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女朱令2次遭投毒,死里逃生成瘫痪,今48岁嫌疑人在美逍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朱令事件”距今已有27年之久,犯罪嫌疑人却仍然逍遥法外。

是什么让朱令事件能和白银连环杀人案这样漠视生命的案件一并成为中国建国以来的十大悬案呢?

“白银连环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第一起案件发生之前并没有想过要受害人的命,只是想捞点钱。

犯下第二起案件也没有想过要杀人,只是杀完人后,高承勇觉得很痛快,这种痛快的感觉让高承勇接连杀了9个人。

“朱令事件”也是一样,第一次中毒时,凶手并没有想过要朱令的命,只是因为目的没有达到,已经被嫉妒之心蒙蔽了的凶手,再次伸出了恶魔之爪,对朱令下了大剂量的毒。

一个花季少女自此凋谢,只留残败的身躯,对抗着这个世界的不公。

清华大学的完美女生离奇中毒1973年11月24日,朱令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承之是国家地震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朱明新则是中国远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

这样一个高干家庭,孕育了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朱令是妹妹,她还有一个姐姐,随父姓,名叫吴今。

姐妹俩继承了父母优秀的基因,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姐姐吴今,从小学一路保送到高中,高考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

朱令也不遑多让,她从小就天资聪颖,展现了极强的自律能力,初中进入了姐姐就读的北京市汇文中学。可惜在朱令初三那年,姐姐吴今和同学去野三坡春游时,意外坠崖身亡。

这对朱令打击很大,原本性格活泼的她,在姐姐去世之后变得沉默内向,更是因为姐姐的原因,高考时她避开了北大,选择了清华。

1992年9月,朱令考取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她所在的“物化2班”是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唯一的本科班。

当时班里只有29人,后来从外系转入2名女生,物化2班最终31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1人。朱令与北京的孙维、陕西的刘庆、新疆的周欣同住114寝室。

刚进入新环境,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人更亲密,来自北京,又和朱令同岁的孙维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朱令的“闺蜜”。

进入大学,朱令的天赋得到了更好地释放,她从小弹钢琴,12岁学古琴,音乐上的非凡造诣让她在大一时就顺利地进入了清华学生乐团民乐队,进入乐队后,她用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小镲和中阮,成为了中阮首席。

原本孙维也想进入民乐队,却因为考核没通过,落选了。直至大二上学期,经朱令介绍,孙维才进了民乐队,俩人一起学习中阮。

当年有位同学评价朱令,“她的美是自外及内的,是全方位的。迄今为止,我还未曾见过如此完美优秀的人。”

大概就是因为她这份优秀,让那些不及她的人心生嫉妒,想要终止她继续优秀下去,朱令中毒了。

1994年11月24日,是朱令的生日,朱父来到清华大学找她,为她过生日。因为朱令要准备清华大学“一二九”的演出,便在学校附近的餐馆里随便吃了个饭。

朱父吴承之回忆,点菜的时候朱令就开始肚子痛,说自己难受,吃不下饭。

没吃饭的朱令在和父亲分别后匆匆回到乐团排练,第二天她去学校医院检查,却没查出什么原因,她以为只是简单的胃痛。

12月5日,朱令不仅肚子痛,腰部腹部和四肢关节都开始出现疼痛症状。

到了12月8日,朱令的头发大量脱落,疼痛已经导致她无法进食。

但是距离演出只有三天时间了,好强的她不想给同学添麻烦,便硬生生地扛了下来。

12月11日,清华大学“一二九”演出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朱令作为学校民乐队的骨干之一,除了合奏了多个曲目之外,还独奏了《广陵散》。

谁也不知道,此时此刻,朱令已经三天没吃饭,全身都在疼痛,她完全是靠着惊人的毅力才完成了此次演出。

第二日,朱令因为疼痛回了家,住进了同仁医院消化科,病情逐渐加重,她的一头秀发已经全部掉光。

住院一个月,医院并没有查出病因,但朱令的病情却有所缓解,她的头发长出来了一点。

此时距离大三下学期开学还有一个月,从小自律惯了的朱令在很早之前就做了学习计划,住院的这段时间,在她看来已经耽误计划很久了。

朱令闹着要出院,朱母担心女儿,但看女儿身体在渐渐好转,便答应了。

1995年1月23日,朱令出院,2月20日,清华大学开学。

开学后,朱令每周末都会回家住,因身体并没有恢复,平时朱令基本不会去教室上课,就在宿舍看书,补习因生病落下的课程。

母亲朱明新几乎每天下班后都会去学校看望朱令,给她送中药、壮骨粉和面包。每日三餐除去吃母亲带来的面包之外,朱令都是自己到食堂打饭菜端到宿舍来吃。

朱令跟母亲说:“乐队同学要帮我打饭,我不要他们帮忙,我自己打饭。”

来自千里之外的救命邮件天不遂人愿,开学后第二个周末,朱令从家里回到学校没几天,就给母亲打电话:“又开始疼了,而且这一次比第一次更厉害。这次是全身都疼,特别是脚,碰到脚指头都疼得受不了,连被子都不能盖。”

母亲朱明新赶紧把女儿接回家,送往北医三院,自此开始了漫漫地求医之路。

1995年3月8日,朱令又辗转到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急诊科就诊,急诊医生考虑到朱令的病情复杂,推荐了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

李舜伟当天开了一副药给朱令,便让他们回家了,但喝药后病情并没有好转。第二日,朱令父母再次来到协和医院,挂了李舜伟的专家号。

李舜伟接诊后告诉朱明新,“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盐中毒病例了”。他高度怀疑是轻金属中毒,如铊、铍等,请劳卫所张寿林所长、丁茂柏等教授会诊。

张寿林当时也认为可能是铊中毒,又不能确定,于是提议朝阳医院检查铊含量。

但是由于朱令否认有铊盐接触史,同时清华大学又出具证明,朱令在实验中没有接触过铊盐。

那时候铊盐属于限制性化学物品,一般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接触到的。

没有铊盐接触史,医院第一反应便是排除这种可能性。加上当时协和医院不具备做该项化验的条件,所以协和医院没有对朱令进行铊中毒的检测。

1995年3月15日,朱令的症状加重,她神志不清,说话颠三倒四,伴随着头晕,看东西模糊、旋转。之后又出现面部肌肉麻 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等症状。

协和医院迅速把朱令安排进了神经内科病房,按照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炎诊治。

之后朱令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协和医院采取了气管切开术,并做了气胸手术。

3月24日,协和医院在查不出病因的情况下开始对朱令采取血浆置换疗法,前后8次,每次均在1000毫升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朱令不慎感染了丙肝。

两日后,朱令又因吸氧不稳定被送入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之后陷入了昏迷。

协和医院为此举行了院外会诊,有专家怀疑铊中毒,但又是因为无接触史,且朱令的反应过程也不像,被排除。

4月10号,朱令的同学贝志城来到医院看望朱令,从医院回去后他找到他的同学蔡全清,希望蔡全清能帮忙将朱令症状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的专家发出求救电子邮件。

邮件发出后,很快就收到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回信,为了有效整理和分类邮件,蔡全清的舍友编写了一个软件统计数据,发现30%的回信内容都认为朱令的症状是铊中毒。

贝志城把这一结果告诉朱父,朱父轻笑一声,说协和医院之前就已经排除了此项可能。

幸好一位纽约医生对朱令的病情很关心,多次打电话给贝志城咨询其情况,在知晓协和医院排除铊中毒此项可能之后,这位医生暴跳如雷,扬言根据他的了解,协和根本不可能有全套检测重金属中毒的设备,质问协和医院是怎么排除的。

基于对纽约医生的信任,加上自己内心的想法,贝志城再次给朱父打了电话,转达并强调了纽约医生的质疑。

朱父考虑再三,决定对朱令的样本进行化验,他们开始在本地找可以化验的场所。

4月27号,朱令父母找到了北京市职业病卫生防治所的陈震阳,但又得知协和拒绝提供给家属任何朱令可供化验的样本。还是协和一位年轻医生冒着风险,帮朱令的父母取得朱令的血样、尿样和头发样本。

第二天,朱令父母把搜集到的皮肤、指甲、头发以及血、尿、脑脊髓一系列样本送到陈震阳实验室。

结果出来的时候,饶是陈震阳医学经验丰富,还是被震惊到了。朱令各项样本里的铊含量都大大超过了正常范围,剂量足以毒死一个人以上,这么大的量绝不可能是误服或不小心接触。

确诊为铊中毒后,因协和对此并没有相关的经验,贝志城和蔡全清再次向国外网友求助,网友们也很给力,第一时间传来消息,建议服用普鲁士蓝解毒。

当时朱父朱母准备拿着巨款去购买,却发现普鲁士蓝只需要4元一支。

朱令住院期间花费的治疗费高达几十万,最后真正有用的却如此经济实惠,实在是讽刺至极。

服用普鲁士蓝一个月后,朱令体内的铊已经逐渐排出,但是由于铊离子滞留在身体里的时间太长了,她的神经系统以及身体机能遭到破坏性的损害,双眼几乎失明,肌肉功能严重损伤,并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这种状态持续到8月31日,昏迷了五个月的朱令才苏醒过来。

1995年11月,朱令从协和医院转出,转入其他医院接受治疗。

朱令父母认为,是协和医院的误诊导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使得朱令落

微信