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哪位画家的自画像画的最好?画家为什么要画自画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哪位画家的自画像画的最好

为艺术爱好者,在看过所有自画像中,有两位大师的自画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两位大师分别是:伦勃朗,和梵高。

喜欢的话,欢迎点赞关注。我是默默,持续分享有趣有料的精彩作品~

伦勃朗的自画像

伦勃朗是个酷爱画自画像的人,他一生共画了100多幅的自画像。

伦勃朗画自画像,就好像是记日记一样,他用自画像,来记录自己各个时期的精神状态。伦勃朗的自画像,没有一幅看起来是相似的,他总是在自画像中,进行不断的试验和尝试。

下面分别是他早、中、晚三个时期的自画像:

伦勃朗青年时期自画像

在观看伦勃朗的作品时,总是很容易就被他的作品所触动,人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画中人物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伦勃朗惯用暗色调的背景,再以一束照亮黑暗的光,来突出画面的主体人物。画面的深色背景中,他下笔时往往粗犷而快速,而到了而主体的人物身上时,伦勃朗则细致深入的刻画。

伦勃朗中年时期自画像

伦勃朗尤其擅长刻画人物的神情,特别是对于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眼睛,他极为精准捕地捉、传神地一抹,眼睛,往往成了画面中,最吸引人驻足观看的部分。

伦勃朗对于人物的刻画,并不止步于视觉上的表象,而是深入到画中人物的内心、精神,以及情绪的再现,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形神兼备。

伦勃朗晚年时期自画像

这不仅体现了,伦勃朗在平日里对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同时也体现了,他在构思作品时的创新力,和深刻敏锐的洞察。

梵高的自画像

梵高的一生画了很多幅自画像,这里选取两幅极具代表性的,分享给大家: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和《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是梵高割耳后一个月作的画,这幅自画像是冷绿的色调,画中的梵高有着忧郁的眼神、瘦削的脸颊,整幅画呈现出一种压抑不安的、视觉感染力。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据说是梵高生前最后的一幅画,这是梵高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这幅自画像整体呈现蓝色调,看着上去感觉很温暖,画中的梵高脸颊红润、看着略微有点丰满,这是梵高在挂念着家人、和温暖的善意时所作的画。

梵高自画像

作于割耳朵后一个月的《割耳朵的自画像》,以及梵高生前最后一幅画《没有胡子的自画像》,这两幅自画像,画面色调不同、用笔方法不同,展现了不同时期梵高的不同精神面貌。

是梵高心理状态的最真实的写照,痛苦、忧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微小的快乐和善意,梵高的自画像不是单纯的画作,他更是把自己的心声和感情,全部融入到了画里,自画像更是梵高内心深处的呐喊和渴望。

梵高自画像

就像梵高说的,“我梦想着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画画就是他的全部,而自画像,就是梵高内心真情实感的吐露。

自画像的魅力,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画家,一生在持续不断的创作自画像?

这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画自画像充当照片功能时,还能理解。但在照相机发明出来后,自画像,依旧是许多画家,乐此不疲、不断描绘的主题。

我想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画家们通过自画像,记录的,不仅仅是自己身处不同时期的面貌和状态,更多的还在于,对自身的反思,深入挖掘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探知吧。

画家为什么要画自画像

画家为何都要画自画像呢?

通常,自画像都不是为了卖。

在西洋绘画历史上,自画像是从文艺复兴时代才有明确的出现.

起初都是在故事性的绘画中,不着痕迹地也把自己画进去。罗马教廷梵蒂冈有名的《雅典学院》一隅,拉斐尔把自己画入就是一例,这就相当于画家的署名。

巴洛克时代以后,自画像渐多。其一是为训练作画,尤其是默默无闻的画家,不容易雇请模特,只好利用自己这个现成的模特了。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对许多画家来说,那是最重要的自我表现手法。他们以自画像记录了人生的欣喜悲欢,以及他和灵魂内在的自我对话。感觉上,仿佛这些卓越的画家,在创作那些震撼人心的艺术巨作之后,需要安静地面对真实的自己。

凡高的自画像严肃悲怆,好像有股生命之火郁结胸中,挥霍不出。嘉舍医生是免费为凡高义诊的大好人,也经常鼓励他绘画。凡高也常为他画像。有一段时间,凡高甚至将自己的疯狂投身到嘉舍医生身上,认为是嘉舍医生疯了,因此那幅著名的《嘉舍医生》中,嘉舍医生的表情那是相当的郁闷,好像受苦受难了很久(这幅画也是凡高最后一张肖像画,就在同一年他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的《嘉舍医生》) 达芬奇的自画像

其他如罗特列克,夏加尔,达利,弗里达等画家,有时更是跳脱出他们内在的自己,让自己的想象力驰骋,把信仰,生活,梦想,全都写在自己的自画像上。

“我画我自己,因为我经常是孤独的,因为我是我最熟悉的主题。”——弗里达

自画像对画家来说,是生命的救赎,也是痛苦的出口,是艺术家无心透露的心灵独白。

意大利女画家安古索拉的油画自画像,画风如何

您好,我是凤炎忻是读书客,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安古索拉(1532年 – 1625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女画家,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对于女性学习艺术依然怀有偏见,女性想要通过艺术创造获得成功、实现目标和理想,宛如天方夜谭!

即使很久以后允许妇女成为艺术学徒,解剖学和人体依然是禁区,安古索拉之所以能够接触艺术,并在艺术方面有所建树,出身贵族的父母对她帮助很大。

但是,安古索拉还是不能绘制大型的宗教画和历史画,这也使得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肖像画上。绘制了大量的家庭成员和自己的肖像,使她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相较于其他人在表现人物方便也显得更加轻松自然。

当时,意大利肖像画都比较刻板,人物僵硬,安古索拉创造了自然的人物绘画手法,画真实、自然的人,而非人们想要被画成的样子。

从上面那副画架前的自画像,我们就可以看出,尽管姿态高贵、表情淡然,但她大眼睛中透出的光彩、手中的画笔和精致的作品,都足以表现出这少女对自己才华的骄傲,以及对成功的渴望,无一不体现最真实、自然的自己。

在文艺复兴时期,不管是女艺术家还是女作家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创造的自我形象是“只像女人”,还是“不像女人”?面对这个问题,安古索拉果断选择了“不像女人”的绘制方法,这大大降低了社会舆论对她的谴责。

值得一说的是,在淡化自己女性特质时,安古索拉更是在“没有女人味”和“像男人”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作为颇具创新精神的肖像画家,安古索拉打破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追求艺术的性别障碍,而且始终坚持创作、不断突破自我。这股不懈坚持、不断突破的艺术和精神力量,在同时代甚至后人中都很罕见,至今依然值得学习!

绘画艺术史上,有哪些擅长画自画像的女画家呢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在西方美术史上,宗教神话,历史故事,社会现状,画家身边的人和经历,一直是油画作品常见的素材和灵感。

但是,不难发现,自画像,同样是画家们百画不厌的灵感素材

自画像,个人斗胆一说,不仅仅是画家绘画技法的展现,更重要的是一个画家自我,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