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浓浓亲情的诗词?有哪些古诗词细细品读后,会发现十分有意思或者是更深的理
发布时间: 2023-07-06

描写浓浓亲情的诗词

1.《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5.《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6.《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供参考。

有哪些古诗词细细品读后,会发现十分有意思或者是更深的理解

李贺有一首诗叫《咏怀》: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长卿,就是司马相如,字长卿。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元狩五年,司马相如因病免官,家住茂陵。「怀」,有人解为居住,也可以,但怀字本身没有居住的意思。有个词叫「怀居」,出自《论语?宪问》「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为留恋安逸――「怀」意为「留恋,贪恋」,居是指「家居」(《论语集注》「居,谓意所便安处也」)

「长卿怀茂陵」,是说司马相如很留恋在茂陵的岁月。

这第一句就有问题,因为司马相如移家茂陵是因病贬官,而司马相如是一个功利心特别强的人,《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一个典故:「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这是汉代版的「混不好我就不会来啦!」纵观他的一生,从年少捐官,到从游梁园,得遇狗监、献赋上林、陪侍天子,通西南夷一系列事件,都是积极于名位事功的人。

那么晚年免官茂陵对于相如来说,应该是一件非常凄惨的事情。历代诗人对这个事的解读也都充满凄凉,例如「茂陵秋雨病相如」「茂陵秋雨相如赋」等。

为何李贺要写「长卿怀茂陵」?他所怀的是什么?

接着一句叫「绿草垂石井」,碧绿的莎草垂在石井上,一副美如油画的夏景。同样写茂陵,镜头同样打在植物,和别的诗完全不在一个滤镜,比如「茂陵秋雨滴莓苔」(胡应麟)。

前二句描绘了幽静的闲居环境,又引出三四句。三四句,美得惊心动魄――「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司马相如一边弹着琴,一边看着卓文君,看春风吹拂起她柔美的鬓发。

这句诗美,美到满分。更在于这句诗是李贺写的,所以要多打10分,满分+10分,所谓美爆了。因为长吉一生孤苦,生命与诗都是冷色调的艳丽,他不缺美,他缺温度。

而这一句,美且温暖,简直让人融化在两千一百年前的那一抹春风中。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茂陵远眺

梁王,指景帝年间,梁孝王刘武来朝,司马相如得以结交作为梁王宾客的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他还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并为梁王写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

武帝,指汉武帝。司马相如通过狗监杨得意,得幸于武帝,平步青云。开启了他茂陵以前的辉煌岁月。

然而。

这一切都如同折断的蓬梗一般,任风吹去,无所谓了。

那个走过升仙桥,立下功名誓言的相如;那个为敲岳父竹杠,穿起犊鼻裤在成都卖酒的相如;那个群星闪耀的梁园夜宴中,籍籍无名的相如;那个为求引荐,跟杨狗监攀老乡的相如;那个为武帝作《上林》,为阿娇作《长门》,平定西南夷,何其春风得意的司马相如。

这一切,都消磨在茂陵漫长的秋雨中。移居茂陵在元狩二年,距他去世,还有三年,距他走过升仙桥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距他与文君相识也已二十三年了。

所以说「长卿怀茂陵」,当他把「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以后,他才万分留恋与文君在茂陵居住的岁月――没有高官厚禄(免了),没有高朋满座(散了),甚至连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

最后一切的意义都定格于,「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元狩五年,司马相如病重,刘彻召使者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

于是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文君,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司马相如留下来的,就是《封禅文》,以备刘彻五年后东封泰山之用。也算是对他功名生涯的一个交代。

以上是我对本诗的个人解读。直到??我看到网上的解释:

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虽然只有一句不一样,但一下子就把一首爱情诗变成了感士不遇的传统主题――合着是他被梁王和武帝,弃之如断梗!这戚戚如小妇人的样子,美感立马打对折啊。

一定是他们搞错了。于是我又去翻前人的注,清?6? 王琦的《李贺诗歌集注》:

此篇盖借司马长卿以自况也。「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见闲居幽静之意;「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见室家相得之好;「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谓已在时,上之人皆弃而不用;至身没之后,见其遗书,而反思之以施用于世也。

好吧好吧,你们赢了。但是直至今日,我还是觉得我那个视角,要美太多。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词有什么

《小池》、《饭罢登山》、《食莲子三首其一》、《风定过垂虹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黄才叔看山亭》、《题栖贤寺三峡桥》、《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题姜店水亭子》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饭罢登山》树远通莺响,花晴带雨痕。登山偶回首,隔水见前村。还家更迟著,松菊未应存。

《食莲子三首其一》白玉蜂儿绿玉房,蜂房未锭已闻香。蜂儿解酒诗人醉,一嚼清冰一咽霜。

《题姜店水亭子》帘拂云间竹,窗摇水下天。栏干斜倚处。送眼看群叟,收槊得小鲜。可伶碧玉沼,不种一枝莲。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