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ge(贵的东西一定好吗商品价格有哪些因素决定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贵的东西一定好吗商品价格有哪些因素决定

相信你听过“僧多粥少”。可以用来比喻商品被需求的程度!

物以稀为贵!金贵,金贵!就是价格如黄金般!

但是,也是炒出来的价格。这是虚假需求,俗话说:泡沫!

人的消费是受社会风气影响的,一个人想以消费证明自己成功,用于显示个性。用于扩大影响力。那么,就要付出比平常更高的价格!如:奢侈品!时尚品。新潮流行品!

消费中的层次感也很明显,比如服务行业,可以分出高、中、低层次。虽然商品相差无几,但服务水平不一样。就是用钱享受服务!

我们看到很多商品都是大同小异,但价格不一样。为什么?品牌!名牌价高。名牌有其覆盖面、资源规模上的便利,当然,更多的是包含广告推广费用!品无名不旺!

有些商品价高而消费者绝对的认可,何因?就是商品的美誉度。比如:茅台酒。

有些商品价格大起大落,这是季节消费的缘故,精明的商家都会做好这篇文章!

对冲基金经理能不能战胜市场

投资传奇巴菲特,在他写过的一封股东信中曾经提到:投资者在市场里投资,就好像水中游泳的鸭子。水上涨了,鸭子也跟着一起浮上来。浮起来的鸭子,以为往高处游是它自己的本事,殊不知这只是因为水位上涨了而已。

巴菲特通过这个浅显的比喻告诉我们,要想正确的分析任何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不能只看他的绝对业绩(上涨还是下跌),而是需要看他和市场比较的结果(是比市场更好,还是不如市场)。

在我主讲的小乌龟资产配置公开课-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一节中,我提到,有很多证据表明,要想战胜市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举例来说,过去15年,美国所有的公募基金,大约有93%无法战胜市场。也就是说,如果你随便选一个股票基金进行投资,你的投资回报大约有九成以上的概率不如市场平均回报。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美国是发达国家,市场比较成熟。有效程度比较高。但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有效程度比较低,因此基金经理在发展中国家中更可能战胜市场。

这种说法貌似有理,但是经不起证据主义的检验。

如上图所示,巴西、智利和墨西哥(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公募基金,在过去5年、3年和1年中,大约有60%~80%的比例无法战胜市场。

也就是说,基金经理很难战胜市场的规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相似的。

有些朋友又发言了:公募基金经理水平不行,但是对冲基金经理不一样。对冲基金经理更加聪明,运用更加复杂的投资工具,既能做多,又能做空,因此对冲基金经理能够战胜市场。

这种说法貌似也挺有理的。但是它究竟是否得到证据主义的支持呢?下面这篇文章,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十年的赌约。打赌的双方为投资传奇巴菲特,和挑选对冲基金的专业机构Protege。赌约很简单:以10年为限(2008~2017年),对冲基金经理能否战胜市场?

巴菲特赌的是:对冲基金无法战胜标普500指数。而Protege赌的是:对冲基金能够战胜标普500指数。该对赌的赌注为100万美元(后来赌注上升到200多万美元,其中的细节暂且按住不表)。

作为挺对冲基金的一方,Protege一共挑选了5个母基金。每一个母基金再挑选若干个对冲基金进行投资。所有被囊括的对冲基金,加起来大约有200多个。要知道,这五个母基金都是专业的挑选对冲基金的机构,决定挑选哪些基金的都是专业投资人士,不太可能乱选。因此这些被选中的对冲基金,应该囊括了对冲基金行业内名气最响的一批基金,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注:巴菲特没有披露母基金和他们选择的对冲基金的名字。如果披露的话,这些基金的日子会更加难过。其中的母基金D,由于业绩不佳,已经在2017年关门大吉。】

在我们开始仔细分析这场赌局的结果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初Protege为什么会同意打这个赌。

对冲基金,一向是投资界万人追捧的皇冠上的钻石。在华尔街,如果在一家投行干的十分出色,那么你就会独立门户,去康州成立自己的对冲基金。只有那些绝顶聪明的投资高手,才有资格管理自己的对冲基金。全世界最有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包括乔治·索罗斯、雷·达里奥、詹姆斯·西蒙斯等。他们每个人一年的收入,就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在很多人眼里,这些人就是魔术师,能够点石成金。

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会下注打赌对冲基金能够战胜市场时,Protege给出的理由如下:

对冲基金有充分的投资自由,能够选择做多,或者做空。对冲基金的投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战胜市场。

对冲基金的目的,是不管市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能赚钱。对冲基金,和那些传统的“相对收益”型投资者完全不同。对于一个对冲基金来讲,他们可能在市场下跌时战胜市场,或者在市场上涨时跑输市场。但是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最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即使在扣除其费用之后,还能够做到降低投资风险,并且战胜市场。我们相信,这种情况还会继续。

最优秀的对冲基金,和表现平平的对冲基金,其业绩回报相差很大。这种业绩的差别,给与像母基金(FOF)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一个挑选优秀基金经理的机会。那些能够沙里淘金的母基金,即使多收一层费用,也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

Protege的这段话,很值得我们思考。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推销对冲基金的机构(比如私人银行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顾问等),都会拿出上面提到的这些理由,来引诱投资者购买他们的对冲基金产品。

下面,我们把这段话分解一下,仔细琢磨琢磨这背后的深层意思。

首先,通过母基金(FOF)投资对冲基金,很昂贵的。

对冲基金,是众多投资工具中最昂贵的一种,因为一般来说,基金经理会收取2/20(2%管理费/20%业绩分成)的高额费用。如果通过母基金FOF经理去投资对冲基金,那么FOF经理还会在此之上,再多收一层费用(很多国内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发起的FOF,收取1%的申购费,1%的年管理费,以及10%的业绩分成)。

对于母基金收费很贵这个事实,Protege并不否认。他们给出的辩护理由是:

母基金经理有很强的判断能力,能够分辨出好的和差的对冲基金经理。因此,母基金经理能够帮助投资者沙里淘金,通过选到优秀的基金经理提高投资回报,以对得起他们所收的那些高额费用。

Protege想要表达的第三个意思,是对冲基金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回报,或者战胜市场。对冲基金追求的,是风险调整后收益。就是说,基金经理不光需要考虑净回报,也需要考虑基金的波动率和回撤。由于这些考量,对冲基金在短期内的回报,可能会不如市场。但是长期来看,对冲基金的这种特点,能够帮助投资者避开大跌(比如2008年),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这个理由,乍听起来,好像也有点道理。我们知道,如果投资者受到大幅度回撤的损失,比如下跌50%(市值从1000块下跌到500块),那么他想要回本的话,就需要获得100%的收益(市值从500块再涨回到1000块)。任何一种投资组合,要想翻一番,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很多投资者悟出一个道理:尽一切可能避免发生大幅度回撤。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投资策略提倡加止损线的原因所在。

但是,这些都只是纸面上的理论逻辑而已。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在现实中是否奏效,得用证据说话。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实际的投资结果。

如上图所示,这五家母基金(A/B/C/D/E),在2008~2017这10年中,获得的年回报介于0.3%到6.5%之间。五家基金的平均年回报,还不到3%。同期的标普500指数,年回报为8.5%。

就是说,五家母基金,没有一家战胜市场,全都完败给了一个简单的标普500指数。他们的投资者获得的平均投资回报,还不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一半!

在败局已定后,Protege的合伙人之一,Ted Seides,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输给巴菲特。这篇文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