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帝国,公国,王国,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又用什么区分?王朝与帝国的区别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王朝,帝国,公国,王国,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又用什么区分

王朝、帝国、公国、王国,这几个词语之间,王朝的意思和其他几个不同,王朝一般代指一个朝代。比如我们说的唐朝或者唐代也可以成为唐王朝,王朝一般可以看作朝代的代指。

而其他的几个帝国、公国、王国,其实是由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地位所区分的。

关于他们的区分,在古代其实是存在国中之国的,这个以商周时代最为明显,当时的天子会分封下大量的诸侯国。

而这些诸侯国就可以看做国中之国,在古代分封体制下,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男,而所谓的公国,就是国主为公爵的诸侯国。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春秋五霸之中的“齐桓公”、“晋文公”他们都是齐国与晋国的国主,也是两个国家的统治者,然而因为他们是周天子分封的公爵,所以他们都被称为“公”,他们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公国。

那么同理关于王国也很好理解,就是统治者为王的国家。

从某种意味上来说,商周的天子也仅仅是称王的,他们的国家也应该被称为王国,而其后不服从周天子管辖的诸侯国主也纷纷称王。比如春秋五霸之中的,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等,等到了战国时期,所有的诸侯国都称王了,这些国家也被称为王国。

到了汉代,汉代的诸侯王也有自己的国度,他们有自己的官员甚至军队,所以才有后来的七国之乱这样的事情,这些王的国度也被称为王国。

至于帝国,那就是皇帝统领的国家,我们一般所说的王朝都可以被称为帝国,比如大秦帝国。

虽然这么排,但并不能说明公国比王国弱,王国比帝国弱,这个后世纷纷称皇帝,五代十国的一些小国虽然也可以算帝国,但实力并不强。

王朝与帝国的区别是什么

都别抢,我来答。

王朝和帝国这两个简单的词汇看似区别不大,但是这里面有着很大的门道,准确来说自秦朝时代开始,中国就没有王朝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


王朝的性质和划分

在秦国统一以前,最大的君主就是王,譬如周朝的周文王、周武王。

而“王朝”中的朝还有多种解释:

首先这个字的文本意义就是今日、早晨的意思。

而在政治上它就被延伸解读为当下的统治政权,引申出朝廷和朝代的划分。

先有朝代,才有朝廷。

古代政权只有统一天下,成为天下共主以后,才有资格称朝。譬如秦国和秦朝就是严格区别开来的,秦国时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即便周天子被秦国俘虏以后,周朝灭亡,秦国也不具备称朝的资格,因为这时候还有其它六国。

又譬如三国时代,都只是称蜀国、魏国和吴国,肯定没有人称它们为蜀朝、魏朝。

即便魏国接受汉献帝的禅位以后,也还是称呼其为魏国。

因为它并不具备开朝的条件,那就是统一和天下共主。

那么晋朝统一天下以后,成为天下共主,且以司马氏为世系统治,所以就称其为晋朝,而不是晋国了。

秦国称朝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建立起一个统一,且以世系相传的政权,而从这时候开始秦国就变成秦朝了。

因此这里要注意朝和国的区别,必须是天下共主,且世系相传的政权,才能建立朝,而在这个朝以下,只有一个唯一的国号,譬如秦和汉。

而这个世系统治的时间就称之为朝代,譬如汉朝虽然下面有许多藩属国,而这些藩属国也是以世系相传的方式延续。

但是它并不是朝代,因为它是汉朝的附庸,并且要听从中央的调度。

汉朝中的汉是国号,朝则是指汉是唯一的天下共主且正统的政权。所以所谓的汉朝其实就是指以刘氏家族建立起来的以汉为国号的政权统治时期。

譬如韩愈《答刘正夫序》中就提到:

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

所以这里的朝其实又是一种用来概括某一政权统治阶段的划分标志。

譬如汉朝以前的统治政权是秦朝,它的主体国家就是秦国,秦是国号,而朝则是指秦国统治阶段,不管它有多长,只要它满足了开朝的条件,就称为朝。

所以秦朝、隋朝的统治时间虽然都短,但依然称之为朝。

开朝以后,才有朝廷,就是指君王议事的地方或者场所,代表的是一种权力机构。

朝廷中又有朝臣,所以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这里有两层意思:

①是指广义上的朝代,譬如汉朝臣子和秦朝臣子的区别;

②是指狭义上各个君王统治的不同时期,譬如有些电视剧中常说“嘉庆朝”和“乾隆朝”怎么怎么样。

但是王朝这种称呼本身也是不严谨的,因为自秦国时中国就出现了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

而王则成为了屈居于“帝号”之下的爵位,换言之王已经不具备天下共主的身份,只是一个诸侯性质。

自秦始皇规定“帝号”是君主的称呼以后,王爵就成为册封给皇室宗亲的爵位。

既然是以“帝号”开朝,那么怎么能够称呼为王朝呢?

譬如大秦王朝或大汉王朝,实际上我们应该称呼为皇朝,其依据在哪里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所以开创了中国的“皇帝”系统。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所以自秦始皇开始,中国君主们都称皇帝。

实际上这里还有一个称呼上的误区,那就是皇帝称呼的简略问题。

拿李世民来说,他帝号的全称应该是“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这里的“太宗”是庙号,后面的是谥号。

而且都是皇帝死后才议定的,要是皇帝活着的时候就称呼他为太宗皇帝,那就犯错误了。

所以就出现了以年号来区别各个皇帝的统治阶段。

但是因为称呼太长,所以一般都进行简略称呼。之所以要提及这个,就是因为由于秦朝开始,国家君主已经拥有帝号。

所以再称其为王朝是不合适,正确的称呼应该是皇朝,譬如大汉皇朝,晋皇朝。

这样一算,中国实际上只有商周两代王朝。


帝国和皇朝的区别

严格来说,帝国和皇朝都是同一级别的,这里也有一个称呼上造成的误差。

帝国是指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国家,十九世纪以前中国文献中是没有“帝国”这个词汇的,它是十九世纪时期英文Empire的汉译词。

也就是说在十九世纪以前,没有那个人会把中国皇朝称之为帝国。

而帝国这个词则清朝时比较常见,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带来的结果。

譬如清朝的国歌《巩金瓯》中就出现了“帝国”这个词汇: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 ,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但是由于上文中我们说了国并不等于朝,国是指统治政权的名号,譬如汉朝的国号是汉,但是国并不等于朝。

朝是用来描述统治阶段的单位,就像秦国并不等于秦朝,大清帝国并不等于大清皇朝一样。

因此,帝国是指某一政权建立起来的称号,譬如大清帝国的意思是指:大清这个政权以皇帝为代表进行统治的国家。

而大清皇朝则是指大清这个政权统治的阶段,它具有一种时间上的动态性,而帝国是一个静态词汇。

上面这个是狭义上的帝国的解释,而广义上的解释则是指区域性的统治国家,具有广袤的疆域和藩属国,或者极度强盛的国家。

如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中华帝国(近代才出现的概念)、日本帝国。

但其实“帝国”这个词汇在十八到二十世纪使用的极为泛滥,一个国家一旦强盛起来以后,就迫不及待的把国家等级升级为帝国。

譬如我们的邻居朝鲜李氏王朝在摆脱清朝的附属关系后,就把自己升级为大韩帝国。

而这时候的清朝也喜欢把自己称呼大清帝国,可能是这样称呼起来比较显得具有威慑力一些。

由于“帝国”这个词汇的内涵比较简单,那就是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国家,其实这个词汇已经被西方人自己给玩坏了。

罗马皇帝这个称呼一直以来都是徒有虚名,只有帝号而没有国家,各个朝代都只是继承了这个帝号而已。

所以罗马帝国瓦解后,罗马人的皇帝既不罗马,罗马帝国也不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