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简介资料(萧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萧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陆机:“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上穆下亲。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司马贞:“萧何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指兽发踪,其功实最。政称画一,居乃非泰。继绝宠勤,式旌砺带。”

陈亮:“汉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萧何、韩信、张良盖杰然于其间。天下既定,而不免于疑。于是张良以神仙自托;萧何以谨畏自保;韩信以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萧何能知之于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为自保矣。”

周恩来:“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扩展资料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萧何

萧何是怎样的人

早年生活
萧何出生于江苏丰县古护城河东岸边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有萧何宅遗存。早年到沛县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起义。沛县时代,萧何为主吏,刘邦属押解犯人之官吏(亭长),为其下属。萧何与汉高祖刘邦、曹参、樊哙皆为沛郡人,但萧、曹二人已当上官吏,县中多有好名声,刘、樊二人之地位相当于地痞,在乡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
反秦战事
西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各地均出现响应者。萧何和曹参、樊哙、周勃等沛县人士聚集商议应如何面对。沛县县令原本听从萧何、曹参的意见,认为应该从天下大势反秦,不料却马上反悔,打算将萧、曹二人以反贼罪名逮捕献给秦国官员。此时,刘邦已纵放囚犯反秦起义,萧、曹二人、沛县父老与刘邦里应外合,将沛县县令杀死,正式宣布沛县加入反秦大旗下。萧、曹二人有所顾忌,礼让不肯当反抗军首领,乡中父老掷筊认为刘邦最适,因此刘邦成为沛县反抗军首领。
刘邦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独入府库内寻找秦国各种内政资料,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使刘邦对于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都能了若指掌。因刘邦先攻下咸阳,平定秦国,项羽先发后至,意图攻击刘邦取咸阳城,刘邦于是向项羽谢罪,表明自己不应急于立功,抢在抗秦军主帅之先,并将统治权让予项羽。项羽接管后,即屠、烧咸阳城,而萧何必须随同刘邦离开咸阳城。
楚汉相争
定立反楚方针大计
项羽屠、烧咸阳城后,与谋士范增谋议:“巴、蜀这两个地方地形险恶,不如将秦国居民迁至其地。”于是立刘邦为汉中之王,三分关中之地,将巴、蜀封给刘邦,并在刘邦封地四周立投降的秦国将领为王,和刘邦呈现剑拔弩张的对立情势,以控制刘邦。刘邦大怒,想要立刻攻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他万万不可。萧何劝谏,说:“虽然汉中和巴、蜀地形险恶,不也就代表易守难攻,敌军难以进入,汉王更是死不了吗?”刘邦说:“那你说说看,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就会不得好死?”萧何说:“现在我们众将军力不强,百战百败,要在战场上求得不死也没那么容易!《尚书‧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们不如就叫:‘天汉’,名称上就胜人一筹了。本来汤、武也是一人之下的臣子,但后来却是万民之上的君王,这么看来即使汉王暂时臣服项羽也无弊害。臣愿大王就这么接受项羽的条件,在汉中称王,并且增加人民的收入,招纳贤才,经营巴、蜀之地,以便回军平定三秦,如此一来天下就是汉王的囊中物了。”汉王说:“太好了。”在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后,刘邦即立足汉中。刘邦为汉王,并以萧何为丞相。
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南京市博物馆藏。 1959年南京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沐英墓出土。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还定三秦。萧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每每支援刘邦,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京剧为人所熟知的戏码“萧何月下追韩信”中,刘邦在汉中称王后,韩信因怀才不遇,自汉军潜逃,而萧何为了留住贤才,而自军中出奔以求得韩信复归,在巴、蜀的栈道上与韩信相遇,并一同回军向汉王荐举的情节,于史记、前汉书两部正史中只有记载追韩信,并无所谓“月下”情节,因此似可以推论此剧码为剧作家创作之成份居多。但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画面却出现在民间各种作品,如年画、陶瓷、雕刻、塑像上。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汉朝初立
论功行赏位次第一
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许多功臣见到萧何受封第一,甚为不悦,向刘邦抱怨道:“我们像狗像马一样地作战,在战事中出生入死,冒着性命危险,徒然增加的是自己身上的伤痕。为什么萧何一个文弱书生,拿着一支笔,动动嘴巴大放厥词,居然论功是第一?这又是什么道理!”刘邦说:“你们懂得狩猎的道理吗?知道猎犬的作用吗?今天诸将你们就好像负责追踪的猎狗,但是发现猎物踪迹,并指挥猎狗追杀的人,是萧何!而且你们只以个人身份追随我,但萧何是全家亲族都为我卖命,我不能忘记他的功劳。”群臣听到后都没有怨言。
群臣又认为猛将曹参军功无数,应列第一,但刘邦仍较属意萧何。关内侯鄂君于是进谏:“群臣当然也没有错。曹参的确有野战略地之功,但楚汉相争五年,却失军亡众,丧失不少兵将。但是萧何却从关中遣军补足士兵的不足,不是萧何,汉军早就在早就折损所有兵卒了。楚汉相争在荥阳时,汉军面临缺粮危机,萧何利用关中的漕运,使得我们都有兵粮可吃。虽然萧何没有随军,却守军关中支援,形同随时陪伴陛下一般,这应该是万世之功。我认为论功应该是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你说的没错。”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给锦带,允许萧何可以配剑,穿鞋子上殿,入朝拜见汉王不用行趋礼。
萧何任丞相定法制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增加《户律》、《兴律》、《厩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高帝十一年,陈豨谋反,刘邦回军遇平定,不过多时,淮阴侯韩信即谋反关中,吕后于是用萧何的计谋,诛杀韩信,刘邦听说韩信已死,于是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后世有名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的成、败都是萧何一手造成的,可见“英雄造时势”。
晚年
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他以“自毁其名”的方法,以逃避被杀的危机。
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逝世。萧何一向很避讳与曹参相比能力,病危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