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改成了什么汉姓?为什么有人会怀疑《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改成了什么汉姓

大家知道,清朝灭亡之后,满清的贵族尤其是皇族有很多改了姓。那么,他们改了什么姓呢?为什么要这样改呢?

脑洞老师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

清朝满人有八大姓,比如完颜。完颜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原本是一个女萨满的尊称、徽号,有黄金、金色的意思,后来聚集了一个部落,完颜成为部落名,而这个部落的人就以完颜为姓,到了金朝,完颜部落的完颜阿骨打建立了一个金朝。

清朝跟金朝的关系是很近的,也曾经把完颜氏列为八旗氏族之首。到了清朝灭亡,很多完颜姓的人改称王。

大概是读音相近的原因。当然,还有很多没有改姓的,比如在甘肃泾川有一个王村镇,王村镇有一个完颜村,分完颜东沟跟完颜西沟两个地方,聚居的就是完颜人氏。

还有钮祜禄氏,这个姓有的人认为原本是地名,也有的认为原本是狼的意思。北方民族很多是有狼崇拜的。《狼图腾》说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钮祜禄氏最有名的人大概是和坤了,清朝后宫也有很多钮祜禄氏的妃子,比如皇太极的第一任大福晋就是钮祜禄氏。乾隆的妈也是钮祜禄氏的。与慈禧一起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太后也是这个家族的人。这个姓氏的人后来都改姓为郎或者钮姓。比如台湾导演钮承泽,演员郎雄都是钮祜禄氏人。

当然,八大姓还有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满清皇族的姓:爱新觉罗。

值得注意的是,爱新觉罗其实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姓,它分两部分,觉罗是姓,爱新是部落名字。就像汉族的姓氏,一些豪门除了姓之外,还要加上地望。比如李氏就有陇西李氏跟赵郡李氏。

觉罗也有很多地望或者说部落,比如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等。但其中最牛的当然是爱新觉罗。因为爱新觉罗当了清朝的皇帝。

而这个爱新觉罗后面还进行了划分。满清皇族将努尔哈赤的亲兄弟称为宗室,是最亲的一支,也叫红带子,这是皇族中的皇族,享有超级特供。而那些堂兄弟就称为觉罗,觉罗在满语中也有远的意思,表示远支。也叫黄带子,这个待遇就要差一点啦。

那么,爱新觉罗到了清朝灭亡之后,有没有改名呢?

当然有改的,最多的是改姓金,为什么呢?因为爱新在满语里就是金子的意思。比如著名影星金巧巧就原本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还有改名赵的,这个说法就更传奇了,据说爱新觉罗这一支原本是赵家人,那个赵家人呢?就是北宋灭亡之后,被金国抓到北方去的北宋皇族,他们后面聚集在一起。这个觉罗据说就是赵的意思,而爱新有人认为,其实也是一个地名,那么爱新觉罗就是汉人豪门望族最喜欢用的地名+姓的使用方法。

满清灭亡之后,他们就改回了赵姓。

还有改称启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启功大师。为什么改姓这个呢?这是从道光那里来的。这是一个辈份字。

爱新家族以前是没有辈份字的,到了康熙,开始跟汉人学,采用辈份字,康熙的儿子们就用胤字辈,孙子用弘字辈。

乾隆则定了“永”、“绵”、“奕”、“载”。嘉庆皇帝叫永琰,道光皇帝叫锦宁,当然他们当皇帝后都改名了。

道光皇帝又定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启功算是启字辈的,所以以辈为姓。他用这个姓,也有开启属于自己新生活的意思,很多人写信给他,称他爱新觉罗·功,他是不理会的。

另外,满清的皇族后人多以书画为生,这大概是皇族子孙嘛,文化课上是有优势的。至少家里什么碑文啊字画绝对比普通人多,从小读书多,所以都走上了这条路。

除了姓赵姓金姓启,还有改姓肇,姓罗的,当然,也有依然姓爱新觉罗的,比如有一个女明星叫爱新觉罗·启星。

显然,这位姑娘也是一个启字辈的。这么年轻,竟然跟启功一个辈份。

最后,姓什么,这是个人的选择跟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只是,要是有人跟你说他是爱新觉罗的后人,家有家族留下的巨额财产,准备跟你一起合作去挖掘,千万别信就是了。

这个事情还真有,前段时间,就有一位冒充爱新觉罗·弘历骗走了深圳一富婆四千万。

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弘历就是乾隆。

为什么有人会怀疑《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呢

胡适开创的“红学”,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胡适、冯其庸、周汝昌等红学专家自己。

因为他们的急功近利、选择性“考证”和作伪作假等如同儿戏一样不严谨的学术态度,致使对《红楼梦》的研究,完全变成了漏洞百出的,与“红学”已经毫无关系的红外线“曹学”。

为何说所谓的“主流红学”属于红外线“曹学”呢?因为近百年来,曹学专家们汗牛充栋的研究“成果”都是在《红楼梦》文本之外“大胆假设,小心考证“。只是“大胆”确实足够大胆,“小心”则极其不够小心。

关于曹雪芹的资料,经曹学专家们“考证”,开头是这样介绍的: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一一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这段短短的介绍,是怎么得来的的呢?

首先来自于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段文字: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曹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雪芹者,曹練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曹学专家从中撷取釆信了“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曹雪芹撰《红楼梦》一书”,而舍弃无视了“康熙间,……其子……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和全部第二第段文字。

为何要选择舍弃和无视呢?因为袁枚说的“康熙间”与专家们认为的“乾隆间”是不相符的,“大观园”的规模与“随园”也相差大远;而“其子”与“嗣君”到底是曹颙呢,还是曹頫呢?尤其是“相隔已百年矣”令人难以容忍:因为专家们认为寅孙曹雪芹生于1715年,而袁枚生于1716年,虽然《随园诗话》中这两段话大约写于1780年之后,如若上溯百年,那时的曹寅还没有任江宁织造,儿子曹颙、嗣子曹頫还都未曾出生,又哪里有什么孙子呢?况且袁枚还把曹楝亭写成了“曹练亭”,更加说明袁枚对曹寅一家根本就不熟悉,那些文字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

可专家们偏偏就筛选出了“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曹雪芹所撰《红楼梦》一书。”这十八个字来作为“考证”依据。

与袁枚有着多年交情的富察.明义,其《绿烟琐窗集》的“小序”的一段话,也被专家认为是“寅孙作者”说的“铁证”:

“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之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其中第一句话,甚至被专家们认为,是明义亲眼看到了“曹子(先生)雪芹”,亲手拿出了自己所写的《红楼梦》,而后面的几句话几乎与袁枚所言如出一辙,说明明义与袁枚一样根本就不认识曹雪芹,都是道听途说;而“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更象是说明义从他处见到了抄本,而不会是雪芹亲手拿出的自己“所撰《红楼梦》一部”。

另外是这段话的位置很是耐人寻味:

这样的“小序“让人感觉是后来的夹塞,很有作伪作假之嫌。而拿其中的一句话作“铁证”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至于永忠、裕瑞等人也都存在着道听途说,他们笔下的曹雪芹更是语焉不详、模棱两可、身份矛盾,又怎能证明《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之孙呢?

曹学专家说,敦诚、敦敏兄弟和张宜泉是曹雪芹的知交好友,他们能证明。

他们能证明什么呢?

从敦诚敦敏的十二首有关曹雪芹的诗文中,可知他俩所认识的曹雪芹,名沾,号芹圃;从张宜泉的四首有关曹雪芹的诗文中,可知他认识的曹雪芹“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

但是,在这十六首诗文中,提到了“佩刀质酒饮”、“芹圃画石”、“仿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甚至还提到了曹雪芹唯一留下的:“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平仄还有待商榷的这两句诗,就是不提曹雪芹是否写过《红楼梦》,难道在他们心目中,《红楼梦》之于曹雪芹,还没有用佩刀换酒喝、画石头、信步憩废寺更重要吗?

曹学专家们会说,敦诚的《寄怀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