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走出大唐国界才遇上妖精,东土为何没有?《西游记》想表达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唐僧走出大唐国界才遇上妖精,东土为何没有

因为大唐不属于灵山的势力范围,离灵山越近妖怪势力越强。

有不信的,请看下面。

1、灵山脚下狮驼岭

在西游记中,取经路上,妖怪最多的地方都是在出了大唐地界两界山以后,其中妖怪势力最大的就是离灵山最近的狮驼岭。

狮驼岭占地八百里,中间有个狮驼洞,洞里有三个神通广大的魔王,手下有四万八千小妖,是凡间势力最大的妖怪。

狮驼岭的魔王颇有后台,太白金星说:“那妖精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

三个魔头,神通广大,手下小妖,南岭上有五千,北岭上有五千,东路口有一万,西路口有一万;巡哨的有四五千,把门的也有一万;烧火的无数,打柴的也无数:共计算有四万七八千。这些都是有名字带牌儿的,还有那些没名没牌的妖精,更是无数。

狮驼岭妖怪专在此吃人,狮驼岭上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躧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

而且离狮驼岭四百里远近有个狮驼国,在五百年前也被魔王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并夺了江山,如今狮驼国里尽是些妖怪。

如此穷凶极恶势力庞大的魔王,灵山丝毫没有除魔卫道的意思,任由妖怪在此地吃人。直到了唐僧师徒出现,才将狮驼岭铲平。

为何灵山放纵狮驼岭妖怪发展,因为狮驼岭三魔王都有深厚的背景,青狮子精和大象精是文殊和普贤的坐骑。

孙悟空找如来帮忙的时候,如来招来文殊和普贤,问“菩萨之兽,下山多少时了?”文殊道:“七日了。”如来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不知在那厢伤了多少生灵,快随我收他去。

这说明灵山上是知道狮驼岭妖怪在人间吃人作恶的,但却一直放纵。

金翅大鹏鸟更是不得了,如来论起来还是它外甥,因为如来说:“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

后来,如来收了金翅大鹏,也没有伤它性命,叫金翅大鹏做了他光焰上的护法。

而青狮子精和大象精更是没有什么处罚,只是回到菩萨身边继续当坐骑罢了。

这就是如来说的:“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2、大唐不是灵山的地盘

彼时大唐开国不久,正是盛世之时,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属于天朝上邦。

书中大唐在南瞻部洲,属于天庭的势力范围,即便有佛教在此地,也是影响甚微,与天庭的影响力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从一事就可以看出天庭在此的势力,那个泾河龙王与袁守诚赌赛,没有按照玉帝的旨意下雨,克扣了雨点,要被玉帝处罚。

玉帝没有派天兵天将捉拿泾河龙王,而是发了道金旨,让天差仙使送到唐王驾下的丞相府,命魏征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

魏征奉天庭旨意梦斩泾河龙王就可以看出,大唐属于天庭的传统势力范围。

灵山在西牛贺洲,势力要小于南瞻部洲,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如来,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只需一张旨意就把如来请了过去,由此看出如来是不如玉帝的,而且如来还说的是“救驾”,这是下属对玉帝的用语。

大唐不是灵山的地盘,境内也就没有什么妖怪,有的妖怪都被神仙收为坐骑或者被天兵天将剿灭,即使有剩下的漏网之鱼也没有多少本事,而且多躲藏在大唐的边界中。

比如唐僧遇到的第一个妖怪是老虎精寅将军,唐僧被老虎精抓住后,被太白金星轻松就救了出去,可以看出老虎精也是没有多少厉害。

3、取经只是幌子

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能达到和天庭分庭抗礼,灵山搞出了一个取经的任务。

传经本来是极简单的事,只需要派个菩萨半天就送到了,但是这样达不到传经的效果,

正如如来所说:“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

其目的就是借此取经,收服一些妖怪为己方,并宣扬佛法,将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大唐。

4、最后

有些光明是一直都在的,比如大唐,而有些光明是需要黑暗才能体现光明,比如《西游记》中的灵山。

没有病毒,谁还用杀毒软件。

《西游记》想表达什么

我本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本人偶尔戏说之言,希望博大家一笑。【西游记】这是吴大师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非常优秀的神话作品。吴大师本身是明朝中期的人物,那个时代的明朝表面繁华,它已经开始在逐渐的走向没落,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用那句话叫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由于封建王朝的帝王,他对中国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严密的统治,使好多老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困苦,使好多普通的知识分子精神苦闷,精明的吴大师吴承恩,他不敢正面对抗封建的统治,为了倾泻他对封建王朝的不满,又不对自己造成麻烦,他特意编写了这部【西游记】,以神话迷信的方式,巧妙地把当年的封建社会的不好形象、不好行为,他用神话的方式巧妙地揭露出来。你看西游记中的妖怪有后台的,犯错了也没事,多向权贵家的后人啊,没后台的妖怪都被孙悟空消灭了,这多像普通老百姓啊!老百姓一旦走错了,马上就万劫不复。孙悟空他是一个另类,他是一个草根英雄,虽然他做了那么多好事儿,最终可是他得到的并不多。这就像过去的草根,能干的英雄们,虽然他们能做一个小官,但他们始终不能济身高层,这就是草根们的悲哀。各位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教诲,鄙人在此恭身为礼了。

西游记中,唐僧求取的真经有什么用

西游记先有孙悟空,而后有唐僧取经,按照重在先,次在后的原则说,孙悟空就是一部真经。与其说是唐僧取经,不如说是孙悟空是在售经。孙悟空从太上老君(老子道文化)那里炼就了火眼金睛,能很快辨别是人是妖怪(是仙、神是魔),可知老子道德经就是知真知假的源头。“老妖婆,真是坏,骗了唐僧骗八戒。”可知唐僧八戒糊涂。这样的糊涂怎称得起高僧大德,那么认为唐僧是高僧的历史观点就是糊涂。但在作者那里,“唐”并非是历史上的唐朝,而是荒唐糊涂分不清辩不明真假的意思。从荒唐糊涂走向理知,从不辨真假、不辨道魔走向辨别真假而紧抱真用真而抛弃假就是取到了真经和认识了真经。“九九归一”,“一”就是真经,“九”就是假经。

真经“一”有什么作用?弄清了“一”的真正含义,便可很快弄清楚有什么作用。“一”是特殊的自然数,“一”前为零或“无”,根据这个特点,可以说“一”是前所未有,也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新鲜事物、新鲜制造、新鲜技术都可以用“一”表达。她的作用就在于能引领新的发展新的提高,给人类发展带来新的希望、新的前途、新的未来。“道生一”,指出了“一”这个新的技术、新的制造产生来源,其来源就是“道(自然之道)”。“道”是成就演化形成独特自然事物的内在决定因素,深深地藏伏在自然事物的内部,怎么能够跑出来为人服务而“生一”呢?人们只有经过对未知自然事物的长期探索才能发现发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