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词有什么特点请分析一首代表作?怎样欣赏北宋词人秦观的千古名篇《踏莎行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秦观的词有什么特点请分析一首代表作

秦观(1049—1100),北宋著名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倾向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另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其作以词著称,多写男女情爱,或感叹身世。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满庭芳·山抹微云》《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等。

在此就其青年时代春风得意时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作一点分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写出一幅“七夕”美景。天上织着一些纤细的云彩,偶而暗暗飘过银河,偶而又把一些星宿遮掩起来,这是织女穿着自织的锦衣会见她的丈夫去。忽然,长空划过一道闪亮的光辉,那是牛郎急切奔赴鹊桥的身影。尽管银河极其宽广,他俩的身影终于越来越近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点明相会的时令,并别出心裁的指出这一年一度的相会远胜于人间夫妻的长年厮守。“金风玉露”不单指秋天的风露,更象征他们高贵纯洁的爱情。

○上阕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的急迫欣喜情形。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将他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的水,深沉广大,浩渺无际。而这一欢会似真似幻,又非常短暂。缱绻缠绵,不忍回头一望归去的路。这里蕴含了多少依恋,多少怅惘!这是行文上的反跌,用以衬起下文的气势。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伤离别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只要能彼此真心相爱,又何需日夜厮守,即使长期天各一方又何妨。这是短暂和永恒的辩证法,揭示了崇高情爱之精神境界,使词的主旨升华到一个哲理的高度。

○下阕写这对情侣鹊桥相会的缠绵和互勉。

◇这首词是历来公认的写七夕双星的佳作,基调缠绵柔婉,意境清丽高远。

怎样欣赏北宋词人秦观的千古名篇《踏莎行》

这首词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情新洗炼,风格婉转含蓄,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地。

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

秦观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何让苏轼感动不已

在词史上,作为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他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卜!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于是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或以为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见仁见智。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正如叶嘉莹先生评此词说:“头三句的象征与结尾的发问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进展。”(《唐宋词十七讲》)与秦观悲剧性一生“同升而并黜”的苏轼,同病相怜更具一份知己的灵感犀心,亦绝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是以王士祯云:“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

北宋文学家秦观简介,秦观的人生结局是怎样的

秦观(1049至1100),淮南东路高邮人,字少游,学者称之为“淮海居士”,东坡戏称为“山抹微云君”(一首词的首句)。元丰八年(1085)进士及第,后官至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仕途坎坎坷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缜密深邃,兼有诗词文赋以及书法等多方面的才华。尤其以婉约之词著称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劝善录》》,《逆旅集》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六君子”之一。是婉约派词组重要作家,北宋词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为一代词宗。

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旧党”多遭贬苏轼,秦观等旧党人士都被谪地方任职。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之职。

秦观的《鵲桥仙.纤云弄巧》以及《踏莎行.郴州旅舍》等,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