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标准是什么?小学如何培养良好习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标准是什么

坏的生活习惯,会加速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它比癌症还可怕,不仅让老人失去认知、思考、自理能力,还有攻击性,乱骂乱打,制造家庭悲剧。

科学家预测再过几年,一对夫妻赡养的4位80岁以上老人中,会有一位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些所谓的好习惯,是诱发老年痴呆的元凶,必须引起警觉。

有以下三个误区:

1、饮食清淡

很多人以为吃素健康,将清淡饮食等同于长期吃素,连油和盐都不敢吃。岂不知这样会导致老人虚弱无力、面色苍白、容易疲乏、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会造成老年痴呆和骨质疏松。老年人,要常吃鱼、禽、蛋和瘦肉类等优质蛋白质,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长期饮食清淡,有害无利。

2、太爱干净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英国剑桥大学的莫莉-福克斯博士,对192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卫生条件和设施更好、城市化更高的国家,认知障碍症发病率也更高。卫生设施好的国家,认证障碍症发病率高出33%。经常消毒,经常使用抗菌类药物,很少接触大自然,生活环境太过洁净,也是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为啥很多不太注意卫生的人,反倒比处处加小心的人,更少得病,似乎就是这个道理。

3、睡得太足

美国癌症学会花了六年时间调查了100万人,发现老年人睡眠时间,在6-7小时之间,死亡率最低。而超过8小时的长睡眠者,中风的可能性增加到了146%。每天睡眠超过9个小时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两倍于平均水平。如果突然连续每天昏睡9小时以上,身体已经出现了大问题,必须马上就医。因为昏睡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千万不可忽视。

老年痴呆不是自然衰老,它一种疾病,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抑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一旦不幸中枪,按时吃药可以缓解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做一个睿智的老人,是自己和子女的最大福分。

小学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大家好,我是爱才思贤,很高兴和喜欢教育的朋友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有好习惯的人会有加倍的奖赏。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养成好习惯,才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显得尤其重要!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这里有个关于习惯的故事:从前有个人去学习理发,理发店的老板就拿个大冬瓜给他练习剃头。每次这个学徒剃了冬瓜之后,就随手把那剃须刀插在冬瓜上。师傅见状,赶紧提前他,不可以插刀到冬瓜上。这个学徒说,反正这只是冬瓜,不要紧!于是这个学徒依然如故的每次都把剃须刀插刀冬瓜上。终于到了学徒满师毕业,有了真实的客户来剃头,这个学徒很认真的剃完头,最后还是习惯性的把剃须刀插进了客户的脑袋!坏的习惯终将酿成大祸!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对照下面内容,我们可以对孩子耐心进行引导,让孩子养成以下的好习惯,可以用一些合适的奖励方案来配合,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1.放学后按时写作业,并跟家长汇报当天的学校学习大概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校学习情况。做到家长和孩子相互了解!增进沟通!

2.坚持每天阅读1个小时课外书,做好摘录笔记, 长期积累!

3.写完作业要马上把书包整理好。

4.在学习上,态度积极,遇到难题不退缩!

5.做完作业自己认真检查一遍,有错要订正。

6.学习时不分心,家长要关上电视。

7.学习过程中,学会寻找适合的自己记忆方法。

8.做预习,对学习订立目标,并有计划的去达成目标。

9.每个学期完毕,要把整理系统化。

10.制定符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11.积极写日记,日记就是练笔!

12.复习自己已做的错题本、考过的试卷。

13.老师课堂提问,要习惯举手回答问题。

14.保持书写笔迹工整,清楚,

15.上课要做课堂记笔,以免忘记重点内容。

16.每天坚持跳绳或者跑步?。

17.生活习惯早睡早起,

18.坚持早晚刷牙!

19.爱卫生,讲礼貌!

20.尊重老师!

孩子养成一个习惯,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某一个行为从被动认识、主动到自动化接受,认可。从心理层面来分析需要经过接受、认同、内化的过程。

我们必须有一个认识: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需要养成好习惯”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讲,一般不懂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也很难有意识地去建立一个好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让孩子认识到他需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孩子有特别崇拜的人或者偶像,可以利用偶像的力量,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确立好习惯内容的过程:和孩子商量怎么做。 要建立一个习惯,就要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这样孩子才容易养成好习惯!

我们可以和孩子沟通和达成共识:你是放学后休息10分钟就写作业?还是玩30分钟后再写作业呢?孩子选择之后,家长要跟孩子约定,如果没有特别情况,以后每天都这个时间段写作业。这样,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每天都要在某个时间开始写作业的认识。

第三阶段,真正行动起来:形成习惯。 要养成什么好习惯,就要行动起来。父母最好关注90天,21天前密切关注,甚至要督促,以后默默观察,偶尔督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