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的事例有哪些?恒心的名人事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持之以恒”的事例有哪些

1 头悬梁锥刺骨: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2 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从上千吨的矿石中提炼出几克的“镭”,终于取得成功。
3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4 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5 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扩展资料:

天赋过人的人如果没有毅力和恒心做基础,他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那些认定目标,且坚持不懈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

现代社会中,也有不少天生残疾人,有人却自暴自弃,不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或去乞讨,或在家里依赖着别人生存,谁说有缺陷的人就比别人低人一等。

我们不否定残疾人会给人带来困难,然而,中国有句很好的俗语,笨鸟先飞。我相信只要为自己的先天的不足,像一个正常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属于自己的巅峰

信念必须持之以恒。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一个人树立的信念应当持之以恒,坚定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信念要终身不变,就是有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享乐的招引,也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奔向一个遥远的目标,道路是崎岖而漫长的,路上更是隐伏着各种险阻。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抗的住吗?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的住。

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之以恒的人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恒心的名人事例

学习有恒心
罗蒙诺索夫勤学成才:俄国科学家之父罗蒙诺索夫从童年起就勤奋好学,经常向邻居 学习写字和借阅书籍,学到了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1730年,19岁的罗蒙诺索夫怀着对 知识的强烈渴望偷偷地来到了首都莫斯科。他冒充贵族子弟,考进了一间普通大学,学院里 没有学生宿舍,他只好在一个官吏家里租了个住处,以替主人劈柴火、干杂活来抵除部分房 租。整个大学生活,他几乎都在勒紧裤带中度过。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高位严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但她不因残疾而气 馁,20多年来,他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 了针灸,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常人都很难取得的成就。

田中角荣力纠口吃: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两岁时害了病成了口吃,常因此受人嘲笑。 他发誓要改掉口吃毛病。为此,他经常一个人进入深山,一会儿朗读,一会儿唱歌,一会儿 叫喊,用这种独特的办法来纠正口吃的毛病。班内排练文艺节目,他争当主角,通过背台词 来磨练自己。终于让他战胜了口吃的毛病。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 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物,最后写成了中国医 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呖血,花了40年时间。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写出了《物种起源》。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从几十吨的矿石中提取了几克的镭。

我国当代天文学家段元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观察天象风云、终于用肉眼发现了新星。
高士其基苦斗病魔: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一个装有培养脑炎病毒 的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身体致残。他忍病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 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 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一百多 万字的作品。他说:“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中不了举人,只得教蒙馆为生,但他勤奋写作,终于写出在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的短篇小说集来。

西部歌王王洛宾和王洛宾,一生历经坎坷,长期处于逆境中。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 的态度,栖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收集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近千首西部民歌 ,受到人们的盛赞。
汤展中的脚书:广西蒙山县西河镇西河中学初三学生汤展中,从小没有双手,吃饭洗 涮、写字——都是用脚代手进行的,但他凭着惊人的意志,刻苦学习书法艺术。他的脚书和 口书作品被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吟咏新风》杂志、香港《创星日报》等发表。1993年7月2 1日内陆作为首届肯德基杯“”中国“残疾少年儿童成才奖”最佳奖十位获得者之一,出席 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大会。
徐霞客探险: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为了探讨祖国的山川风貌,从22岁起,走出书斋 ,从事实地考察。徐霞客一生野外考察34年,曾三次遇险、四次断粮。他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写成了驰名中外的《徐霞客游记》。
马克思的才能是惊人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持久精神和坚韧性。他认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鲁迅的文学修养是出众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刻苦的精神,有恒心。他曾经说“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把握住时间就等于延长寿命。”
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是因他有持之以恒,不畏劳苦的精神。正如他说的那样:“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了以后更加兴奋。

高斯学习既刻苦,又主动。白天在学校里,除了上课时专心听讲之外,他还利用课外的时间钻研数学,阅读了很多数学专著;晚上为了节省灯油,父亲让小高斯天一黑就睡觉,但高斯太喜欢读书了,他把一个大萝卜挖去了心,塞进油脂,插上灯芯,做了一盏小灯,一个人躲在顶楼上,在微弱的灯光下,专心致志地看书.
高斯,1777年4月出生在德国。他是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上学期间,高斯还写了很多“数学日记”,记录了他解题时的新发现。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高斯在17岁时就发现了好几个定理,成了小数学家. 有人问高斯:“你为什么能在数学上有这么多发现?”他回答:“假如别人和我一样专心和持久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也会做出同样的发现。”由此看来“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是高斯成功的秘诀。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热情,有目标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成功就会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关于名人由于恒心成功的事例

由于专心成功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