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行为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子曰:「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孔子言必行行必果

孔子主张言出必行,不讲浮夸不实之言。

在言与行二者之中,孔子更重视行。 《礼记•缁衣》中记孔子说:“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游言,即浮夸、虚浮、华而不实的言论,也就是不真、不实、不信之言。在上位的人要带头不说“游言”,可说而不可做的话不说,可做而不可说的事不做,民众就会言行一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孔子还说:“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为政者少说话而以行动成就自己的信用,民众就不会夸大自己的好处而掩饰自己的毛病。《论语》中还记载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不轻易许诺,是因为他们以行动不能兑现许诺为耻。孔子又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勉励人们重视实际行动,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我国有提倡言出必行的优良传统,说到做到,不尚空谈。话说出口,一般就不能再收回,行动才是硬道理,负责才是真本事。孔子欣赏子路“无宿诺”,即称赞子路答应做的事情从来不拖延。

曾子说:“不能行而言之,诬也。”认为不能只说不做。子贡在请教关于“君子”的标准时,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甚至强调先做后说。子贡说:“驷不及舌”,意思与《邓析子》中所说“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一致。后人把这些话总结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不宿诺”成为中国人的行为标准,历代以来沉淀出许多近义的成语,如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言行一致受人尊敬,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信口雌黄则遭人鄙视。

言出必行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其言要“善”。《尚书•无逸》中说:“其惟不言,言乃雍。”这是说不轻易说话,只要一说出来就很恰当和善。《尚书•周官》中说:“慎乃出令,令出惟行”,这是以慎言为言出必行的前提,是说执政者应该谨慎发布命令,命令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所以《逸周书•官人》强调“言不过行,行不过道”。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就如《易传》所记载的孔子之言:“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所以,出言之要,在于可从。其言可从,就可施之于用,国家治道就在于此。

孔子同样强调为政者慎言,他说:“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对于为政治国而言,一言一行都不可不慎!这就像《老子》中所说“轻诺必寡信”,《墨子》中所说:“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荀子》中也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治国者应该“敬其宝”。

言出必行,其言要善,而善则体现在合乎“义”。言出必行,不倡游言,这是“信”的要求。中华民族历来讲求“信”,一般情况下,话说出口一定要做到,然而,这个“信”是“大信”,绝不是愚信墨守。孔子强调“慎言”,强调“于其言,无所苟”,与他格外注重的“义”的原则相一致。讲话慎重,不随便马虎,然而,一旦出言有错、言语失当,这时也不可拘泥,不可不知变通。在孔子看来,人如果失言或者说错了话,就要勇于改过,不能苟且。所以,子贡问怎么做才是合格的士人,孔子显然并不赞成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如果过于偏执,其行为就流于“硁硁然小人哉”之类了。孔子弟子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孟子的表述更明确:“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有子、孟子的说法在内在精神上与孔子思想完全一致。

言行体现着品性,一个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意味着他怎样立身处世。怎样做才能通达无碍?孔子提出了六字方针:言忠信,行笃敬。

“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行为吗

出言实应守信任,言行合一重诚信。

言而有信是品行,行事踏实易有成。

言出承诺行于做,行为有果人好评。

言必信是为有志,行必果是于大仁。

怎么理解“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言出必行是言之凿凿的小人的行为。”这里小人与大人的来源是小宗与大宗,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生的叫嫡子为大宗,妾生的叫庶子为小宗,大宗之人简称大人,小宗之人简称小人。为了减少对权力的争夺,一般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大人可以继承权力和财产,小人一般只能继承一些财产。因此大人拥有权力要为公共服务,必须权衡整体利益,义者宜也,不必拘泥于承诺,所以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小人则关心私人权利,要求守诚信,言出必行。而“士”的主要组成就是贵族的庶子(小宗之人),这就是为什么在《论语》中,孔子这一段回答何为“士”,但会提到“小人”的缘故。后人对大人与小人的概念做了扩展。

举例说明,古今中外都有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承诺,但对私产的保护都不是绝对的。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要求守信用,但那样就要割别人的肉,这当然是小人的行为。中国古代有杨朱,他的看法也是私产绝对动不得,拔一毫以利天下而不为,被孟子痛骂。美国苹果公司以保护个人隐私为由,拒绝美国政府要求破解犯罪嫌疑人手机密码,调查手机里的犯罪证据,这当然也是小人。而特朗普任美国总统后,频频退出各种国际条约,也不是简单的不讲信用,是权衡国家整体利益的选择。

很多人都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值得赞美的,孔子为何批评这是小人

言必信:言而有信,说话算话,诚信做人,表里如一。行必果:说做就做,付出行动,认真负责,做出成果。

言必信,行必果,是儒家的修身养性,是一个人的高尚品质。仁义礼智信,诚信是一诺千金,是一个的道德修为,立足之本,诚信赢天下。

言行一致,诚信为本,是君子的风范气质。这本是儒家的精华和正能量,为何孔子的原话却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硁硁:浅薄固执。也就是把这句话说成是:不问是非黑白地坚持到底。

言必信,行必果,本来是儒家的一句励志的至理名言。孔子为何要加上“硁硁然小人哉”这六个字,我是感到一头的雾水和奇怪。这前后六个字的风牛马不相及,引来后者很大的争论,也令后代的儒家学者百思不得其解。

对于这句话的任何解释,都是令人难以理解。前言不符后语的自相矛盾,也正是《论语》存在个别的疑惑。

圣人也有三分错,今天读到《论语》这句话,我们只能取其“言必信,行必果”的正能量,去其“硁硁然小人哉”存在的不足。

为什么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哉」

这句话是《论语 十九 子路》里的。说这句话的原因是子贡问孔子说:“士被排在行业第一,称号为尊,怎么才能做才能达到标准呢?”孔子回答:“凡为人做事把道和义当作原则,不符合的就感到羞耻;出使他国能机动灵活,有礼有制,完成使命,这就可以了。”子贡听后说:“先生的标准有些高,说个次一些的。”孔子说:“人生在世,孝为先,如果能够孝顺父母,宗族的人都认可;尊敬兄长,家乡的人都认可,也行。”子贡听后又问孔子有没有更容易做到的标准?孔子就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意思是:“人有固执己见与放纵任性两种,宁可其固执莫使放纵。固执的人对说的话不管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