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草书,临摹什么字帖好?学草书可不可以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字帖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学习草书,临摹什么字帖好

草书,不是潦草的写法,而是一种规范写法的独立的书法形式。草书有章草、小草和狂草的区别,章草是最早的一种草书,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小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产生的,狂草是小草之后最恣肆抒情的写法,那么学习草书,临摹什么字帖好呢?

学习草书首先要练习草书的基础写法,认识草书,并学会怎样下笔、怎样运笔。初入门者,取法乎上,最好从王羲之的名帖和孙过庭《书谱》入手,要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在学习草书有了基础以后,可以悬肘练习张旭《古诗四帖》和怀素《自叙帖》,以增加控制笔墨、书写复杂线条的能力,并练习中锋行笔的力度、速度和质感,

当然了,在学习草书之前要打好楷书的基础,也要练好行书,这样是为了能够控制点画,因为没有楷、行的基础就写草书容易放纵无法,对于篆书和隶书最好也有些基础知识,因为有的草书直接来源于篆书,所以学习草书很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持之以恒。

书法家于右任学草书值得借鉴,他曾说:“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练习草书要在左右上下复杂的线条运行中,坚持中锋运笔的基本原则;同时,又要体现转、折、顺、逆、留、提、按等笔法变化。

学草书可不可以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字帖开始

初学草书而言,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不失为一个入门的字帖。深入学习,还要研究『颠张醉素』的。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是根据『印刷用楷,手写用草』的理路,从中国古碑帖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易识,快捷,美观等特点。可惜不够完善。1952年,台湾组织了鲍雨林编写了《标准行书》,20世纪六十年代,大陆黄若舟编写《钢笔字快写法》,就是很好草书教材。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是在章草,狂草的基础上创立的一门草书,简称“于草”,和“于草”一样的还有美国华侨黄彰任的“黄草”。王玉孝的《标准草书教程》是对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完善。  胡公石和霍松林是于右任《标准草书》体系的书法家。如果深入学习草书,首选还是『颠张醉素』,颠张就是张旭,醉素就是怀素。张旭和怀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行草书法家。  =================================================  参考  张旭  一。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F剑舞,称为【三绝】 。  二。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三。《标准草书》是近代著名书法大家、书圣、草书宗师于右任先生所创的一种书体,于右任认为历史上有三大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于右任根据易认、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创造了标准草书,后被称为第四种草书。

学行书可以一开始就临赵孟頫《洛神赋》等行书字帖吗还是一定要从临《圣教序》开始

学行书,建议先从《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入手,这句话是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说的,我认为他的话有道理。

学行书,须入晋。书入晋,必有神。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张旭光说的“学行书,就临《圣教序》”,就是要求学书者取法乎上。这就是经验!

至于赵孟頫的《洛神赋》,不是说不可学,而是建议先不要去学。请各位网友不要误会。

关于学习书法方面的事,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争论总是不断,我认为,有争论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实际上,学书法先学什么?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可有的同志非得把它弄得神神秘秘的,这是何必呢!

我认为,学大篆,就临写《散氏盘》、《石鼓文》。学小篆,就临写《峄山刻石》。学隶书,就从汉碑入手。学草书,就临写《平复帖》、《出师颂》、《月仪章》和“二王”。学楷书,就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入手。学行书,就临《圣教序》和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欢迎留言,评论!

练习硬笔草书,选哪本字帖好

谢谢邀请!

书法包括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

硬笔主要是指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硬笔书法有实用性、记录性、方便快捷。比如孩子学习,最少有十来年左右每天都离不开硬笔的书写方式。

硬笔书法由于笔尖材质比较硬,它的线条变化没有毛笔变化大,所以线条相当于毛笔来说要细微得多,字型也要小得多,甚至比毛笔的小楷还要小,由于笔材质的缘故,硬笔比毛笔容易控制。

硬笔书法以楷书为基础,并借用部分行书写法,以满足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需要所使用的手写体,主要是强调实用性,不过多强调艺术性,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做到书写快捷,规范的行书就是易写并易认。

但是用硬笔来写草书是写不出毛笔草书那种挥袍舞箭的感觉、龙蚪腾霄的气势、雄放野逸的风格来的。

传统书法建立起了千年共识的书法审美标准,硬笔书法当然不能离开这个标准,绝不能因为是现代钢笔字写出了各种奇葩花样,还说是书法艺术、书法审美,还得从传统古帖里去寻找和感悟。尽管当代钢笔字退化了大量毛笔字的笔法,但是以结构、提按、顿笔等大量营养依旧要保留。用钢笔临古帖最主要是学习结构,在于模拟毛笔运笔轨迹,字体间架结构等,提按也可以通过钢笔的弹力来解决。

楷书入门可选王献之《十三行》,赵孟頫《道德经》等小楷,这些小楷容易上手,且古意十足,结构精良,笔法营养丰富,我比较喜欢文征明小楷《琴赋》,清秀典雅,挺劲遒媚,气象开阔,历史上很多小楷名作做不到这一点。

有了较好的正楷字体基础,建议再练习行书。行书主要注意对行笔及结构的练习,至于折笔、顿笔留意即可,不必刻意。

无任是学习硬笔书法还是毛笔书法,学什么字体,都要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想练书法,有哪位名家的字帖推荐呢

欧体楷书被称为楷书之冠,但练习难道稍大,个人建议先从柳公权楷书入手。

练习毛笔行书有什么好的字帖推荐

谢谢邀请!前一段时间回答过一个类似问题,再复制过来您看看,是否有帮助。

我认为自古以来,行草、行楷,包括行书最好的还是王羲之的字,无论古今书法家怎样创新,其实都没有跳出王羲之的规范,建议学习行草、行楷书优先选择“二王”体系的字帖。

一、王羲之的行书是当之无愧的行书之宗、天下第一,初学临摹应当首选。

行书应该是楷书和草书出现之后发展起来的书体,行楷则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的书体。楷书在在魏晋时期由隶书发生第二次隶变之后诞生的,这个时期正是王羲之书法最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王羲之的楷书、尤其是小楷达到了高峰,其行书也在草书和楷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兰亭序》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唐太宗李世民视国珍宝,死后还要带到墓中,他把《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文化史上的书圣地位。

王羲之的书法不仅是唐太宗推崇,他的楷书、行书、草书均被后世所临习,其书风遗韵一直延续到今天。

初学王羲之的行楷、行书和行草,建议从《圣教序》、《十七帖》和《兰亭序》入手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