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如何理解国学中“洒扫应对”及“礼乐射御书数”?的“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应对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

部分人确实存在人际交往的困难。主要表现有三:1)没有朋友,遇到事情觉得找谁都不合适;2)在人多的场合,不自在。比如吃饭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坐哪里,手足无措;3)不会说话,一开口就得罪人,还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

每年看到新人参加工作,很多都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问题。一起吃个饭,都不知道聊什么,自己拿着手机刨来刨去,打发时间,也不知道主动敬个酒之类基本社交常识,白白浪费了很多实际扩大朋友圈的机会。遇到领导关心,只能问一句答一句,表情呆板低沉,让人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兴趣。看到部门领导在接大BOSS电话时,立刻毕恭毕敬,很多新人会不理解,觉得隔着电话又看不见。一言以概之,人际交往的实际体验太少了,小的时候缺练。

人际交往一定要从小培养。举个例子,小的时候我们看到大人,尊敬大人,说话礼貌,为大人效劳觉得理所当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走入社会,能很自觉地把社会地位高的人当做大人,为大人提包,愿效犬马之劳觉得理所当然。反之,小的时候没有这种养成经历,大了就不能自然而然的待人接物,和领导相处就有困难,如果人为的装一副讨好的面孔,很容易活成两面人。如果不装,该有的进步领导也看不见,很容易被埋没。

南怀瑾人为:做人处事的教育从“洒扫应对”开始。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入小学,怎么扫地、抹桌子,怎么与老师、大人、朋友讲话的礼貌态度、规矩,这个最重要。古代进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是学做人的基础。做人的基础无非是两个:以洒扫为基础的生活技能。以应对为基础的人际交往技能。

目前的小学教育,以学习知识为主,知识转换为生活技能,问题不大。但待人接物的应对技能,就需要家长的重视了。否则,孩子长大后,会觉得人际交往困难重重,那个时候再想改变,确实就比较难了。

如何理解国学中“洒扫应对”及“礼乐射御书数”的“小学”

谢悟空之邀。

“小学”一词在古代包含两个概念:其一,专指学校,如“四门小学”、“内小学”。周代的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太学,即大学。其二,小学指在学校学习的科目,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亦称之为“小学”。汉代“小学”成了训诂之学的专称;隋唐以后,小学类的书藉又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韻学三类。

关于洒扫应对进退。这是入小学后首先学习的课程,可称之为实践课、行为课或礼仪课。洒扫,洒水扫除污秽。应对,对答。进退,指进退举止。关于“六艺“。礼,凡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慈、仪式、典章制度。子思《中庸.第二十七章》:“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周代礼节之多之繁。乐,音乐。《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彰显音乐之作用。射,射箭,用弓发箭。《礼记.射义》:“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御,驾驭车马。书,书法。数,算术。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