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高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病榻遗言》到底是不是他写的?高拱为什么对徐阶赶尽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明朝的高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病榻遗言》到底是不是他写的

嘉靖之后是隆庆皇帝朱载垕,隆庆还是裕王的时候,嘉靖不喜欢这孩子,但前面几个都早死了,他是顺位的长子,没得到多少父爱,争储位时以严嵩为首的一派还帮着景王打压裕王,那时候维护朱载垕的以徐阶为代表,在裕王府悉心教导、处处保护朱载垕的就是高拱,最后嘉靖终于抠抠搜搜传位给朱载垕,站在其身后的高拱一飞冲天。

高拱,河南新郑人,隆庆时期的内阁首辅,万历6年去世。

高拱出身官宦世家,他父亲高尚贤官至光禄寺少卿,高拱从小接受严格教育,1541年考中进士,在翰林院混了10年,1553年裕王朱载垕出宫开府建牙,高拱被选为侍读学士,入府当起了裕王的老师,裕王性格懦弱,高拱就像父亲一样给了裕王父爱,并处处保护裕王,那时候严世藩无故克扣裕王府的月俸,高拱亲自找严世藩理论,后来闹到徐阶那,才解决了问题。

高拱回乡后著《病榻遗言》,内容极力诋毁张居正,万历10年张居正去世并被清算,《病榻遗言》刊刻出版。

所以朱载垕在藩王时期,高拱在其心目中的位置已经替代了父亲嘉靖,1566年朱载垕登基为帝,年号隆庆,高拱拜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成为隆庆帝的心腹,隆庆5年高拱升内阁首辅。由于隆庆帝性格懦弱,是个老好人,朝中大事都交给交拱办理,所以高拱变得越来越嚣张跋扈,朝中大臣自己看不顺眼的,跟自己作对的,都想办法给撵走,同为裕王府老人,内阁大学士陈学勤、殷士儋,内阁大学士赵贞吉等都赶走了,李春芳也被迫退休,只剩个不显山露水的张居正还在位。

《病榻遗言》也成为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的一味兴奋剂,高拱也被万历追赠太师,上谥号,并荫其子孙,图为高拱墓。

隆庆晚期时,高拱的大权独揽达到顶峰,但好景不长,1572年隆庆帝驾崩,10岁的朱翊钧继位,也就是万历,高拱和张居正都是辅政大臣,高拱还仗着自己权势口无遮拦触怒了万历生母李太后,于是太监冯保联合张居正把高拱赶下台,张居正担任首辅并教导小万历读书,不可一世的高拱终于自食其果,逐归田里的高拱每日郁郁寡欢,不久生病,在病榻上口述了他当政时经过,内有大量与朝臣的勾心斗角事迹,尤其是抹黑张居正,最后整理成《病榻遗言》四卷,算是高拱带着感情色彩的从政回忆录了。

高拱为什么对徐阶赶尽杀绝

明朝中后期,名相一个接着一个,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除了严嵩是靠着写青词上位,是个大奸臣之外,其余几人都可以称得上“贤相”,其中高拱上位后对前任首辅徐阶赶尽杀绝的事,向来为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笔者总结为一句话,“私仇公怨两不宜。”

咱先说“私仇”。高拱的官场经历比较坎坷,尤其是前半段很不得意。高拱虽然饱读诗书,但却在科举场上连连失利,一直奋斗了十三年,才在二十八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成为庶吉士,第二年授翰林编修,九年期满后升为翰林侍读,这官名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其实也不过就是个高级打字员而已。嘉靖三十一年,已经四十岁的高拱迎来的一个机遇,那就是裕王朱载垕开邸受经,高拱入府入授课,实际上也就成了朱载垕的老师。朱载垕就是后来的隆庆帝,高拱有了帝师这个身份,便从此大大不同。

只是,这都是将来的事情,当时朝中权力最大的当然是首辅严嵩,其次便是次辅徐阶,两人互相看不顺眼,时常会有摩擦。但有一点,两人都对高拱十分客气,甚至有刻意拉拢的意思。因为此时皇太子朱载壡已死但新储未建,裕王朱载垕论序当立,一旦朱载垕继位,高拱便是帝师,必然受到重用。所以高拱虽然时常讥讽两人,但两人却争相推荐高拱,在嘉靖三十七年高拱升为翰林侍讲学士,后来又升为太常寺卿。

高拱在裕王府给朱载垕当了九年老师,期间精心教导,呕心沥血,两人之间结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嘉靖四十一年,隐忍了二十多年的徐阶一举扳倒了严嵩父子,急需人才辅助,便推荐了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但高拱入阁之后,很快便与徐阶产生了矛盾。

徐阶认为,自己一手提拔了高拱,将他从一个小小的翰林侍读一步步提拔到内阁辅臣的地位,对他恩情深重,处处以长辈居之。但高拱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徐阶之所以提拔自己,是因为看中了自己是朱载垕老师的身份,才对自己进行拉拢,所以不但没有感激之情,反而对徐阶沽名钓誉的行为颇为不满。此外,高拱甫入内阁,就要施展一身抱负,多次要和徐阶分庭抗礼,这也引起了徐阶的大大不满。

尤其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嘉靖帝驾崩,朱载垕继位为隆庆帝,封高拱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并以文渊阁大学士入值内阁。这时的高拱觉得时机成熟了,愈发咄咄逼人。但是,徐阶在朝中经营二十多年,亲信、学生遍布,高拱羽翼未丰,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徐阶指使言官胡应嘉、欧阳一敬等举朝弹劾高拱,高拱被罢官。

但是隆庆帝心里还是很怀念这位老师的,在隆庆二年,徐阶因为对朱载垕失望,上疏请求退休,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当年十二月,隆庆帝复新启用高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的身份重新登台,并很快就在隆庆帝的支持下,坐上了内阁首辅的宝座。当时朝中很多大臣与高拱关系不好,听说他重新被重用很是担忧,其中胡应嘉被惊吓破胆而亡,欧阳一敬也在解官归田途中郁郁而死。

果然,高拱得势之后,对徐阶展开了报复。隆庆三年,高拱外放刚正不阿的海瑞为应天巡抚,辖区正好包括徐阶的老家松江府。海瑞海十分憎恨大户兼并土地,于是大力开展了清理各级官吏侵占田地的工作,退休在家的徐阶就这么撞到了枪口上。

徐阶虽然贤明,但他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海瑞执法如山,虽然徐阶对他有恩,但仍能做到铁面无私,严加惩治。高拱趁机在朝中发动言官弹劾徐阶,直接把徐阶的两个儿子充了军,抄没了徐阶家产。

平心而论,海瑞未必是受高拱指使,但高拱把刚正不阿的海瑞放在徐阶老家为官,本就是一件耐颇耐人寻味之事。当然徐阶也不是好惹的,他动不了高拱,却动用朝廷中张居正等人的关系,罢免了海瑞,所以当时人们都说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这也是徐阶晚节不保的一个方面。

除去个人恩怨方面的“私仇”之外,高拱对徐阶赶尽杀绝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公怨”。高拱的为政理念与徐阶有很大不同,徐阶推崇的是陆王心学,而高拱推崇的是经世实学。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后,肯定是要推行自己的一些政策,但却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徐阶虽然退休了,但朝中还有很多是徐阶的人,徐阶的势力仍旧根深蒂固,不扳倒徐阶,就动不了这些人,当然也就更加无法推行自己的政策。

当然,高拱也不是心胸狭隘之辈,他处置了徐阶的两个儿子,打击了徐阶的威望,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并没有继续谋害徐阶本人。而且对暗中帮助徐阶的张居正等人,高拱也没有进行打击报复。

但是,天道好轮回,报应终不爽。高拱放过的张居正,却成为了他的噩梦。朱载垕死后,神宗朱翊钧即位,徐阶的学生张居正联合司礼太监冯保,宣称高拱阴谋拥立藩王,太后责高拱专恣,高拱“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最后,高拱被迫让出首辅位置,回老家闲住。万历五年,张居正路过高拱老家,专程前去探望,两人相见掩面而泣,感慨不已。

总结起来,高拱扳倒徐阶也好,张居正扳倒高拱也罢,都是属于典型的政治斗争,都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而不得不进行的一场斗争。应该说三人在为相期间,都推行新政,提拔贤官,政绩斐然,多为后人称道,尤其是张居正甚至被后人成为“大明的脊梁”。但在权力斗争中,他们都没有退让,不过比起动辄抄家、灭族的其他例子,高拱没杀徐阶,张居正没杀高拱,已经算是十分仁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