颗。黄裳所绘的星图不仅星数众多,而且比较准确,它对研究古代恒星和论证现代恒星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史料。黄裳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黄裳不仅在科学上有重大的贡献,而且他的哲学思想和公正廉洁的品德、鞠躬尽瘁的精神,都值得后人学习和尊敬。他经常对皇帝说:“王不能号令诸侯,则王不足为王;帝不能统御郡镇,则帝不足为帝”。劝告皇帝要以国家为重,身先士卒,勤于学习,多虑国事,树立威望,使得群臣敬服,国家安康。绍熙三年,黄裳任中书舍人时,晋谏光宗说;“自古人君不能从谏者,其弊有三;一曰私心,二曰胜心,三曰忿心。”接着他解释这三心说:“事苟不出于公,而以己见执之,谓之私心;私心生,则以谏者为病,而求以胜之;胜心生,则以谏者为仇,而求以逐之。因私而生胜,因胜而生忿,忿心生,则事有不得其理者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凡遇事如果不把心摆公正,固执自己的偏见,这就是私心;私心一滋长,便会对持不同意见的劝谏者不满,进而想抓住枝节问题证明正确,此便是胜心,胜心一发展,就会视劝谏者为仇人,于是寻岔子,找借口将其驱逐之,这就是忿心。因私而生胜,因胜而生忿,那么许多事情就不能正确处理了。
黄裳接着还劝谏光宗说;“宜因事静察,使心无所系,则闻台谏之言不悦,而无欲胜之心,待台谏之心无不诚,而无加仇之意矣”。
绍熙四年,黄裳晋升为给事中兼侍讲,他又经常劝谏君王,在处理人的时候注意八件事;念恩、释怨、辨谗、去疑、责己、畏天、防乱、改过。这些话的意思是:在惩罚身边亲近之人时,只能按罪过的轻重量刑,不能因为他过去对自己有恩情而减刑;在处罚疏远的人时,要排除过去对他的怨恨之心;不管处罚什么人,都要弄清其罪证是否确实,有没有被人诬陷和诽谤的情形,凡事都要重证据,不要单凭怀疑之心就随便处罚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