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出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

是一种境界,源于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淡然处之。

拓展资料:

《菜根谭》是明代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我们得知他早年热中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

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是那首诗里的

这句话是一幅对联,不是诗句。

出自明代洪应明。后来这幅对联被陈眉公收录在了《幽窗小记》中。

这幅对联全句就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意思是:为人做事能够视宠辱像花开花落一样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的去留像云卷云舒一样变幻,才能淡然处之。

写作背景:

《幽窗小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

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原句

“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原句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出自洪应明《菜根谭》,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心境平和。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意思是: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表达了对待事物淡泊自然的豁达态度。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什么意思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意思是:为人做事能视宠爱与屈辱,如花开花落一样平常,才能淡定自若;视官位与爵位如云卷云舒一般,变幻无常,才能够做到潇洒自若、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原句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出自陈继儒《小窗幽记》。这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是: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此句出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

《小窗幽记》是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陈继儒。

另有新版《小窗幽记》(陆绍珩篡辑)。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看庭前花开花落 望天上云卷云舒意思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意思是:欣赏庭院里的花朵盛开、衰落,观看天上的云朵自由舒卷。“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出自明代的洪应明《菜根谭》,比喻一种淡泊自然的豁达态度。
《菜根谭》的介绍
《菜根谭》是儒家经典,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
全书采用语录体,对仗工整,含义深远,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菜根谭》现存有大体两种不同版本——清刻版与明刻版,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后集135条,共360条。《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