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鼓励或奖励孩子?如何鼓励别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怎样鼓励或奖励孩子

奖励孩子的原则:不能让孩子把焦点放在奖励上面。一旦孩子过度关注奖励,那么最后会导致心神分散,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奖励更应该作为一种肯定,而不应该是一种诱惑或者交换。

如果我们因为孩子做好某一件事情,给孩子一个奖励当做肯定,那么孩子会对做好某事更有信心,也更有成就感。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去做一件本身不愿意做的事,用奖励来诱导孩子去做,那么孩子可能更把焦点放在奖励上面,长期下去孩子会因为对奖励失去兴趣而慢慢失去动力。

家长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用奖励来换取孩子认真学习。

比如:

期末考试得到100分,我们就出去旅游;

数学考上100,放假就去动物园;

语文考到98以上,给你买个玩具....

这样的奖励实际上不是很适合。因为如果这个奖励是孩子非常在于的,那么一旦ta没有考好,自己就会非常失落。如果这个奖励孩子不在意,那么你跟孩子提ta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更好的方式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

比如:如果你能考到100分,我们大家就可以放松一下,一起去动物园玩一次。

----这里强调的是大家,不是“你”。

你要是这次期末考试考好了,那么暑假作业就会少掉很多,我们暑假就不需要补那么多作业,大家就可以一起好好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了。

从根本上说,给孩子的爱应该不带附加条件。而且家长应该尽量不要满足孩子过多的物质欲望!孩子其实更需要的是内心上的关怀,大人的陪伴实际上比物质更能满足孩子。所以,如果孩子学习好了,我们可以陪着孩子玩一些ta喜欢玩的事情,孩子就会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自然就会跟父母跟亲近,大家的配合也会越来越好。

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内心相对会比较平静,对学习也能静下心来,做事情也更有分寸。最终的结果是,孩子懂得体贴大人,ta不会对物质有过多的要求,因为孩子本身已经满足了,得到了内心的满足。

如何鼓励别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以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在爱的鼓励中来获得自我肯定以及向上积极成长的动力的,哪怕是已成为成年人的我们,也是需要被别人肯定与看见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可以帮助自我评价低的人去慢慢尝试突破自己,它可以让受挫的人感受到人文的温暖,它可以使内心悲观的人重新阳光起来。所以,如果有适合的机会,我们都可以向身边的人去表达鼓励。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去鼓励别人呢?我们借助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技术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过程。

第一,鼓励不等于表扬。表扬常带着结果导向,因为表扬带有价值观的肯定,比如老师表扬学生拾金不昧,过几天学生可能会从家里偷家长的钱来上交给老师,只因为想获得老师的表扬。而鼓励的注重过程导向的,当我们鼓励别人去做某件事时,重点在于肯定其能踏出第一步的行动与过程,至少结果是否成功,我们并没有给其压力。

第二,鼓励应该具体。父母给孩子的鼓励更加要注意这一点,鼓励应该避免泛泛而谈。比如,“你多以再自信一些”这样的鼓励语常会让当事人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去做。我们可以深度在鼓励时举一下具本的例子,让当事人知道是因为某件具体的事情被关注到了,接着再进行优化性的鼓励。

第三,结合积极心理品质进行鼓励。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肯定和积极心理品质,“善良”、“真诚”“勇敢”……当个体身上的积极心理品质被看见并通过鼓励的表达进一步强化后,我们会更加有信心去进行优化自我与成长自我的行动。

综上,鼓励他人是非常有必要性的一种行为,我们也要善于去科学地运用心理学去使到鼓励有效果。希望以上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余晓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韦志中心理学网校积极心理学与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系主任)

鼓励的作用

鼓励是正能量,对被鼓励的人来讲,是一种积极的促进的力量。

以家人为例,鼓励尤为重要。家人之间,往往因为爱之深,责之切,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张口就是指责,批评和要求。这种家人之间的毫不顾忌的出口伤人,最打击人的自信。试想,在家里都没人认可的人,怎么可能有自信在外面的人群里昂首挺胸,不甘人后?

所以家人之间,彼此的鼓励尤其重要。一个人那种最初的“我能行,我真的很棒。”的自我感觉的产生,就是来自家人之间的彼此鼓励。

但这种鼓励要基于事实,否则就会流于吹捧,要么会使被鼓励的人产生虚荣心理,要么会让被鼓励的人感觉虚伪,不去珍惜,以致反感。

真正的鼓励,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肯定被鼓励人的优点长处或是观念和行为,在认可赞美其作为和能力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想一想,怎么做还能更好?试一试,那曾经没有取得成功的是不是也能和这个一样做好。

这种鼓励才是真正的培养人的自信,并激发人的潜力,从而产生“我行,我还能更行”的动力。

愿你我都能积极鼓励他人前行,都能在他人的鼓励中奋斗。

怎样区分鼓励和表扬

你要先明白表扬和鼓励的区别,我来说一下。比如,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那么“聪明”的孩子会这样去做: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因为人天生爱听表扬,所以弱的一方为了赢得强势一方的更多表扬,会自觉不自觉地按对方的期望行事,久而久之,会养成迎合他人或社会预期的性格,从而失去自我,进而失去自由。而鼓励是一种支持和信任,比如当好朋友帮了自己的忙,我们不会表扬她,而是会感谢她,好朋友升职加薪时,我们不会表扬她,而是会祝贺她,感受她的喜悦。

我们很少会表扬朋友,我们更多的是鼓励和感谢,因为朋友和我们是独立平等的关系,我们不想用表扬来对她做评判,进而影响她下一步的表现,简言之,我们不想操纵她。当你觉得,孩子没有符合我们的预期,便会责备,批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为了不受到批评,会一直避开自己不擅长或者不会的事情,被父母的表扬绑架,或者输不起,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无法面对困难。这时鼓励是对的。她们现在很需要。而如果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我们能对他们说:谢谢你让我觉得很开心,我觉得你过去一个月真的很努力,有努力就有收获,继续加油哦~那么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强大的支持,就是不论自己将来做什么,父母都会支持我,只要我努力,就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就像开头讲的,比起锦上添花,孩子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在遇到挫折时,父母能够告诉他:不是你不行,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活着还没有非常努力,只要找到原因,继续努力,一定会成功的。最坏的结果,即使真的是孩子不行,那也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努力和精力放在自己更擅长的事情上。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为自身的价值而非父母的表扬而努力,炼得一颗不惧挫折和困难时的强大内心。比如说我朋友,在考前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