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陶器图片(唐代有什么陶器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唐代有什么陶器的图片

  •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唐代制瓷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在唐代,不少地方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时各地制瓷中心有了窑名,反映出唐代瓷业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

    ▲ 唐 . 青釉堆贴花龙柄壶

    ● 尺  寸:高39.5厘米,口径9.3厘米

    ● 鉴赏要点:釉色淡青略黄,晶莹润泽。盘口,细颈,橄榄形腹,假圈足,龙形执柄。通身用堆贴和模印技法,饰有9种18层花纹,颈部与下腹、圈足饰仰覆莲,肩饰卷叶纹,中腹饰宝相花、火珠葡萄和狮面纹。各组堆贴纹饰用联珠纹和双弦纹间隔,层次清楚,繁缛而不显臃滞。龙形执柄的安装和塑造十分精妙,细长龙身蜿蜒攀附壶上,首部弯曲探向壶口,前足蹬于壶肩,后足踏至壶底,姿态苍劲有力,须耳角鳞表现得细致入微。

    ▲唐 . 越窑塔罐

    ● 尺  寸:高28.5厘米

    ▲唐 . 青釉弦纹执壶

    ● 尺  寸:高13.5厘米

    ● 鉴赏要点:执壶在唐代最为常见,普遍为撇口,圆柱形颈,略高,肩部有六方或八方小短流,相对处有小泥条或扁平执柄。流、柄之间有二四不等的泥条系,假圈足,造型矮胖。

    ▲ 唐 . 秘色八棱净水瓶

    ● 尺  寸:高21.7 厘米

    ● 鉴赏要点:瓶为圆口,长颈,圆腹,颈底部饰三周台阶形八方弦纹。肩腹部竖向凸饰八条棱线,圈足。秘色瓷因其烧制技术、配方、工艺秘不传人,其瓷器真品传世也极少,更增添了种神秘之感。

    ▲ 唐 . 邢窑白瓷执壶

    ● 尺  寸:高33.2厘米

    ● 鉴赏要点:此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胎质坚硬,釉色洁白莹透,通体素净。

    ▲ 唐 .白釉双龙耳瓶

    ● 尺寸: 高60.8厘米

    ● 鉴赏要点:此瓶盘口,弦纹长颈,长圆鼓形腹,平底。两只龙柄连接于盘口与瓶肩之上,龙口紧紧衔住盘口,形成了此瓶最突出的部分,给人以匀称稳重之感,同时亦便于提拿,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瓶身通施白釉。 此类器物形成于隋代, 盛行于唐代。

    ▲ 唐 . 黄釉绞胎枕

    ● 鉴赏要点:生活用品,此枕长方腰圆形体,直身平底,枕面微内凹。胎面贴塑黄、褐两色纹样,这种工艺名为绞胎,是以黄、褐两种胎泥绞合在一起,形成花纹,贴于器物表面,施透明釉,烧成后即为绞胎器。绞胎工艺始于唐代河南地区,盛于宋。所制成品有枕、盘、碗等,多为小件器。

    ▲ 唐 . 长沙窑贴猴纹壶

    ● 尺  寸:高12厘米

    ● 鉴赏要点:小口外撇,粗颈短流,三系。釉色黄中泛青,釉面布满细碎纹片,玻璃质感强。壶身以褐色贴饰三只小猴,或蜷足闭目,或伸展顽皮,形象质朴可爱。

新手素描如何画好素描静物

一、构图

要想画好一幅素描静物,首先要把握好构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构图是作画前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构图的原则是:变化统一。构图是对画面内容整体的考虑和安排,画面物体的合理安排是画面有美感的主要因素。静物的构图,一般要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前后位置和均衡等因素。物体位置的安排要有主有次、有前有后,不能都偏向一边。画面的最高点不宜放在正中间,要稍偏一些,使画面中静物的摆放有节奏感。物体在画面中不能太大或太小,有些初学者容易犯此类的错误,原因还是没从整体出发,只盯物体的细节,而忽略画面整体效果。

二、学会利用辅助线

在素描的学习过程中,大家都知道有明暗交界线,内、外轮廓线,结构线等。线条的使用可以画出物体的形体结构,线条的紧密排列以及深浅的变化可以表现出物体明暗关系和立体感等。“辅助线”在物体上是不存在的,是假设的线条,可以帮助我们画准确物体结构、形象和透视。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利用辅助线会很难把物体形画准,比如画椭圆、画对称的物体等。正确使用辅助线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对物体结构的理解和表现,对于提高初学者绘画表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构图的时候,通过辅助线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画面构图。

三、透视

在静物的绘画表现中,透视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没有掌握绘画透视原理,很难理解和画准确物体的形体、空间等变化。有一些初学者在画好静物后,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别扭,自己也不知道在哪儿出了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不理解绘画透视的基本原理,无法画出准确的线条来。学习和掌握了透视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和空间变化。

四、比例

比例是指在绘画中对物体自身或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大小、高低、长短、宽窄等多方面的比较。比如陶罐,要理解其高度和宽度之间的比例,仅仅理解了这样比例关系还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其透视变化整体观察比较,然后正确画出其他结构的变化。比如罐口的宽度、面积,上下椭圆的大小比较,把手的位置、大小、高低等。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物体,就还要比较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高低、大小等因素。只有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比较,才能完成一个或多个物体正确的表现。

五、质感

在把物体的外在形象特征画准确的基础上,便要研究和解决物体不同质感的表现问题了。对物体质感(如金属的坚硬、陶器的粗糙)的表现,主要是靠笔触、线条和色调的对比变化。在实际绘画时,根据不同的物体采用不同的表现技法:表现表面光滑的物体要用较硬的铅笔、严密的线条、均匀的色调,笔触不要很明显;反之,表现表面较粗糙的物体时,要用较软的铅笔和较松散的线条来表现。要想画出理想的作品,需要下工夫去画、去研究和思考,通过大量的练习,找出素描静物质感表现的规律,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六、整体观念

在作画时,初学者一定要理解一幅静物素描作品是由若干个局部(若干个物体以及物体本身各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没有整体的局部,细节和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素描静物本身就是训练学生对复杂的形体、质感、色调等的理解与表现能力。在作画的过程中始终要树立整体的观念。所谓“整体观念”就是在素描作画过程中对画面中的物体“比较,比较,再比较”,比较物体的大小、比例,比较色调的深浅、虚实,比较物体的远近、高低等。根据这种整体比较来画,才可以得到一幅在视觉上较真实的素描作品。

反复练习是基本的美术训练方法。初学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按照正确的作画方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反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就会发现画好一张素描并不是那么难。

画素描,上明暗的时候,怎么涂色才能把陶瓷罐子的质感表现出来求高人指点

你要看仔细研究好的素描书是怎么表现物体的质感的,,
首先你要搞清楚亮部,暗部,明暗交界线,然后要灰色过度,,亮部有高光,,暗部有反光,,
要把物体上的这五个部分给表现出来,,你要理解这五个部分的关系,,
然后再多画多练多观察,,线条要排着画,,有横着排的竖着的,,斜着的,,看你个人喜欢怎么画了,,能表现出体积即可

还有,,近的物体要亮一点,,远处物体要暗一点,,这样才能区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