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才子中的第一“丑男”,明明有状元之才,为何偏偏作弊上瘾?温庭筠如何帮八个人作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历史上才子中的第一“丑男”,明明有状元之才,为何偏偏作弊上瘾

这所谓的第一“丑男”则是唐代的著名诗人温庭筠,他虽有惊天之才,但为人却放荡不羁,又因看不惯权贵间的那些勾当,常常出言讽刺,导致他自己多次考进士都失败落选。这一来二去,温庭筠也就心灰意冷,干脆在考场上帮旁人答起题来。他每每冥思一想,提笔就是一篇文词流畅的答卷,最多的一次,竟是连帮五人完成答卷,因此在这考场上也是颇受考生们拥护。

由于他多次帮人完成答题,名气是越来越大,最终连科举监考官也知道了他的名字。又一年新的科举考试,主考官为防他再次给别人答题,干脆将他的考桌搬到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亲自监督着他答题。

这下温庭筠可就不乐意了,帮那些寒苦子弟答题,本是因为他想着既然自己已经考不上进士了,那干脆利用自己的才华来成全别人。可如今主考官连他最后一点乐趣也给剥夺,他对这科举考试是彻底失了兴趣,于是早早便交卷离场。

其实要说这温庭筠背景也不弱,他的父亲乃是前朝宰相温彦博,而他本人也是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诗人,按理说凭借他的资质要中这进士应当也不难。只是呢,温庭筠有个毛病,就是极其看不惯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仗着自己那点权势在百姓中作威作福,所以每每只要他看见这些权贵之人在自己眼前晃悠,他就忍不住要出口讽刺两句。

这得罪寻常当官的还好,可他偏偏还得罪了掌管科举一应大小事务的宰相令狐绹。所以,他这屡次上京赶考都中不了进士,想来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温庭筠如何帮八个人作弊

温庭筠如何帮八个人作弊

温庭筠作为花间词派的鼻祖,他本人还被人称为“温八叉”。因为当时科举考试之时,会点上三根蜡烛,当三根蜡烛烧完,考生就要完成八韵的诗赋。温庭筠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他每叉一次手就可以完成一韵,八次叉手,八韵即成。所以就有了“温八叉”这个称号。《北梦琐言》描述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温庭筠还有一个别号,人称“考场大救星”,也许是多年科举未第,温庭筠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开始有点游戏人生的意思在里面。史书记载:每次考试,与他邻铺的举子都会沾上他的恩泽,不必自己答卷,温庭筠会替他们答卷的。而搞笑的是,其本人累年不第,而善代人捉刀的名气则越来越大。

话说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那场科考(考宏词科),主考官是礼部侍郎沈询,他早听说温大才子文才出众,还知道其“枪手”风范,于是对他特别“照顾”,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特地让他在帘前单独考试,而且同其他考生拉开相当大的距离,便于监视。然而小温也太牛了,那场考试愣是在考官的眼皮底下完成了一项壮举,他通过口授答案,暗中帮了八个人完成答卷。沈询对温庭筠百般怀疑,却找不到任何关于温庭筠作弊的线索。

你知道那些历史上影响很大的作弊事件

历史上影响很大的作弊事件有:唐代的礼部侍郎钱徽作弊案、明代的唐伯虎作弊案、清代的一品大员柏葰作弊案等

隋唐时期,是我国国力鼎盛时期,也正是那个时期,国家推行了科举制度,在选官过程中,需要进行科考。于是一时间,通过科举考试,一举高中状元郎,成为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考试作弊是伴随着考试产生的,下面来列举一下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的作弊事件:

一、唐代的礼部侍郎钱徽作弊案

公元821年,唐穆宗年间,国家举行进士科的考试,礼部侍郎钱徽任主考官。这位侍郎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在选晋选人员名单时,利用自己职权,竟选中的都是无真才实学的纨绔子弟。后群臣向皇帝打报告,皇帝下诏名王起和才子白居易担任主考官重考。挽回了国家颜面。此次作弊案直接后果是钱徽被贬。自此以后,防止作弊提上了日程。

二、明代的唐伯虎作弊案

明代的这个作弊案和唐伯虎有关。1499年,唐伯虎连中秀才、举人,正打算进京赶考。有人举报唐伯虎作弊。当时的皇帝明孝宗特别重视,将唐伯虎严加审讯,唐伯虎交代了自己向当时考官程敏购买试题的作弊经过。这成为唐伯虎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从此一蹶不振。

三、清代的一品大员柏葰作弊案

这场作弊案件,发生在咸丰年间。一个戏子,居然高中了第一名。而十年寒窗的人却名落孙山,一时间哗然。咸丰帝命人组成调查组,进行细致调查。经审讯一品大员,当时的宰相柏葰参与了这场舞弊案。东窗事发后,柏葰被杀,这是历史上舞弊案件中被杀的管制最大的朝廷大员。不得不令人唏嘘。

科考作弊专业户温庭筠,为啥做到此还是屡试不中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起于隋,兴于唐,强于宋而盛于明清,历经1300多年,成为广大寒门子弟实现阶级跨越的重要途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作弊”,几乎是伴随着“科举制度”同时诞生,同时发展。

中国古代科举的各种作弊手段,可以说是门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但若以作弊的人群分,无非两类:富人作弊,穷人作弊。

我们就先来看看富人家的子弟是怎么作弊的——这个富人家,当然也包括有财又有势的官人家。

如果你有个好爹,那么最好的作弊行为发生在进入考场之前,那就是“请托”。

所谓“请托”,就是通过各方面关系,贿赂考官,开后门。至于开后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探题”——泄漏题目给你,比如“关节”——双方约定你在考卷上做的暗号以便相认给高分(唐武则天时期开始要求盲批试卷),甚至是“偷改”——直接贿赂考官和工作人员,在考场就将试卷修改抄录。

话说唐代最著名的枪手,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才子温庭筠。什么?想不起他写的诗了?“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就是他写的。

话说这哥们虽然诗名与李商隐并肩,但却一生不得志,屡试不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他喜欢吃喝嫖,还要把相思缠绵的感受写成诗——“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也是他写的。唐代的科举要附加品德评语,所以他一直被打低分。另一方面,他口无遮拦,得罪不少权贵,所以也一直无法上榜。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会试,由于温庭筠做“枪手”已经做出了名气,做出了品牌,为了防范温庭筠替考,主考官特地将他的位置安排在自己办公的门口。当时温庭筠就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早早退场,让考官倒也是心中石头落地。但后来人们才知道,就是在那次考试中,温庭筠竟然帮助八个人完成了考卷

咸丰年间,做过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的正一品大员柏葰,被人举报主考期间舞弊。堂堂一个正国级官员,就被一刀咔嚓了,因此案被牵连的官员多达90多人,其中不少都是被处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