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中最头疼就是记忆模糊,静不下心,易受外界诱惑干扰,怎么办?如何在考试中得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考试中最头疼就是记忆模糊,静不下心,易受外界诱惑干扰,怎么办

题主所说的现象其实并不罕见,在我国发布的《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和欧盟教育理事会发布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中,都有关于专注力(concentration)和抗干扰能力(capacity of resisting disturbance)的研究、论述和数据支撑,在teenager(13岁-19岁)的受访人员中,有23.6%的人员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有不同程度的类似困惑,其中近1/5的受访者处于“严重障碍”程度。

下面就此问题从问题根源和训练调整两个方面做一下阐述。

问题根源

简单的说,上述问题是由于抗干扰能力的欠缺导致的专注力持续处于低层次发展状态。抗干扰能力是指个体的注意力自控水平,与注意的集中水平成正比,直接决定个体控制行为的效果。抗干扰能力(包括内抗能力与外抗能力)由注意力的集中性、稳定性、紧张性和深度性四个主要因素决定。要想解决题主的问题,也相应需要强化注意力的集中性、稳定性、紧张性和深度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根源在于“注意网络”中“三位一体”体系的不完善,据心理学家 Posner 所做的Posner实验(模型)“三位一体”注意系统理论显示,每个人的注意网络分为警觉网络(Alerting)、定向网络(Orienting)和执行网络(Executive),三者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作用,共同实现了注意力和专注力的调控。以题主所说的“考试”为例,当听到开考信号时(或者进入考场时),警觉网络(Alerting)就开起来“唤醒”功能,用于接收包括试题信息方面的“输入”,定向网络(Orienting)迅速将注意力由其他事物迁移到当前的考试中,执行网络(Executive)负责对注意力进行更高层级的控制,包括屏蔽无关信息、外界干扰,有意识聚焦目标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度专注力。显然,题主所说的“记忆模糊,静不下心,易受外界诱惑干扰”是“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既没有完成精确的定向,也没有实现有效的执行。

如何训练和调理

(一)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朋友会采取以下两种“治疗”方案。一是“强迫”自己专注,将自己“隔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如果是在考试期间,会有意识地捂住耳朵,或者将手放在额头,遮盖住除试卷以外的视野。另一种就是“屏蔽”干扰,要求其他人不得发出响动,或者不要随意走动,如果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就自己寻找绝对清净的空间。

比如,居家学习期间,有的家庭空间狭窄,缺乏独立的学习空间,或者家庭人员较多,或者有婴幼儿很难保证全天没有异常响动。有的学生刻意要求隔离出独立空间,并要求全家保持完全安静,无法保证不发出异响的婴幼儿不得不全天呆在另一个房门紧闭的房间,甚至要求父母干涉外面的响动。那么这样的“强迫”和“屏蔽”有作用吗?答案是:有,但是效果不明显,尤其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尤其是第二种方式,相当于将学生封闭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中,虽然在密闭空间内能保持“健康”,但是却降低了免疫力的提升。因为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完全无菌的,一旦脱离完全无菌的“理想环境”,反而增加了生病的几率。

(二)几种主动训练模式

1. 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力”也是一种力量,而且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被誉为“心理暗示之父”的法国心理学家埃米尔·库埃所著的《心理暗示力》中有一个著名的“糖水实验”,实验初期,研究者给实验对象提供供饮用的糖水,仪器检测到他们的血糖相应增高,并出现糖尿且尿量增多等变化。实验中期,研究者用语言暗示代替糖水,同样让实验对象产生了之前的变化。这是在生理方面的影响,在心理方面的影响会更大。因此,积极的暗示可以成就一个人,消极的暗示可以毁掉一个人。因此,在学习和考试之前,用积极的、正面的语言(书面和口头均可)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心理暗示,不要问“我能不能行?”“我能行吗?”而是非常肯定的“我一定能行”,或者用他人的语气,“某某(自己的名字),你一定能行!”在这一份方面。高考誓师大会、张贴励志标语、睡前(起床前)自我鼓励等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自我暗示,包括鲁迅先生书桌上的“早”字也有相似的道理。

当然,进行心理暗示之前,要对于所做的事情做出客观的分析和相应的处理策略,因为没有“方法”支撑的“暗示”是不会持久的。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周期性的“循环暗示”,不断增强信念、勇气和动力。

2. 打“疫苗”,增强免疫力。之前提到的营造“无菌环境”是不利于免疫力提升的,除了增强自身体质外,我们要适度的注射疫苗来提升免疫力。疫苗是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刺激被注射者的免疫系统,从而产生抗体,当再次接触到病原菌时免疫系统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阻止病原菌。那么,我们可以主动创造有适度干扰的模拟环境,通过浸入、适应、接纳等训练程序产生“干扰抗体”。这种方式是有很多先例可循的,比如,毛主席少年时期为提升自己的专注力,主动到喧闹的集市上看书;在国家射击队的训练基地,有人为设置的干扰声音和“突发状况”(其实人为干扰在很多竞技项目中都有借鉴,包括围棋等项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适度的外界干扰,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抗干扰训练的一部分,不必让人去排除或者“自寻烦恼”。

3. 任务分割法。面对数张试卷,几十道题目,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不要“未战先怯”,更不要人为增加心理负担。如果感觉难以掌控整场考试,可以将其分割成“可控”的几个部分,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其中一部分,认认真真做完后,再去考虑第二部分。在实践中,很多人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是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通过将任务或时间分割,在潜意识中降低了任务难度和任务量,也更有利于注意力集中于当前任务,从而最终完成连续任务(整场任务)。

4. 多一些正向鼓励,少一些负面责备。在完成任务后,无论完成度和完成效果如何,也无论他人的评价如何,在自我评价时多找亮点,找进步,找成就。不要过多自责“我怎么错了这么多?”“这次又没有做完”,而是看一下是否“我比上次的状态提升了不少”“大多数同学做错的题目,我做对了”“如果这个题目我再细心一些就对了,下次加油”……实验证明,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会使思维更活跃,专注力更强,从而大幅度提升执行力。而一味的自我责备、自我质疑和自我否定会导致大幅度降低自信心,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的消极心理。

总之,要正视自己的专注力和抗干扰力的不足,同时也要认识到在学生中这是1/5-1/4的高概率现象,是“可防可控”的。按照上述的四种训练方式多做积极调整,获取和感受精力集中和攻克任务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建立“认知——适应——训练——奖励”的训练回路,逐步提升自身“三位一体”注意力网络的单项提升和整体完善。

如何在考试中得高分

谢谢邀请。如何在考试中得高分?当然是学习知识掌握牢靠才有机会得高分。说到底,这是一个如何开发孩子学会学习的问题。这个学生学习方法问题没有统一的办法,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可复制的,别想用一个问答能解决所有人的学习力问题。我想讲一个故事,我们工作室的同事,她孩子各科学习都会,检查她的知识也确实也会应用,答题方法技巧都没有问题,但是学校一正规考试就不得高分。后来我们聊聊天,发现孩子考试太重视考分和正确率了,越是正规的考试她越焦虑,总担心答案不对。前边的小题,她会反复验证正确率,后边的大题都会,就是没时间答了。我让孩子以后考试,答题不用管对错,先把题答完再说检查答案对错。为此,我同事专门在家训练孩子考试,不允许检查对错,必须一次答完,卡表训练。如此,答题方法一改,加上专门训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