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修辞手法(天涯若比邻的修辞手法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天涯若比邻的修辞手法

  “天涯若比邻”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远在天边的亲人就象邻居一样近。这里运用的是缩小夸张的修辞手法,即把距离很远夸张的说成很近,目的是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

  • 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在一起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和夸张。

  • 拓展:

  一、夸张: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 二、对偶: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参考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五、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海内存知几天涯若比邻运用了什么样邰修辞手法

例句是运用了比喻中明喻的修辞手法。
明喻的公式是:甲(本体)像(比喻词)乙(喻体)。例句主干句完全符合这个公式:海内存知己的友人,就是在很远的天涯(本体)还是若(比喻词)比邻(喻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有,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望采纳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了修辞手法了吗

1、两个诗句整体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天涯若比邻”一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比喻“和“夸张“对偶

  • 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天涯 就好象近在咫尺,向邻居一样.所以很夸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吗

对,诗中将各在天涯海角的两友人比作相互临近的邻居。以此来表达俩人友情之深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从修辞角度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话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