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下一句是什么(千里之行下一句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千里之行下一句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原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出自:老子《道德经》

例句:不羡慕,不嫉妒,只有自己努力,也会让别人羡慕,加油吧!小青年。别人行长辞职种猕猴桃,那么我一样可以的,加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会打牢地基,才能步步高升。

老子《道德经》中类似的名句还有:

1、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解释: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解释: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释: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解释: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里之行下一句是什么

  • 01

    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这两句话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走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脚下迈出第一步开始的,告诉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头做起、从细微之事做起,只有开始并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面还有两句话,它们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三句话构成了排比句式,无论是大树、高台,还是远行,都需要从萌芽、累土和勇于迈出第一步开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说实现目标要从眼前小事着手,如果不能行动起来、勇敢迈出第一步,然后坚持不懈地去做,那么实现理想只能是一句口号或者是空谈。

    换个角度来看,老子提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在阐述一个主张,即谨小慎微、防微杜渐、慎始慎终。处理问题或治理国家时,都要在问题或动乱发生之前把它处理好,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要在小事和一点一滴中做起,而发现问题也要从细微之处甚至是未发生之前就要做好预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想法就立刻去做,只有行动起来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千里之行,后面一句是什么

千里之行下一句:始于足下。意思是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翻译: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扩展资料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褒义词

例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理想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这些事情做不好,理想就只是空谈。

近义词:跬步千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反义词:好高骛远、囫囵吞枣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百度百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

1、原文

中华远古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译文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扩展资料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3、英文翻译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4、近义词:积少成多

积少成多:亦作积小成大。谓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5、反义词:好高骛远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6、造句示例

1、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还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吧。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改变将来,就得从现在开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出自:老子《道德经》。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