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一生四阶段图片(蝉的四个阶段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蝉的四个阶段

蝉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成虫。蝉的一生,活在地面上的时间其实很短,最多的也就是60天到70天,它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地下的。

在夏天的时候,雌蝉会将卵产于木质组织里,这个时候,卵就会在组织之中生长,直至孵化出来,栖息于树木之上,当秋风吹过之时,它们就会随着秋风掉落到地上,这个时候,它们会钻入地底,在地底下生活2至3年的时间,等到时间够了之后,它们才会从地底爬到地面上来,变成成虫,也就是人们常见到的蝉的样子。

蝉的生长过程

蝉一般从蚕蛹开始,在6-7月份时,蛹变成成虫,在数日内开始产卵,从卵到幼虫,蝉都是在地底生活,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蝉要经历很多次的脱壳后,才能成为成虫。
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记录约2000余种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tergum)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

蝉的一生分为哪四个阶段�1�3

蝉的一生分为卵,幼蛹,蛹,蝉四个阶段。

蚱蝉又名知了,黑老哇哇,属同翅目蝉科。该虫分布全国,一般在海拔不超过250米的地方都有发生。它危害梨、枣、苹果、杏、李、桃、樱桃、桑和葡萄等果树,以及柳、槐、杨、榆等多种树木。其幼虫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蚱蝉又名知了,黑老哇哇,属同翅目蝉科。该虫分布全国,一般在海拔不超过250米的地方都有发生。它危害梨、枣、苹果、杏、李、桃、樱桃、桑和葡萄等果树,以及柳、槐、杨、榆等多种树木。其幼虫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蚱蝉的幼虫一生在土中生活。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雌成虫产卵时,先用产卵器刺破树皮,将产卵器插入枝条组织中,造成爪状卵孔,然后产卵于木质部内。每个产卵孔有卵6~8粒。一个枝条上所布蝉卵,多者达90余粒。,至秋末常见满树干枯枝梢。所产的卵至次年6月中孵化。幼虫孵出后,由枝上落于地面,随即钻入土中。幼虫在土中生活若干年,共蜕皮5次。每当春暖时,幼虫即向上移动,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秋去冬来时,则又深入土中,以避寒冷。幼龄幼虫身体多为白色或黄色,很柔软,额显著膨大。老龄幼虫身体较坚硬,黄褐色,翅芽非常发达,自头顶至后胸背中央,有一道蜕皮线,为羽化成虫时的开始卵 幼虫(幼龄和老龄) 成虫

蝉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呢

蝉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是:

1、蝉卵:

蝉每年的6-7月会从蛹变成成虫然后在短短的数日内产卵,卵在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孵化活动结束,多在白天下午孵化,占80%左右,夜间孵化的较少,约为20%,卵期接近300天。

2、幼虫: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在寄主植物根部吸食汁液,活动性较小,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秋后温度下降,便钻入深土层中越冬,春暖后又向上迁移至树根附近活动,一年中以5月份在土中的若虫数量最多。

3、羽化:

蝉在土中完成若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若虫于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从土中钻出来,并爬行到灌木枝条、杂草茎干等处,用爪及前足的刺固着于树皮枝叶上,蜕皮羽化为成虫。

4、成虫:

通常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出现盛期,10月上旬为末期,成虫羽化后20天左右,交尾产卵,6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底至8月下旬为成虫产卵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末期,终见期为11月上旬,产完卵后成虫就会死去,卵又开始孵化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

蝉的一生要经历四个变化阶段有哪些

蝉的一生经历了短短的数日内产卵——黑暗蛰伏(地下)——黎明乍现(地面)——光芒四射(空中)四个阶段。

从卵开始,到若虫在地底生活的过程,一直到最后一次脱壳变成成虫,在树上大鸣大放,这段时间通常有一到两年。其中在蝉类里它们的幼虫又称为“若虫”。

它们的雄蝉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蝉来跟他交配,它在用它那根尖尖的产卵管,插近树中产卵,直到第二年幼虫才会孵出,再在土中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破土而出,在漫长的生活中它们要经历很多次的脱壳后一次脱壳也是它成为成虫的时候,成为成虫时它会发出声音。

而雄蝉发出的声音便是以每秒上百次的高频率,不断地震动著位於腹部的两片鼓状膜,来发出尖锐响亮的声音。这种声音有助於雌蝉确定适合交配的雄蝉的位置。

扩展资料

蝉的鸣叫声可以高达120分贝,相当于割草机开足马力时发出的声音,已经到达了人耳能够承受的极限。蝉在白天鸣叫,蟋蟀和蝈蝈晚上接班。

所以傍晚的时候虫鸣最响,因为它们都在叫,声音会叠加。想循着声音找到树上的蝉很难,因为多棵树上的蝉一起叫,它们的叫声从四面八方同时传过来。

蝉通常在晴天、温度高的时候才叫。有学者称它们是大自然的温度计:“根据民间传说,当你听到三伏天的第一声蝉鸣时,那意味着距离结霜只有6周。科学家发现,蝉的叫声的音高和强度会随温度而变化。

蝉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进入夏天,早年产下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幼虫,他们会钻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通常幼虫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甚至还会有17年。

6月末的时候,幼虫成熟,爬到地面,脱去自己金灿灿的外骨骼,羽化为我们常见的长有双翼的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

虽然成年的蝉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寿命的蝉,其幼虫阶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

扩展资料: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雄蝉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蝉来跟他交配,雌蝉用它那根尖尖的产卵管,插近树中产卵,直到第二年幼虫才会孵出,再在土中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破土而出。

在漫长的生活中它们要经历很多次的脱壳,最后一次脱壳也是它成为成虫的时候,成为成虫时它会发出声音,而雄蝉发出的声音便是以每秒上百次的高频率,不断地震动著位於腹部的两片鼓状膜,来发出尖锐响亮的声音。这种声音有助於雌蝉确定适合交配的雄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