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般若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般若什么意思

般若”是梵语,也就是古印度的言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智慧。

【般若 波罗密多 心 经】

整个经题八个字,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段落来看。“般若”是第一段,“波罗密多”是第二段,“心”是第三段,“经”是第四段。

“般若”是梵语,也就是古印度的言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智慧。我们为什么当年译经不把它直接翻成智慧。这是在翻经体例里面有所谓五不翻。这个五不翻,第一个是秘密。我们看到佛经里面许多的咒语,都是音译的,没有把它的意思翻出来,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含多义。在我们中国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我们就用音译,然后再加以解释,像薄伽梵这个意思,这个名相里面含着有很多的意思。

第三种,中国没有的,譬如经上讲的阎浮提,阎浮提是树的名称,是树木的名称。这个树木这个植物中国没有,所以呢就用这个音译。

第四是顺古,第五种是属于尊重。“般若波罗密”是属于尊重不翻。

在这个讲义里面有一个表解,简单的解释“般若”这个名相的含义。通常说般若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实相”。相是相状,实相就是真实的样子。第二种是“观照般若”,也就是实相之用。第三种是“文字般若”。在佛经里面,可以说是整个经典的文字都是属于文字般若,他的别名很多,像经上讲的真性、实相、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如如、实际、一乘、法性、首楞严、中道、毕竟空等等。为什么一桩事情,佛要说出这么许多的名字呢?这是佛陀说法的善巧方便。

佛告诉我们,最重要的的是要我们会通佛说法的逸趣,不可以执著名相,名相只是工具、手段而已。因此佛说出许许多多的名相,让我们在名相当中体会真实的逸趣。智度论上说了一句偈子非常好:“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这首偈子非常重要!使我们了解,佛为一切众生说经,建立许许多多名词术语的因由。通常我们用智慧来译这个般若。

“智”是照见的意思,“慧”是简别的意思。所以智也有决断;智能断,慧能解,照了一切法,实实在不不可得,通达一切法,确实无有障碍,这是真正的智慧。“般若波罗密多”,后面这一句“波罗密多”,这也是梵语音译。“波罗”翻作彼岸,“密多”翻作到,合起来是“彼岸到”,这是外国的文法,按照中国的文法来说,应该倒过来讲,就是“到彼岸”。他们说“彼岸到 ”。

这一句话的意义,与我们中国成语里面所谓的“到家”这个意思很接近。中国人凡是一桩事情做的非常纯熟,非常圆满的时候,都说“到家”了。譬如:画画的功夫成熟了,我们说画家,他的功夫到家了;烹饪,我们说炒个菜,他的菜炒得也到家了,功夫到家了。换一句话说,这是“波罗密多”的意义啊!就是我们常讲的“究竟圆满”。

“般若波罗密多”合起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可见得这个与一般智慧是有差别。梵文里面这个“到彼岸”,它到底包含那些意思?古人批注里面有说:把生死比作此岸,将涅盘比作彼岸。那么换一句话说,我们用般若的这个究竟圆满的智慧,才能够离开生死,证得大涅盘的彼岸。

林徽因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价值如何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精彩总是会产生精彩。

林徽因是民国第一大才女,人美诗美书法很美。

她在文学方面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被胡适誉为 “中国一代才女”。

她的诗歌重在反应人性的真善美,就是山川草木鸡鸭禽兽都被她写出了秀丽,气质和灵犀。

她的心经,抄写的入心入灵,能够看出她那唯美唯真善的高雅品质。 通过习练书法,使得她能识时务得大体,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朴素,可让女子静雅嫣然,含苞待放。

她的那幅对联“霄清籁灭黄鹤时警, 山空迹孤白雁忽来”,是她1.942年的真切感受,也可以说是她的思想。时年她刚+38岁,面临着国破家亡弟死的困苦危难境地,内心的哀伤悲痛是不言而喻的。那联语恰到好处的刻划出南方深山冬季夜晚的肃杀空寂和暗淡凄凉,黄鹤时时惊悚,白雁忽来忽去。

从书体和章法上看,她的这幅字是取法于“初唐四家”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全联浑然一体,如常山之蛇,首尾相顾,无一字不飞动,不规范,不敦厚。越看越觉得“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的光彩。这真是褚遂良大师的高妙和精贵之处。当然,她也恰到好处的把自己的孤傲、高洁、哀伤和聪明伶俐,悉数倾注于字里行间,实现了美书美人美心美情的完美融合。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民国第一大才女的美诗妙吟——

你来了,

画里楼阁立在山边,

交响曲由风到风,

草青到天!

阳光投多少个方向,

谁管?

你我如同画里人,

掉回头便就不见!

你来了,

花开到深深的深红;

绿萍遮住池塘上一层晓梦,

鸟唱着,

树梢交织起细细枝柯,

白云却是我们,

悠忽翻过几重天空!

诸君,听得清楚吧!感受到了她的大真大善大美了吧!那么好了,我该告诉你大才女的书法有多昂贵了—— 无价之宝!当然,前提必须是真迹。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拓展资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般若经》共有几部

共有九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空宗的主要经典,也是大乘佛教中形成最早的一类经典,由般若部类的众多经典汇编而成。“般若”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略称,是指一种大乘佛教的佛、菩萨所具有的不同于凡俗之人的智慧, 它既是大乘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观察一切事物的准则。

最早传入中国的大乘般若经是东汉末年的支娄迦谶在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78—189年)所译的《道行般若经》十卷。

浅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国学美,散文美

题主所问,无得无说乐而回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