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快到了,你的家乡还保留哪些端午传统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端午节快到了,你的家乡还保留哪些端午传统呢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等,是我们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是谓中国四大民俗节。

端午节起源于古人的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祭祀演变而来的。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

端午节,最初应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另外有几种说法:

1, 为记念战国时的楚国诗人屈原;2,有个别地方也有说是纪念春秋时的伍子胥;3,记念汉之曹娥。我认为是应源于古代的龙崇拜。

我的家乡在端午节保留有这样几个习俗:吃棕子、吃油糍、吃咸蛋、吃一些油炸的面食等,大门口挂菖蒲和艾草。划龙舟。

吃棕子、吃油糍、吃咸蛋、吃一些油炸的面食

家乡的棕子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包好的:一般外面的壳是用我们南方特有的笠竹叶,里面包的主要是糥米,红豆或绿豆加一些黑芝麻。清早煮好。油糍也是糥米粉做成的圈圈,放在油里面炸好,也炸一些面食,还有端午节早上各家各户还会做小麦粑。

现在我家乡种小麦的少了,因为小麦的经济价值不如油菜,现在地里都改种油菜了。

大门口挂菖蒲和艾草

还有就是每家每户,在端午节的先一天傍晚或端午节的第二天早上都要在各家各户的大门口挂上菖蒲和艾草。据说:艾草可以驱虫防病,而菖蒲象剑可以避邪。

划龙舟

至于划龙舟,因为我家住在河的上游,每年端午节要看划龙舟都要到下游的徐家埠。我小时和小伙伴去过两次,但可惜没看到龙舟,因为我小时候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经没有玩这个东西了。据说近几年又兴起来了,可惜我一直在外面打工。

我是万方,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请关注我,时刻提出批评。

在你的家乡,过端午节会炒哪些菜

谢邀答。在我的家乡,端午节,仲秋节等同过年一样的大节。

端午节,仲秋节俗称五月节,八月节。五月节前十多天就泡黄米抱粽子,家家还要泡黄豆,做豆腐。十分的忙活,地里的农活还不能拉下。有的人家还要杀猪,同时要给不杀猪的邻居,亲友匀岀一些肉,以备过节用。

过节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艾草,纸叠的各种艳色的葫芦。小孩们的手腕儿,脚腕儿都系着五彩绳。很是热闹。

要说吃的,主要是当地的大黄米粽子。每个角上都有一个大红枣。煮粽子的锅里要煮新鲜的大鸡蛋,不但吃,孩子们还要各自拿着鸡蛋互相杠着玩。看谁的鸡蛋大,硬。谁的鸡蛋杠不坏,谁就赢了。

要说吃什么菜吗,主要是猪肉,豆腐,粉条,再就是当地的当时季节菜了。各家有各家的厨艺做法。家家都飘出节日的馨香。

老人讲着屈原的故事,讲着明天农业的发展,想着美好的生活……

在你家乡端午节会吃包子不

会。我是重庆人,我们当地的端午节有家家户户门口要插艾叶、紫苏和石菖蒲的风俗;有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有吃皮蛋盐蛋的风俗;还有就是吃包子的风俗了。昨天我做了酱肉包,味道不错,我爸妈哥嫂都交口称赞呢?

你的家乡端午节除了粽子还有什么好吃的特色小吃节后会带回给同事分享吗

你好,我是爱美食的太湖珍珠。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就要来临,首先祝大家端午安康。每年端午,我们这儿就上演粽子大战,各家粽子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买粽子。当然,在乡下还是自己包粽子的多。除了粽子,在端午节还喜欢吃绿豆糕和咸鸭蛋。咸鸭蛋一般人家在端午节这段时间,招待客人必用。白白的蛋白,黄黄的流油的蛋黄非常招人喜爱。吃饭或吃粥,作为佐菜都不错。

再来说说绿豆糕。绿豆糕是端午期间做客的礼物,亲戚朋友间走动会带上一盒绿豆糕和水果等。一般绿豆糕现成买的多,近几年来,流行自己做绿豆糕,口感不输商店里卖的。现在我来分享一下做绿豆糕的方法。

绿豆洗净在清水中浸泡4小时左右,放在锅子里里煮熟。水量大概没过食指一节半的位置,按电磁炉蒸煮键约煮45分钟。在这期间,关火两次焖煮。每次焖煮时间5到10分钟,煮到豆子软烂、有点裂开就行。

去皮这一环节有点累人。需要趁豆子热时,搓呀搓,搓豆子,当然豆子不要很烫,不然手会受不了的。现在,许多人买豆子时就买脱皮的绿豆,方便多了。去皮后放在豆浆机或料理机中打成豆泥,取出,用纱布帮忙挤干豆泥的水分。

小火炒豆泥,用色拉油或黄油都行。200克脱皮绿豆,色拉油或黄油60克,白糖50克,麦芽糖25克。小火将豆泥炒干(虽然前面已用纱布挤干豆泥水分,但为了成功率高,再用小火炒干)加入60克黄油或色拉油,继续翻炒,炒至油全被豆泥吸收为止,倒入白糖50克,麦芽糖25克继续翻炒,直到可以抱成团。晾凉后平均分成30克左右的一个个剂子,搓圆放在绿豆糕专用模具里,下压脱模即可。夏天天热,吃点绿豆糕清热消暑,是一道不错的点心。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喜欢我的分享敬请关注爱美食的太湖珍珠,欢迎评论、转发并点赞,咱们下次再见。

小时候,你家乡的端午节都在干什么有什么风俗和活动吗分享一下

何止是小时候,端午节的习俗已经沿承下来了。在我所处的地方,端午节有这些风俗和活动:

做酒涪子

端午节前几天,妇女们用燕麦或脱了皮的小麦做“酒涪子”。燕麦要用手浸湿,等燕麦皮酥软的时候用手搓,把皮搓光褪尽,再放到开水锅里去煮,煮八九成熟,捞出来晾凉,加入甜酒麯子(一种专制的发酵物)。搅拌均匀盛到盆中,将盆子封严让其自然发酵,三四天就能食用。既有酒香味,还有甜味,可干吃,也可掺入温开水食用。这也是当地名吃之一。

粳糕

将糯米淘净与红枣、枸杞、花生仁等和在一起,放在锅里蒸(类似于蒸大米饭)。等快熟的时候撒些红糖或蜂蜜、拌匀,粳糕做成了。热吃比大米饭更可口,若晾凉才能品出甜味。粘腻的粳糕吃在嘴里滑润、沁香。也有用它包成粽子的。这可是沿袭春秋时期对怀才不遇,抑郁而抱石投进汨罗江自尽的大文豪屈原的独特纪念的习俗。

煎油饼、煮鸡蛋

煎出的热油饼,将粳糕抹在上面,一齐食用,既有油饼的可口,又有粳糕的香醇,这就是当地名吃——油饼抹粳糕。
端午节这一天,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端着自家做的酒涪子、粳糕、油饼相互赠送。这不仅仅是赠送食物,更重要的是送上一片浓浓的乡情,送上一声声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出嫁的女儿这一天都要回娘家看望父母。她们带的礼物也是酒涪子、粳糕、油饼之类。

插艾草

端午这一天,家里种有艾草的人家,会割下艾草,绑成的20根左右的小把把,每捆5元,不大功夫就会抢购一空。因为当地人也有在大门檐子上插艾草的习惯。据说是为了驱瘴辟邪,让人们一年四季百病不生,身体健康。在端午节摘下艾草的叶子,晒干保存好,就可以艾灸。

戴荷包、佩香囊。

荷包是由妇女自己做的,需要千针万线,做起来费心费时。要在端午节前几天着手准备。把彩色的布剪成不同形状的条块,然后用彩色的丝线连缀在一起。有的按孩子的出生年份,做成十二生肖的小动物,也有做成粽子型、做“心”字形的。有的做成香囊,内面装上香料,老远就会闻到一股香味,随身佩戴,倍增节日的气氛。

戴花花绳、包香草

端午节来临之际,一些商店里早已订购好了做花花绳的丝线及香草包。花花绳是把那些彩色的丝线揉搓在一起,成一较粗且颜色各异的“绳子”,然后按照大人、小孩的脖颈、胳膊、腿腕的拴在脖子、手、腿腕上。小孩子还非在上面缀几个小铃铛不可。香包其实就是几味香气扑鼻的草药粉末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