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君子不器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君子不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器”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意思是君子不能把自己变成一种自限其用的器物。

0 1 什么是器?

《周易》是这样解释器的:“形乃谓之器。”所谓器,就是有固定形体的物体,器的特点就是已经成型器物,已经固定了,不能再变了,它的用途都被固化了。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用途。

孔子认为,如果把自己培养成一种器物,就像器物一样,只能自我局限于一种特定的用途,就会自限其用,这样就不能发挥大的作用。因此,孔子教育学生不能成器物,而应该是多面手,不能仅仅是专门人才,而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是通才。

0 2  君子应该先成器

一个人在做通才之前,首先必须成“器”,就是说你先成才,成为一种有用之才,先把自己培养成专门人才。

《易传》:“君子藏器于身。”器,在这里是指技能,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首先要有一种生存的技能,这个技能就是谋生的手段,也是他养家糊口的手段,还是他在社会上能够发展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没有一项技能,干啥干不成,一无是处,人们就会说这个人不成器,连最低的基本能力都没有,会遭到人们的鄙视的。

0 3 君子不要成为器

器物一旦定型,就是死的东西了,要想改变就必须破坏其原有的形状,这样的代替太大的,改变后的器物也不是原来的器物了。

一个人成一种“器”之后,也容易拘泥固执不变,思维方式固化,容易钻牛角尖。人一旦固化成死的东西,就会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器械,不能创新,缺乏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掌握了一种技能后,在此基础上综合发展,成为“不器”,既要有专业的高度,还要有广度。

结束语

孔子说“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一个君子不能急功近利,只囿于一技之长,成为追求功利的某种器物,而应该在道德、学问等多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要有大的胸襟,大的气度,有大事时可以做大事,有小事时可以做小事。不器,方能成大器。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扩展资料:

孔子认为君子应为通才,博学多能。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重任。对内可以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只有一种功用的器具而存在的,而是要不拘泥于人与事的,要有容纳百川的大胸襟、大气度,善于发现他人之善而加以吸取借鉴,善于反省自己而能加以变通,这就是孔子的“不器”思想。

器具终究有所局限,不能通达,一个人如果像只器具,就会心胸褊狭行动局促,难以通达天下。所以君子求学,不以一器为自己画地为牢,而是要博学多闻,具备浩然的大丈夫胸襟。

君子不器原文出处及全文翻译

君子不器原文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全文翻译如下:
入君子之道,以学君子之行,君子的境界也有高下之分,为学者即为寻君子之道,有成且达者即入不器之境。器与不器都是君子。何谓“器”?《易经·系辞》:“形乃谓之器。”,“器”就是“形”;何谓“形”?“形”,就是“相”。何谓“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相”。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相。(说禅白话直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整体,道是系统。器是工具,器是容器。道有主动性,器为被动性。道是思想,器为身体。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老子:朴散则为器。一个人不学习,不动脑,就可能成为他人的工具。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

君子不器什么意思 君子不器的意思

1、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2、《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

3、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君子不器”其实就是‘君子不量’。 有‘器’必有‘量’ ; “君子不器”不是说‘不自量’ , 而是说要懂得 : ‘知止 ’。

‘知止’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行为方式,因为在绝大多数时候人们受制与自己这副‘身躯’的局限性,‘更富有’,‘更高级’,‘更荣耀’;亦或者‘被侮辱’,‘被看不起’,‘被排挤’......等等等等; 我们受制于这副 ‘ 身躯’的局限性 ,故此会 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诞生 , 想法指导行动 , 这 也 就是我们做出各种各样事情的原因 ,有好的,也有坏的,有善的,亦有恶的。总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而这里我所指的‘身躯’,就是我们个人的‘大脑’加‘躯干’。完整的‘大脑’加完整的‘躯干’构成了我们一般 普遍的‘身躯’ 。而我这里所说的,也仅指 普遍的‘身躯’ 。 或 者 称之为 : ‘身体’ 罢。

1.

每一副‘ 身体 ’(‘大脑’加‘躯干’)都有他 的共性 ,譬如‘思考’当中的共性与‘身体’结构与习惯当中的共性......等等,等等。

有人说‘性格’不同,但其实‘性格’也只不过是‘思考’当中的一部分罢了。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虽然‘性格’看似“千变万化”,“千奇百怪”;但就像‘思考’有他的规律可循一样,所谓“不同的”‘性格’之间一样有他相同且固定的‘思考’轨迹,所以理论上来说‘身体’不应存在‘完全的不一样’;所谓的“不一样”,也永远只是相对而言的。故此‘性格’也是可以归纳总结的。

2.

因 ‘身体 ’ 本身就 是 可 以 被归纳总结 的,何况‘身体’下所包含的‘思考’与‘性格’呢?不信你就看历史,古今中外有多少的被推上‘皇权’,‘王权’的个人最终没有走向贪婪,腐朽,堕落与愚蠢的一端呢?

3.

历史,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总结,我们无需再去就此而再做实验;因再做多少次其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些‘皇帝’,这些‘王’彼此之间可能都不认识,甚至彼此之间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反差,少则隔着几十年或几百公里,多则隔着几百年甚至上万公里。这些‘时间’和‘空间’都不搭调,彼此之间也不会认识的人为什么其所作所为,其结果和性格会如此的相像和统一呢?

我们说, 这就是个体之间 ‘ 身体 ’ 共性的一个有力证据 。当一个人拥有了无上的权利或至高的权力,他的所思,所想;他的‘思考’指引他‘身体’的行为 几乎是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