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之死(资治通鉴卷一八六之十五
发布时间: 2023-07-06

唐高祖在派李密东行之时,命他把手下的人马留一半在华州,只带一半人马出关。按照分派,长史张宝德需随李密一同出行。他担心李密一去不返,自己会受到牵连,于是上密奏说李密一定会反叛。唐高祖见状就改变了主意,他又怕惊动了李密,于是降下敕书慰问,命李密留下部队慢慢前进,自己一个人入朝接受其他的安排。

李密走到稠桑后接到了敕书,他对贾闰甫说:“敕书派我去山东,现在又无缘无故召我回去,天子曾经有言,说‘有人坚持不让你东去’,这种谮言看来是起作用了。我现在如果回去必定难逃一死,不如干脆攻陷桃林,控制县里的军队和粮食,再北渡黄河。等消息到了熊州时,咱们已经走远了。假如能顺利到达黎阳,大事就能成功,您以为怎么样?(敕遣我去,无故复召我还,天子云,‘有人确执不许’,此谮行矣。吾今若还,无复生理,不若破桃林县,收其兵粮,北走渡河。比信达熊州,吾已远矣。苟得至黎阳,大事必成。公意如何?)”贾闰甫劝道:“主上对明公非常好,何况国姓正应图谶,天下最终是要统一的。明公您既然已经归顺了,却又生了异心;任瓌和史万宝在熊、谷二州,咱们早晨发动兵变,晚上他们的军队就会赶到,即使咱们攻陷了桃林,又哪里有时间召集士兵,一旦成为叛逆,全天下谁又能相容?我为明公您着想,不如暂且按朝廷的命令行事,以表明您根本没有异心,那些谮言自然也就不起作用了。您如还想出关前往山东,以后可以慢慢考虑寻找机会。(主上待明公甚厚;况国家姓名,著在图谶,天下终当一统。明公既已委质,复生异图;任、史万宝据熊、二州,此事朝举,彼兵夕至,虽克桃林,兵岂暇集,一称叛逆,谁复容人!为明公计,不若且应朝命,以明元无异心,自然浸润不行;更欲出就山东,徐思其便可也。)”李密见贾闰甫不同意,生气地说:“朝廷把我和绛侯周勃、灌婴一样对待,怎么能接受?况且我和他一样也都应了谶文。现在他没杀我,还听凭我向东,足以证明王者是不会死的;纵然唐朝平定了关中,山东最后也是我的。老天爷给的不拿,却要白送给人吗!你是我的心腹之人,怎么能这样想!如果你不能和我一条心,我就斩了你后再走!(唐使吾与绛、灌同列,何以堪之!且谶文之应,彼我所共。今不杀我,听使东行,足明王者不死;纵使唐遂定关中,山东终为我有。天与不取,乃欲束手投人!公,吾之心腹,何意如是!若不同心,当斩而后行!)”贾闰甫流着泪说:“明公您虽然说也应图谶,但近来观察天道与人事,已经逐渐地不合适了。现在海内分崩离析,人人想自己独断专行,强者称雄;明公您又开始逃亡,又有谁能听您的调遣?况且自从杀了翟让以后,人人都说明公您弃恩忘本,今天谁还肯把自己的军队乖乖地交给您呢?他们必定顾虑您夺他们的兵权,要抗拒您。您一朝失势,哪里还有立足之地呢?如果不是蒙受您的殊恩,我又怎么会作如此深切坦率、毫无忌讳的言谈呢!但愿明公能好好考虑一下,恐怕大的福份不再会有了。如果明公有安身之处,我又怎会怕死呢?(明公虽云应谶,近察天人,稍已相违。今海内分崩,人思自擅,强者为雄;明公奔亡甫尔,谁相听受!且自翟让受戮之后,人皆谓明公弃恩忘本,今日谁肯复以所有之兵束手委公乎!彼必虑公见夺,逆相拒抗,一朝失势,岂有容足之地哉!自非荷恩殊厚者,讵肯深言不讳乎!愿明公熟思之,但恐大福不再。苟明公有所措身,闰甫亦何辞就戮!)”李密十分气恼,举刀就要砍贾闰甫。王伯当等人拼力劝李密放了贾闰甫。贾闰甫得命之后,逃往了熊州。

王伯当也劝李密,认为此时不可以起事,李密依旧不听。王伯当于是说:“义士的志气,是不会因为个人的生死存亡而改变。您一定不听我的意见,我就和您一同赴死罢了,只可惜我的一死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义士之志,不以存亡易心。公必不听,伯当与公同死耳,然恐终无益也。)”

李密于是把唐朝的使者杀了。次日清晨,李密骗桃林县官说:“我奉诏暂时返回京师,请求让我的家人暂时寄居在县衙。(奉诏暂还京师,家人请寄县舍。)”于是他挑选了几十名骁勇士卒,穿上妇女的服装,戴着(一个标准团有多少人?一个标准团人数通常是1500人左右,是由若干个营(或连)及战斗、勤务保障分队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面罩,把刀藏在裙子下,冒充他的妻妾。由李密亲自带着进入县衙。一会儿,他们换了服装突然出现,乘机占据了县城。然后李密驱使随从,直奔南山,从险要之地向东而行,同时派人快马通报旧部伊州刺史襄城人张善相,命他派兵接应。

右翊卫将军史万宝当时正镇守熊州,他对行军总管盛彦师说:“李密是骁贼,又有王伯当为辅,现在他们决定反叛,恐怕是难以抵挡的。(李密,骁贼也,又辅以王伯当,今决策而叛,殆不可当也。)”盛彦师笑道:“我用几千兵马截击,必能砍了李密的头。(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史万宝说:“您用什么计策能做到?(公以何策能尔?)”盛彦师说:“兵法推崇使奇,所以暂时不能对您讲。(兵法尚诈,不可为公言之。)”随即他率兵翻过熊耳山,到山南占据要道,命弓弩手在路两旁高处埋伏,持刀盾的士卒在溪谷中埋伏,并下令说:“等贼人过河到一半,各军一同攻击。(俟贼半渡,一时俱发。)”有人问:“听说李密准备去洛州,而您却进了山,这是为什么?(闻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盛彦师说:“李密声称去洛州,实际是想出人不意,经襄城投奔张善相。如果叛贼进了谷口,咱们从后面追赶,山路险要,咱们没办法施展力量,只需一个人殿后,咱们就拿他们没办法。现在咱们抢先进谷,就一定能捉住他们。(密声言向洛,实欲出人不意,走襄城,就张善相耳。若贼入谷口,我自后追之,山路险隘,无所施力,一夫殿后,必不能制。今吾先得入谷,擒之必矣。)”

李密平安过了陕州后,认为其他地方的兵马不足为虑,于是带着众人缓缓而进,果然翻过山从南面出山。盛彦师适时发动攻击,李密的部队首尾断绝了联系,相互不能救援。于是盛彦师杀了李密和王伯当,把首级送到长安。盛彦师因功被赐葛国公爵位,仍镇守熊州。

李世勣镇守黎阳,唐高祖派使节把李密的首级送给他看,并告诉他李密造反的情况。李世勣朝北伏地行礼嚎啕恸哭,他上表请求收葬李密。唐高祖下诏将李密的尸体送给李世勣,由他处置。李世勣按照君臣的礼节为李密服丧,置办了仪卫,下令全军戴孝,将李密埋葬在黎阳山之南。李密平素很得军心,很多人为此哭得吐了血。

一世枭雄李密,死时得了个叛贼的恶名,如果可以重来,相信他就得重新考虑是否降唐了,或者干脆一心一意跟着高祖,当唐朝的开国之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